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写作”课的几点思考

浅析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写作”课的几点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07

浅析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写作”课的几点思考

"

论文关键词:对外汉语 “汉语写作” 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汉语写作”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现从阅读、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多样化、写作实践、研究型学习四个方面提出对这门课程教学的思考。

“汉语写作”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这门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讲授,而应该多种渠道地建立复合型教学模式。

一、阅读——教与学的前提

写作是复杂的劳动,它牵涉的内容比较广泛,而阅读对于写作来说至关重要,它也是教与学的前提。 从教的角度来说,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先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的讲授也就成了纯知识的灌输。二者之间缺乏知识的衔接点,比如,当教师讲到某一作品时,如果学生没有先期的阅读,就不会有感受,更谈不上联系写作理论知识加以印证了。

二、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多样化——教与学的互动

立体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与实践操作两部分,除此而外,由于写作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由此,要求建立与之配套的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

1.课堂多媒体的有效利用

写作课的内容更多的是理论性的,理论的内容比较枯燥,并且教师采用的口头语言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讲师一人唱独角戏也无法与学生互动,达到交流的目的,而有效利用多媒体则可避免以上问题。比如在讲散文写作一节时,讲到散文审美特征之一的情境的个性化与主观性这个特点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师生互动,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是朱自清与俞平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游玩了秦淮河之后各自写的同一题目的两篇散文名篇。笔者在多媒体上展示二人散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体会并说出二者写作的不同特点,由此,学生对于散文情境的个性化与主观性就有了具体直观的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写作理论。

2.多种教学平台的建立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古人云:“功夫在诗外。”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课堂之外利用其他一些信息手段,同样可以达到师生互动,促进教学的目的。比如笔者把邮箱告诉学生,以便于交流。同时,笔者还建立了一个博客,目的在于对课堂教学延展,课堂没有时间仔细介绍的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作品及理论书籍、学生写的好的文章,都可以放到博客上,供学生课下学习,同时,学生有什么问题想跟教师讨论,也可以在博客进行。

另外,在教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文体时,可以考虑进行社会实践式的教与学,使教与学产生互动。如教小说、戏剧、电影文学类,学生可以像作家一样采风,编剧本演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文体的实际运用,而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文体就更应该如此,比如学新闻写作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就校园里的新闻做一次新闻文体写作,学公文写作时,可以让学生在社团或相关部门短期实习,通过实践了解写作的实际需要,然后再反馈回课堂,形成教与学的互动。

三、写作实践——教与学的练与验"

“汉语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要求操作性,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因此,写作实践便是教与学的练与验。

从学的角度来说,写作的实践分为两块:一是课堂的实践,课堂安排了公文写作里的通知文种写作,公文共有13种文种,而课时只有两学时,因而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公文的格式写作,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公文的写作,到具体的文种则选取了通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事务文体里选择了总结这种文种作为示例,课堂上要求学生当堂写作“汉语写作”学习总结,原因是学生学了一学期课程,无论收获多少,都有最直接的感受,再加上对总结写作的课堂学习,了解到基本的格式要求和写作要求,现学现练,对文种有直接的认知。

课外的练习,目前做的课外练习是布置课外的写作训练,比如在上编原理篇讲到观察一节时,给学生布置了一次练习——《我的室友》,重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是一次实践的操作。重点在观察的方法:从定位观察、移位观察、比较观察三方面指导学生具体如何观察,同时结合其他知识,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放五官,如从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对此命题作文普遍是有话可说,但也呈现出一些差别。学生多用概述性的语言,缺乏细节描写,这表明学生对观察方法的掌握不灵活,这样的练习也可以课堂进行,就像美术的写生一样,当堂完成,然后由教师与学生点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味觉的观察提供一个人,可以是一位学生,观察十分钟,要求他们全方位开放五官观察,然后记叙五官观察的结果。此外,还有布置学生学习写等各种文体的写作实践。

此外,读书笔记的写作也是写作实践的的内容之一。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摘抄、读后感、随笔。总之可以五花八门,但是,建议学生分门别类地做好读书笔记,其目的在于储存材料,为日后“为有源头活水来”做准备,否则,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

另外,创办班级《写作报》,提供一个内部的写作交流平台,同时也鼓励学生向外投稿,目的是以此作为动力和激励,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教的角度而言,学生的写作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最直接的方法。从学生的习作可以看出教学中的薄弱与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更有助于以后的教学改进。

四、研究型学习——教与学的提升

培养学生研究型的思维模式,为学生以后的继续深造和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教与学的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授的具体情况,把学生中学得较好的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兴趣小组,进行研究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给教师提供教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在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的教与学过程中,可以就某个专题或某个课题,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拟定研究提纲,撰写研究论文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两方面都更深入、更细致、更具体地接触到写作的过程,同时,因为对写作的原理有了操作的过程和探究的过程,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必然比仅仅是填鸭式的教学要深刻得多。如笔者在教授小说写作时,可以让学生阅读一部小说作品,就这部小说的创作进行研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自然会更深入地钻研小说写作的原理,同时,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有助于在课堂讲授时有更鲜活的实例和对小说写作有更具体的指导。

总之,教学研的结合及促进作用,研究型的教学、研究型的学习应当是未来大学专业课授课方式的一个方向,教师应当根据当前的新形势和学生的新情况,研究新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以及授课手段,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教与学互相促进。同时,教师把授课的经验教训总结写成教改论文,这样就形成了教学研的良性循环,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声筒,学生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收器,通过研究型学习,教与学都得到了更好的提升与促进。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王尧,林建法.我为什么写作——当代著名作家讲演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班里的"调皮生"
我的家
一次难忘的升旗仪式
家乡的美景
宽容他人
聪明泉
吹泡泡
第一次演讲
兰草
续写小?z影师
《沙滩惊奇》观后感
故乡的雪
续写坐井观天
鹦鹉
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3)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5)法学理论论文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3)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6)法学理论论文
浅论我国公司法修改与完善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物权立法不应采纳物权行为理论(3)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2)法学理论论文(1)
浅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情景预防(2)法学理论论文(1)
电子垃圾邮件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4)法学理论论文(1)
罪刑法定原则中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冲突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2)法学理论论文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4)法学理论论文
罪刑法定原则中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冲突(2)法学理论论文(1)
《桃花心木》 重点问题探究
《桃花心木》之美文欣赏 阳光的香味
《桃花心木》小升初考点衔接2
《桃花心木》 教案1
《桃花心木》老师语录
《桃花心木》同步作文 在挫折中成长
《桃花心木》 随堂练习提高篇
《匆匆》同步作文 审题指导
《桃花心木》之美文欣赏1 百合花开
《桃花心木》重难点分析
《桃花心木》趣闻故事
《桂林山水》同步参考范文-可爱的校园
《桃花心木》 随堂练习巩固篇
《桂林山水》同步参考范文-校园中的奇松
《桃花心木》 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