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高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论高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9

浅论高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

论文关键词:高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思考

论文摘要:从就业形势出发,分析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高校如何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大学生就业铺路,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即就业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并进一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因此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

一、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

(一)、建立完整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然是主要面对毕业班,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就业指导急需有完整的课程、科目和服务。具体讲,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涵盖“四大体系”:“专业知识技能体系”,如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新思想、新观念、帮助个人完善知识结构等;“健康成才体系”,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体系”,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诚信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利益受到侵害时,能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职业发展体系”应使大学生了解职业对人的要求,职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关系、自我优势分析、局限性判断、并可借助于心理测试,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达到对自我及其适应职业的判断。

(二)、根据大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安排就业指导课程并有所侧重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对职业对社会的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大学生,应着重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发展性的指导。使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成才观教育,认识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适应的职业。

对于二年级大学生,应着重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帮助学生分析自我特长、优势和局限,向他们灌输自身综合能力在今后就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开始具有就业的压力和危机感、紧迫感。在这阶段可请能力较强、全面发展的高年级学生与他们座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请事业有成的校友谈工作体会和社会需要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也可请企业家谈他们对人才的要求等等。

对于三年级的大学生,应着重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要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并与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相对照,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或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调适。学校可以联系定点单位,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走向社会,参与实践锻炼。

对于毕业班大学生,应针对毕业就业期间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主要围绕价值观的引导、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技巧商谈、心理调适等方面展开。这个阶段,鼓励学生主动走向社会寻找自己的锻炼机会;同时学校应为毕业班学生牵线搭桥、多方联系,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锻炼机会和便利条件;也可以联系有关单位给予学生参与做课题、做项目的机会:使毕业班学生从中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有关工作的常识,在思想上、能力上做好毕业就业的准备。"

二、加强高校就业信息化网络建设。拓展服务平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的技术、信息和互动含量

利用网络,在网上建立应届毕业生简历库,介绍面试技巧,制作履历,应试心态等实战知识。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信息收集力度,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要应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及时反馈毕业就业信息,作出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应进一步扩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充分发挥高校这一就业主体的作用。当前,要重点研究、探索和放大网络求职功能,让网络招聘“动”起来,提高网上投递的有效性和网络就业的成功率,使网络真正成为人才供需双方便捷交流的平台。

三、探索多方位的就业指导模式

(一)实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最终目标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最终目标:一是帮助学生“知己”,即使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爱好、能力、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和职业定向。二是帮助学生“知彼”,即要通过信息网络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及要求。

目前,高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一般分为五大主题: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求职择业的准备、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我国现有的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许多高校引进“毕业生职业素质测评量表”,主要是对毕业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进行测评。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倾向,另一方面也便于老师针对不同的毕业生情况进行更为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另外还有一些指导模式也值得探讨和借鉴,如模拟竞聘、面试闯关等。

(二)就业指导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第一、重视择业观念教育。高校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帮助大学生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将祖国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树立全方位就业和敢于竞争的意识,在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当前特别要引导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建功立业的思想观念。

第二、注重融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应将素质教育渗透其中,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是适应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社交能力、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等;二是适应变化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如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等;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具有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望。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后能不断地挖掘自身潜力,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竞争社会。"

第三、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毕业生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在传统求职指导教学中融人创业意识和自立精神的培养,使大学生逐步意识到不能仅满足于做现在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应该成为就业岗位的开拓者和创造者。

第四、强化毕业生择业的心理咨询。引导学生尽快走出各种心理误区,帮助他们消除各种心理疾患;扫除学生在毕业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够摆脱一切精神负担,正确认识社会、评价自我;能以平静之心态、坦荡之胸怀,接纳就业的挑战,容世界之万象,因己制宜地确立择业目标,不失时机地把握机遇,努力进取,顽强拼搏,真正实现“英雄有用武之地”。

四、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服务网络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仍处于“政府诱导型”,即较多由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采取各种措施和政策,引导和推动毕业生到市场择业。但随着毕业生的逐渐增多,就业市场需要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即主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主渠道。充分发挥企业、社区、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网络媒体等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分工协作,在已经成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等现有机构、载体和机制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建立和完善一个动态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网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社会系统工程来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假如我是一片子
暑假过了,开学了,作业多死了!
唯有坚持,才能胜利
这就是我
小书本,大力量
五个手指的对话
老师的眼睛
我不要做含羞草
离别【美言妙语系列】
隐形的翅膀
我曾经犯过一个错误
星星
感谢我们的“坏”老师
读书的乐趣
土木工程实习总结
银行实习总结
认识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总结
市场营销实习总结
工厂实习总结
电子实习总结
大学生实习总结
生产实习总结
毕业实习总结
金工实习总结
会计实习总结
建筑工程实习总结
国际贸易实习总结
会计实习总结
试析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之策略
浅析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寻
浅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浅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实现“双师素质”转型的途径研究
浅析关于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分析
关于社会转型期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任选课简论
试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之探索
试析高职院校特长生培养改革的认识
关于强化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之对策
试析高职声乐教学“换教师”现象剖析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中职《经济法》教学之思考
浅析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就业导向性
对于管理重心下移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院系两级财务管理探讨
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方法探新
浅析实习指导教师在职业学校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珍珠泉》教学设计之七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八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珍珠泉》教学设计之三
《翠鸟》教学设计之四
《珍珠泉》教学设计之六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荷花》教学设计之三
《珍珠泉》教学设计之五
《珍珠泉》教学设计之二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珍珠泉》教学设计之四
《荷花》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