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把跨文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浅谈把跨文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3

浅谈把跨文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教学 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

论文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因此,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既要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也要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将英语教学与文化融人相结合,对提高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英语教学阶段为什么要涉及跨文化教学。本文在第二部分从词汇、习惯用语、日常交际方面介绍了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本文的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怎样把跨文化教育融人到英语教学中。

谈及英语教学,人们往往只想到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毫无疑问,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语言基本功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毕竟不是为了记忆一些词汇、语法规则。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们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交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交际能力的强弱便成了衡量英语水平高低的一种尺度。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人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败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因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恰当运用语言。这不仅是现今教材所实施的交际教学原则的要求,而且更是国际交流的迫切要求。

1英语教学阶段为什么要涉及跨文化教学

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言语行为、语言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众多方面的差异。把文化差异意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文化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海姆斯( 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4个重要参数为:适合性、合语法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缺少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必然会对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造成障碍。

(2)外语教学专家认为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沃尔夫森阳(N. Wolfson)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了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

2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

(1)词汇文化内涵差异

在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中,词汇是受文化影响表现最为敏感的一个方面,中国和英、美国家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并且各自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如果学生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和失误。例如在汉语中的“寒衣”,在英语中却用“warmclothes”来表示这个概念,汉语中的死胡同在英语中却是“blind alley" 。

(2)习惯用语的差异

习惯用语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密切相联,习惯用语大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同样的意思在不同的文化里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英语语言中的习语体现了这种差异。如汉语中有“壮如牛”的成语,在英语中却表达为"as strong as a horse"。再如英语中“the apple ofone's eye”汉语则是“掌上明珠”的意思。然而有些英语成语因为是在特定文化中形成的,所以汉语中是无法找到其对应的用语的如“a Judaskiss", "Achilles' heel"。很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喜欢望文生义,或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加以理解,要么感到迷惑不解,要么闹出笑话。

当然作为揭示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窗口的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共性。如汉语中有“开绿灯”,英语中则有“get the green light";汉语中有“像狐狸一样狡猾,,的说法,英语中则有“as busy as bees”相对应。

(3)日常交际中的差异

日常交际中,人们见面时很自然的要打招呼,可打招呼的问候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却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社会性,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体谅;而英美国家则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中国人见面后,除说声“你好”以外,总还要问“你去哪儿?”、“吃了没有?’’、“你在干什么?”等,而英美人士往往对以上这些打招呼用语和社交方式不理解,还认为是干预他们的隐私权。尽管现在大多数学生不再用"Have you had your dinner?”来打招呼,不再用"No, I am not so good .”来回答赞扬的话,然而他们还是会误认为字面意义相同的汉英言语,其功能也完全相同。例如:当你和西方人结束谈话时对方说“Let' s get together sometime.”你千万不要等着他会再次约你,事实上这是西方人在结束谈话时表示友好所说的。如果缺少文化意识就会在实际交往中对英语本族人感到失望,认为西方人待人不够诚恳,说话不算话,甚至虚伪。

3怎样把跨文化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束定芳、庄智象(1996)认为,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导人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适合性原则。"

(1)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人的文化内容与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2)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中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

(3)适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或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

基于以上原则,在英语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课文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 由于目前大学英语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帮助学生从所学的课文中获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是增强学生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英语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这为开展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如果教师能够结合阅读材料给学生解释语言资料中所涉及的人物、场合、话题等背景信息,逐渐导人文化知识,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可以掌握西方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度,那么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会实现质的飞跃。比如在"Animal world',一课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涵义。如:问什么西方人不喜欢看见黑猫;龙的形象已经它在中西方人心目中的寓意,这样学生也就不不至于把“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dragons in Asia”了。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些西方文化中特有的动物以及关于他们的传说:美人鱼,独角兽,可怕的美杜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圣经中的故事,例如蛇为什么不用腿走路而是爬行前进的。又如在"Holidays and Special Days',一课中,让学生了解西方的一些较普及的节日,它们的来历,已经当地人怎样庆祝这些节日的,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2)语法学习中的跨文化教育

在语法教学中,也可以进行跨文化教育。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发现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索其形成的内在根源,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因子闭。如汉语说“一块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在西方,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片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再如这样一句:"My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怎么用单数形式呢?原来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一手拿刀,一手拿叉,双手齐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综上所述,在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引人跨文化教育,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能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其他形式的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不但可以在语言教学上进行,而且还可以利用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广之。例如,用电教设备播放一些原版并配有字幕的影碟。电影中的每一个画面、人物的语言、服装道具、故事情节都在向观众传达各种文化信息。学生通过观看英文电影,不仅可以掌握该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政治面貌,而且可以了解其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丰富的背景知识正是学好语言的保证。如电影《阿甘正传》,通过对一个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包括3K党、小石城事件、越南战争、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等。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的学习促进语言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语言上的困难,为学生扫除文化上的障碍,还要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自画像
我的家乡真美
好心的小企鹅
自我介绍
小弟弟做作业
介绍自己
小白兔
我的爸爸
要是文具能听懂我说的话
奇妙的动物世界
感谢有你
我改了一个坏习惯
找春天
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蜻蜓和蚂蚁(续写)
自然法学新体系引论法学理论论文(1)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公民个体为本、统一宪政立国(上)法学理论论文(1)
入出国许可问题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
事物,事实,论证法学理论论文(1)
论宪政的宗教之维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法理学二十年法学理论论文(1)
审判的法治逻辑
培植法治的自我完善机制法学理论论文(1)
论道德的法律支持及其限度法学理论论文(1)
也许正在发生
继受法律的理性科学化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感二
《北京亮起来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画风》片断赏析一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八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十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九
《画风》解读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五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三
《画风》情境体验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二十二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四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十一
《画风》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