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创造让中西方文化更深层次互动的作品

创造让中西方文化更深层次互动的作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9

创造让中西方文化更深层次互动的作品

创造让中西方文化更深层次互动的作品

2013年6月,以“变位”作为主题的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正式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艺术家舒勇为本届威尼斯双年展创作的“古歌砖” 引起观众和媒体的热烈追捧与关注。 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之后,舒勇第一时间接受了本刊编辑的采访。

采访者:舒老师您好,这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有什么感受?

舒勇:这次参展的七位艺术家都是不同领域中的代表性艺术家,把大家放在一起很有意思,完全突破了以前威尼斯中国馆的格局。形成了一个包容、多元、开放式的格局,很好地呼应了威尼斯总主题“百科殿堂”。

采访者:能否具体地谈谈到了威尼斯之后对双年展的感受?

舒勇:首先我真切地体验到威尼斯双年展作为百年老牌的意义和魅力。说真的,刚到中国馆很失望,因为要穿过破旧的小巷,步行二十多分钟才能到达我们的展览现场,很难想象观众会走这么长的时间到这里看展览。馆内黑暗的空间让我感觉这与威尼斯双年展的盛名不相符合,但中国馆一开幕,人就从各个角落潮水般涌来,原先清冷的场面顿时变得热闹非凡,艺术界很多重要的大鳄们都隐藏在人群中。

采访者:媒体报道说,泰特现代美术馆馆长克里斯、森美术馆馆长南条史生、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比亚特、纽约现代美术馆策展人芭芭拉·伦敦、澳大利亚美术馆馆长莫尔西亚、博洛尼亚当代美术馆联盟主席洛伦佐、古根海姆艺术总监等都参观了中国馆和你的作品;批评家、策展人、教授、艺术家、收藏家更是络绎不绝,他们积极地与策展人、艺术家进行交流,令你们应接不暇。这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有什么不同吗?

舒勇: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里没有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赤裸裸的买卖关系,不以价格论价值高低。大家都真诚地来交流讨论艺术。尽管我和助手英语都不够专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的交流:一位美国藏家在现场与我逐字逐句地念古歌砖上的词,并与我一起翻译。最后他说,先用英文给我写信,然后用谷歌翻译成中文之后再寄给我,看来他真的读懂了这件作品。来参观的艺术家们也很真诚,甚至提出用他们的作品来交换我的古歌砖。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西方收藏家希克先生在人群中悄悄地拿了我作品的介绍画册,认真地欣赏作品。来自香港m+艺术博物馆的总监李立伟,曾经是泰特现代艺术馆馆长,他在作品前与助手一遍遍阅读着古歌砖上的文字。这些国际艺术界的重要人士在作品前都十分谦逊。看作品绝不走马观花,他们会尽可能的与艺术家交流作品的创作背景,通常会多次来展览现场。中国馆开展几天就有数万艺术界人士来看展览,其实威尼斯的盛况如果不亲身体验,是无法全部感知它的魅力和意义的。没能来威尼斯的中国艺术家们,有机会应该亲身感受一下这个盛会,我相信不管有没有作品参展威尼斯,大家都会有意外的收获。

采访者:古歌砖在威尼斯受到追捧,一百多家海外媒体专题报道,就连双年展主席保罗·巴拉特也选择在您的古歌墙前接受记者的采访。意大利驻华大使丁伟与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也都给了不错的评价。范馆长评价您的作品采用了既是中国的也是国际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当代性。全球化影响了中国社会进程,也改变了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网络语言成为一种大众心领神会的语言。您选择的这1500个网络热词,虽然不一定出现主流媒体上,但还是代表了中国的社会。他觉得您采用谷歌软件来翻译转换很有意思,因为翻译结果并不准确,但它反应了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的一个视角。所以全球化不仅对中国是一种影响,对各国都是一次洗礼。而谷歌又是全球文化传播的权威。他认为您抓住了文化交往的矛盾性。如果每个翻译都是规范的准确的那就少了很多意思。正是在文化传播转译的过程中往往有误读,他还认为古歌砖给大家提供了理解的契机,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深入的了解。古歌砖不是呈现一种已有的,而是呈现一种发展中过程中,一种可能相互误读的一个文化现象。这就是艺术家的机智与智慧。您怎样看待范馆长的评价?

舒勇:范馆长用非常专业的学术语言向海外媒体推介我的作品,这让我感动和温暖。经过范馆长的专业推介,媒体对古歌砖有了深入地理解。真的非常感谢范馆长精准地解读。他的解读拓宽了古歌砖的意义,对我本身也是一种启示。

采访者:您的古歌砖有1500块,据说有二十几吨,布展的时候有难度吗?什么事最让您担心?

舒勇:布展没有太多的困难,最担心的就是怕古歌墙倒塌。刚到威尼斯那几天,海风刮得极大,让得我整夜无眠,总担心古歌墙会被风吹倒。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不搭一个更稳健的造型,非要弄一个看起来危险的墙。其实墙在这件作品中具有隐喻性意义。也是不可或缺的观念语言。我将谷歌翻译的并写成书法的各种文字词汇定格,铸进透明的砖里,形成特指的古歌砖,再用古歌砖砌成一道墙,意在打造一个具有视觉冲击的文化景观,让它出现在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现场,展现给世界观众一种熟悉的陌生,并在这种陌生中,让观众体验到最熟悉的无趣和无助,甚至莫名其妙。让观众猛然发现很多结果

一开始就已注定,比如,在这个表面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里,技术日益发达,沟通越来越顺畅的时代中,各种鸿沟与墙依然无时无刻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却束手无策。“防火墙”“墙”都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事实上这道墙客观呈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微妙关系:即世界需要深度了解中国,而不能只是流于表面。中国融入世界更需要智慧,中国的智慧和文化艺术要在世界以及全球互联网世界里生效,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

采访者:您的作品中有探讨东西文化错位之意,如今不少艺术家以出征“威尼斯”为荣,那么出征“威尼斯”是否是中国当代艺术从业者与西方艺术话语之间的“错位”?

舒勇: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是世界艺术竞技的最高平台,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我想世界上不仅是中国,绝大部分国家的艺术家都会以在这个平台上竞技为荣,渴望参展是人之常情。我觉得不存在所谓的中国艺术从业者就因为参展威尼斯而与西方艺术话语错位。当然因为能站在这个平台竞技的艺术家非常少,致使参展艺术家及没有参展的艺术家都异常关注。上一届是这样,这一届是这样,下一届还会是这样。除非威尼斯这个平台被其他平台取代,否则不渴望参展,不关注才显得有些矫情。

采访者:作为佛罗伦萨双年展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你这次的作品灵感来自哪里?

舒勇: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它就是一道天然的鸿沟,因此,我特想做一件反映这方面的作品。我经常会收到老外的英文信件,看到这些英文就头疼,但又想知道信件的内容,于是就条件反射的用谷歌进行翻译,然后就知道了一些大概信息,但如果想更深一步准确地了解的话,就出现障碍了。其实,西方人收到中国邮件或看到中国新闻时,他们也是第一时间通过谷歌来翻译,前几天碰到《非凡之旅》的创始人,他说他在跟中国做生意,也经常收到中文信件,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拿谷歌来翻译,虽然翻译的内容不完善、不完整,但他朦胧中能猜到一些信息,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用这种方式第一时间来获得信息的,这种共同的经历是我创作的源泉。 在威尼斯呆了十几天后,我更精准地触摸到了创作的源头,因为我对这个美丽梦幻的水城开始熟悉。也不再像观光过客。初始对异域风光的热情开始转向对威尼斯当地人的世俗生活及文化,但语言始终是无法逾越的墙,将我阻挡在威尼斯本地主流文化生活之外。片段的、不流畅的、失语的各种体验让自己无可奈何。而无可奈何之后,就是害怕和懒得交流。最后永远只能是一个简单看看城市外观的初级观光客。这也是我每次出国交流后最大的感受, 这种感觉也是我参展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古歌砖的创意源头。从古歌砖本身来说,它也给观者制造了各种障碍。要彻底读懂它,必须能阅读中英文,还需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否则必将似懂非懂、片段、不流畅,但这正是我创作的本意,我希望用古歌砖这件作品来还原这种体验。并让大家重视和面对它。事实上,我还希望通过这种体验让大家知道语言可以直译,语境却不好翻译,甚至无法翻译,但恰恰是语境决定了语言的意义与指向性,让语言具有了力量,成为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桥梁。

采访者:在阳光下,古歌砖里的泡泡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泡泡是偶然的效果,还是制作效果上的失误呢?

舒勇:这是大家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其实是我刻意为之。古歌砖采用的是水晶胶材料,因此有很多工艺限制。怎样防止书法作品不被高温烧掉,并出现自然气泡,是经过了数百次试验才完成的。因为工艺复杂,每天只能生产几十块,而这都不算什么,最要命的是习惯了流水线和标准化作业的工人们,在效果试验的前提下无法干活。他们看了我制作的样版后,都认为是不合格产品而拒绝照样板制作。找了好多工厂没人愿意干,直到我在合同上注明保证收货且不追究责任,才有工厂最终同意制作。古歌砖里的每一个泡泡都是精心安排并制作的结果,并且每一个都不相同。泡泡元素一方面与我之前的作品有一个延续和呼应,更重要的是为作品营造一种特殊的效果,让作品的可解读空间变得更多元。在这里每个泡泡都象征着一个生命,象征着新的可能,同时也想通过泡泡来阐述某种瞬间与永恒 。

在威尼斯的天空下,阳光将古歌砖里的泡泡变成透亮的银白色,与被砖封存的黑色书法形成一种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使得1500个社会热词在它们聚集之后更能整体的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现实以及文化,也微妙的呈现了中国政治与世界文化、生活的关系。这就是被我用透明材料封存的历史现实,泡泡为这种现实披上一层梦幻的外衣。砖上的英文是我用谷歌直接翻译后,再用毛笔来书写,在这里运用谷歌来直译后通过书法来转化是作品的关键,而泡泡与书法融为一体,也瞬间提示了我们在超现实的环境下阅读由谷歌翻译出来的,浓缩中国智慧及社会现状的文字词句,是一个在世界文化背景中对中国文化重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生涩、碎片化、似懂非懂,甚至啼笑皆非。整个阅读过程中让我们真切地体验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泡泡成为在这件作品集中呈现并放大这种差异的重要元素。若干年后,我们再看这些一块块透明带有泡泡的古歌砖时,或许发现它就是世界一体化过程中分泌物的透明结晶体,就像琥珀一样被松油裹在历史的瞬间里,相对于历史的长河,我们翻天覆

地变化的当代社会,就是一个瞬间,一个片段,一个幻影。各种误读或者障碍乃至冲突,都是在历史这个时间盒子中见证历史发展的被泡泡包裹的一只美丽苍蝇。

采访者:这件作品区别于你之前的作品,它更倾向表达一种观念。

舒勇:这件作品的确更倾向于观念的表达,是要站在一个国际化平台上来实现与世界观众的互动,我将阅读放大成为一种互动方式,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阅读中去探索作品本身的意义。真切地体验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希望古歌砖可以成为一个特指的观念名词。代表东西文化差异的图腾。

采访者:我们前面谈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你也谈了作品的呈现方式。从西方阐释学理论来讲,由于构成词汇的 “所指”是通过一系列“能指”来揭示的。阅读活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读,从绝对意义上讲,完全“如实”的理解是不可能存在的,任何理解都必然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误读,文化上的差异可以说是构成误读的因素之一。下面,我们来谈下你作品中的社会性,社会性应该也是你这次威尼斯中国馆作品的一条主线。

舒勇:刚才我已经讲到社会性是我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观的来看,我会调动一切的社会力量让大家互动地参与我的作品,以增强作品的社会性。社会性是我用来直面当代社会的一种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我用来解构作品艺术性的一种有效方式。事实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质疑作品的艺术性,因为所谓的艺术性一直都在消解作品的力量。

采访者:在古歌墙的醒目位置里有一块“中国梦”的古歌砖,你怎样理解中国梦?

舒勇:选择“中国梦”是因为它是当下最热的词。对它没有深入和特别的理解。“古歌砖”完整呈现以后,我用一整天的时间来拍摄。才发现不同时间段效果都不一样。这道墙完全是一件变幻莫测的作品。尤其是到了傍晚的时候,阳光从斜上方照过来,居然将整道墙变成阴阳面,一边金光灿灿,一边深咖啡色,层次分明而绚丽,显得极其梦幻。平日里刺目的阳光被透明的古歌砖分解成五颜六色的光斑。这时看到古歌砖上的“中国梦”,恍如穿越时光隧道,进入另一个世界。突然明白,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中国梦,中国梦就是个体以国家为平台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我的中国梦很简单,就是永远可以像小孩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与创作。

采访者:对这次展览,你有什么特别的期待?

舒勇:《古歌砖》创作初衷是像琥珀一样把一段历史融入时间与空间组成盒子里。用1500个历史断面还原一个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让我们在世界的范畴和语境中来思考世界一体化中文化差异,如何逾越时刻在我们身边那道道无形的墙,所以,我的期待就是能引起最大程度的互动,尤其是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上引起东西方的互动,希望大家通过“古歌砖”真正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重视这些问题,最终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采访者:您的这件作品,从观念到作品的呈现方式都很有创意。它集当代社会百态于一体,体现了全球与地域、个体与时代、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悖论,这其实就是你艺术的主要特点。就像美国艺术家马里诺-奥利迪所构想的那样,他设计的虚拟宫殿是当代的一个乌托邦,但这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启迪。你的作品《古歌砖》也一样,耀眼的水晶宫或许只关乎我们的想象,但这就足够了。非常感谢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一件伟大的作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害人精
杨老师“改革”了
一辈子也不会忘怀的事
偷看电视
我家的趣事
偷看电视
奇特的“发明”
还差5秒
我哭了
一次危险的尝试
抹不去的记忆
我当一天小老师
一件难忘的事
竞选经费
一次火灾演习
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颜色词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从艾米莉·迪金森和李清照的诗歌对比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
英国的博物学文化
从《唐顿庄园》看英国文化特征
社会转型期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中西方文化中人神关系的比较
英国贵族文化在英国近代小说中的体现
从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辨析中国民法的发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西方文化渗透
从凯特生子看西方文化
创造让中西方文化更深层次互动的作品
关于对明清外销瓷西方文化题材纹饰的分析
一石击起千层浪──《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紫藤萝瀑布》教学创意
感悟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四步探究阅读设想
新课标理念下的新课堂──《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想
《紫藤萝瀑布》教学难点突破
《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三读·三思──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浅谈语文预习
课堂生成的《紫藤萝瀑布》
教海无涯,其乐无穷──《紫藤萝瀑布》教后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