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构筑面向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

浅论构筑面向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论构筑面向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

"

论文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非义务工作;有偿服务;系统规划

论文摘要:构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必须基于对市场有清醒的认识。加大就业工作的力度是加强高校自身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就业工作的部门是学生就业指导之家,用人单位求才的场所,高校了解社会需求的窗口。根据两类性质不同的就业指导,应分别采取无偿和有偿的方式开展工作。同时还应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也逐步纳入到市场经济体系中。与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同,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功能上,不但包括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包括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只有这样,高等院校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概念。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多次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在学校。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构筑面向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

一、必须认真区分面向市场与面向政府这两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的不同点,才能明确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地位和职能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高校主要面向政府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体现出被动性的特点,其主要的工作着力于按国家确定的分配计划做好毕业生思想工作。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的配置是整个计划经济中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直接面向市场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由于就业市场的多变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挑战性,这就要求高校及毕业生必须主动适应市场要求,采取更为积极和灵活的态度,依托就业市场。同时,必须说明的是,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树立主动适应的观念,这一观念的建立不能仅仅理解为形势迫使我们采取新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解高校毕业生指导工作必须从三个层面上加以认识。

首先,从高等学校的职能上看,我们以往理解的培养人才是不全面的,按市场经济理论,人才的价值是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只有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才。由于以往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以后,接触社会,其适应能力有明显缺陷,高校师生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利于转变办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

其次,从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角度来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反映毕业生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发达高校竞争十分激烈的美国,就业指导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更高,在高校排名的竞争中,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十分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在面向市场的商学院排名中更是如此。在国内,民办院校比公办院校更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国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只达到l0%一20%,有的省区和学校甚至低于10%,然而通过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某些民办高校在众多的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民办高校。这说明必须打破两个观念:

第一,大学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就业推荐工作是被动的,只能依市场需求,无为而治。

第二,大学生就业工作在高校的众多工作中属于次要工作。

二、必须基于学生和社会两个方面来思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能及工作内容,才能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

有的同志认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和咨询。这种着力于指导的观念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包括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政策的指导、就业信息筛选的指导、就业心理的调试、求职技巧的训练;咨询包括具体就业过程中的管理,就业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发布、毕业生推荐表的填写、就业协议书的审核,做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桥梁等具体事务性的工作。这种观点把就业工作限定为指导和咨询。

还有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高校就业工作的功能分为指导和服务。

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学生就业指导之家、用人单位求才的场所,高校了解社会需求的窗口。

关于学生就业指导之家的内容,除了包括前述就业指导内容以外,笔者认为不能仅仅从就业指导中心本身能从事的工作来理解就业指导的范围,还必须注意到就业指导部门对高校其他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存在着共同促进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不仅指各系的政治辅导员秘书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义务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指导工作,而且通过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对职业道德、从业人员守则、择业观、就业岗位预测等有更为清晰的把握。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必须成为用人单位求才的场所,这不但是对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要求,也是反映用人单位的心愿。我们应该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而人才的竞争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及其他组织的最为重要的资源,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因此,满足用人单位寻求最合适的人才的愿望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体现。许多现象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即认为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不甚发达,人口众多的大国,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是将长期存在的。而事实表明,大学生求职难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笔者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二百多家各种类型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求人难,不但是高级人才,也包括中低级人才,其难度不亚于大学生求职难,原因何在?其一,对人才的了解的途径不畅,用人单位往往只能凭借一纸求职信或推荐表,至多通过面试了解学生,难以对大学生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包括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把握程度、品行等。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用人单位对解雇员工一直是非常小心的,从感情上不愿意频繁解雇员工。其二,市场经济初期,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违约现象严重困扰着用人单位,用人计划往往因毕业生的违约而搁浅,大学毕业生的诚信已经遭到怀疑。在这种供求错位的大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积极工作,一方面向社会用人单位主动推介,树立营销理念,开展有效的营销策略推介学生,同时,树立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公正性、权威性;在积极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要维护用人单位的正当权益,帮助用人单位寻找合适人才,服务于用人单位,才能扩大高校就业机构的社会影响力,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只有这样,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才能成为高校面向社会的一扇窗口,是高校的形象大使。

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是高校了解社会需求的窗口,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需求是市场经济对高校提出的基本要求。通过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实践,可以推动高校面向社会,及时了解学生需求的变化。就业指导机构通过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为高校调整专业设置提供依据;为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为专业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提供依据;为高校调整教师队伍提供参考;为课程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概括地说,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对于推动高校的自身建设应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保持高校与社会联络渠道的畅通,是高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三、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就业工作,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有利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向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

四、必须从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出发,全面规划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全面规划才能真正履行高校就业工作的职能。首先,高校就业工作应贯彻高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从招生开始,就应当对学生是否具备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素质进行考察。进入学校以后,应该对学生就本专业的基本就业岗位及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等作基本的解释,让部分学生进行第二次选择专业,这是高校就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相关模块的心理测试,开展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的初次设计,为学生确立基本的职业倾向提供帮助。在第一学年,应该向学生宣传国家的基本就业政策,毕业生供求的基本状况,所有的这些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其能力、知识的认识,有利于紧迫感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第二、三学年,应该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引导毕业生挖掘潜能,发展专长,弥补性格、能力上的明显缺陷,在毕业年具体指导毕业生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信息,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向社会推介毕业生。

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高校毕业就业工作进行规划。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内多部门协作完成的,不但是行政部门、教学单位,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来,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部分。

必须从多形式综合的角度规划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如果局限于课堂的理论性讲授是不符合就业指导规律的,由于就业指导的政策性、实操性特点,因此结合各专业特点,加强实践性环节的就业指导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校内可以提供模拟训练等实操训练,但其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应该借鉴香港及日本的经验,把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实习、见习、短期工作中去。通过实践锻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强化基层意识,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反观自身的不足,及时调整知识、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飞夺泸定桥”
给连战爷爷的一封信
奶奶的爱
童年趣事
读《贝多芬》有感
青蛙的烦恼
贪小便宜的风波
创意木夹
家乡的变化真大啊!
常青健身园
诚信,真好!
同桌
吃蛋糕
遵守交通规则
小学低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XX中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总结范文
城关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2008学年度德育工作总结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个案小结
(乡镇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XX年德化××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2008年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XX年春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试析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
试论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海河教育园区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试论基于职业趋向的中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
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
试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试论高职思政“基础课”专题模块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于职业教育服务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思考
探析对改进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职“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浅析语言教学中任务设计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试析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试论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实践教学
试论高职铁路工程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关于职业能力引领下的瑞士高职教育发展的特色\经验与启示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素质教育新学案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让课堂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七颗钻石》教学案例与评析
《绝招》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实录、反思及评课
《七颗钻石》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可贵的沉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月球之谜》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