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政治文化视角对美国软实力的认知研究

从政治文化视角对美国软实力的认知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从政治文化视角对美国软实力的认知研究

从政治文化视角对美国软实力的认知研究

引言 此课题论证书主要包括选题、内容、预期价值、研究基础等四个板块。“选题”要求填写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研究意义。“内容”要求填写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及难点。“预期价值”要求填写本课题创新之处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基础”要求填写课题组成员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已经积累的主要参考文献,本文只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 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研究意义

1.1 国外软实力研究现状述评 概念解释:政治文化是一国被广泛认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范的有机结合,它决定了公民与政府以及公民之间的关系。由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公民及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信念也属于政治文化范畴。了解美国的政治文化有助于理解其政府的构建方式和政要的政治决策。自由、机会平等、民主、个人主义、法制、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元素。[1]

1.1.1 国外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

1.1.1.1 软实力理论奠基者的研究:“软实力”(soft power)研究的奠基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 Nye),他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软实力”的概念是由约瑟夫·奈首先提出的。他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及同年在《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实力》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比较清晰地表述了软实力理论的内涵。在书中,约瑟夫·奈认为当时的美国不仅在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hard power)方面占据优势,而且在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软实力”方面也占据优势。这与当时盛极一时的“美国衰落论”形成鲜明对比。

“软实力”在学界和政界随即成了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专有名词。在2004年出版的《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约瑟夫·奈对“软实力”概念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诠释。他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他把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美国的软实力就是美国靠政策的合法性和支撑政策的价值观念的优越性对别国的吸引力。

之后的论著大多是在重复、补充和扩展此内涵。约瑟夫·奈在2002年出版的《美国霸权的悖论》中指出了美国软实力面临的问题,如果美国不更多地关注它的软实力的话,它的经济和军事硬实力的施展空间和潜力将逐渐缩小。他强调说,小布什政府借助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采取一种傲慢的、单边主义的立场,必将把美国引向死胡同。2004年,正当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大行其道时,约瑟夫·奈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美国软实力的衰落》[2]一文,历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不妥和软实力的衰退。在《软权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针对美国国内关于软实力的辩论,尤其是关于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产生的影响,约瑟夫·奈对软实力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除了对过去阐述的有关“软实力”思想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更为清晰的表述之外,还就其他行为体所拥有的软实力及软实力的量化分析等等新的问题做了阐述与分析。[3]

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Suzanne Nossel)2004年在《外交》杂志上最早提出了“巧实力” (Smart Power)概念。通过重新审视美国软实力的状况,并借鉴苏珊尼·诺瑟的学术见解,约瑟夫·奈发展了“巧实力”概念,即“将软实力和硬实力结合成有效的政策的能力”。2006年,他在《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重新思考软实力》一文,指出“单独依靠硬实力或软实力都是错误的,将它们有效结合起来可以称作‘巧实力’。”[4]

2007年,约瑟夫·奈和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阿米蒂奇(Richard L. Armitage)发表了题为《一个更灵巧更安全的美国》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了“巧实力”对外战略,旨在帮助美国摆脱软实力衰落的困境,以求重振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巧实力”概念在美国政界颇受青睐,成了奥巴马政府外交战略的主轴。

约瑟夫·奈除了关注美国的软实力以外,也关注中国、韩国、日本和欧盟的软实力。他在2005年底发表于《华尔街日报》上的《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一文中指出,中国的软实力远不如欧美强大,但中国近年来在软实力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进步是不容忽视的。

2011年约瑟夫·奈发表了《实力的未来》一书,该书是作者诸多著

作的“精华”提炼,生动阐述了当今实力的多种表现形式,揭示了网络时代实力的本质,指出当今世界影响他人达到己方期望的目标的能力已经发生了根本变革。实力不再是静态的,而是时常流动变化的,与科学技术和人们的社会关系紧密相关。[5] 近十年来软实力理论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从其成果分布状况来看,所涉及领域比较集中于国际政治方面,扩展充实了软实力理论:以Louis Klarevas为代表的学者扩展了外延,认为软实力影响着世界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体育等;以Robert Jervis为代表的学者则提出了对软实力构想的质疑,认为一个国家在它自身的内政外交中不会有抽象的权力,软实力难以测量;以Alexandre Bohas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奈的理论需要实体的提炼。Samuel Huntington 从移民的视角表达了移民对美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冲击;Joseph E. Stiglitz 诠释了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美国不良的经济运作对世界弱国经济的消极影响以及引发的反美情绪。以Joshua Kurlantzick为代表的学者注重比较研究,把研究目标扩展到别国。他把中国软实力的崛起视为魅力攻势。 国外尤其是美国“软实力”研究有三个特点:第一,明确定位于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第二,颇具深度和广度,既探究理论,也探索其应用研究,几家研究中心还进行了相关评估;第三,不仅重视研究美国,还重视研究他国,如日本、中国和欧盟等。 软实力理论引入国内后,学界对其理论价值普遍评价较高。但同时也指出了软实力理论的不足,如过于浅显含糊,缺少严谨的逻辑结构, 难以进行量化分析和诠释,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难以测量等等。[6] 因此,国内软实力研究主要聚焦于两点,“文化”和“霸权”。就像陈玉聃所说的,关于软权力的研究,中国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批判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外交,二是提出中国需要加强文化安全并重视文化外交。[7]国内研究者更多关注的是美国软实力的负面作用,在充分对其诸要素优劣两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方面,还需要加深和拓展。中国学者关注本国软实力的优劣多于对他国软实力优劣的关注。[8]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2 理论价值:“软实力”理论为中国国力的建设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思维空间和途径选择。以生存和发展为意向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理论要想得到完善,必然离不开对美国软实力诸要素优势与劣势的定量解析,从而从意识形态领域辩证地看待美国软实力的本质。

2 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及难点

2.1 主要内容 美国软实力理论的奠基者约瑟夫·奈把美国的民主视为亮点,认为美国民主是可以提升美国软实力的元素之一。实质上,美国的民主以利益集团为基础,利益集团既有强化民主的一面,又有损害民主的一面。美国向世界武力推行民主,实际上是背离国际民主的行为,不仅不能抬高它的软实力,反而有损于美国的感召力和国际形象。

小布什政府奉行的单边主义与国际民主内涵相悖,导致美国的软实力呈现衰退趋势。小布什政府的外交战略服务于反恐与民主改造中东这两大互相联系的目标,而其核心的环节是伊拉克,也就是武力改造伊拉克,民主改造整个中东。伊拉克是布什主义的主要试验场。先发制人、单边主义、以美国的军事力量在国外推广民主这些办法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运用。但民主政体未能在伊拉克建立起来。美国形象因伊拉克战争而严重受损。

通过统计数字的支持,本课题要验证的第一个假设是:武力推行民主不能提升美国的软实力,奥巴马从伊拉克撤军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形象。本课题要验证的另一个假设是: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软实力经历了一个衰退的主流趋势,主要原因不在于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而在于小布什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偏歧。

2.2 主要观点

政治文化能在很广泛的层面对其他国家辐射吸引力。国家的软实力来源于其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对外政策。如果一个国家能在内外事务中遵守并实践其颇具吸引力的政治价值观,并实施其正当合理的对外政策,那么它就具有了榜样性的软实力。美国的政治文化是美国软实力的核心,如果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践行与其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不相符,美国的软实力就会下降。

美国政治文化的负面作用也是导致美国软实力下降的因素。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成为建立国际秩序的主导国家。小布什的“新保守主义”战略要求美国以单边主义和军事实力作为战略手段来维护美国霸权,推行美国的价值观、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九一一事件暴露了美国权力的脆弱性,促使小布什政府更加不遗余力地推动民主扩张。

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加大了欧美之间的裂痕,使美国的领导力量减弱,使双方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分歧。这一分歧在对伊拉克动武问题上表现最为明显,简直形成了水火不容之势。其次是双方世界观和实力观的分裂。欧洲人的独特历史及欧洲联盟的创建,使得欧洲人对使用武力的看法,对国际关系领域内的道德观念和原则的看法,与美国差别很大。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特别强调诸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这样的“新”威胁。但是,欧洲人所看到的“挑战”是种族冲突、移民、有组织犯罪、贫穷和环境恶化。美国的单边主义使得世界许多国家都和美国离心离德。

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软实力经历了一个衰退的主流趋势,主要原因不在于美国大众文化而在于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偏歧。此偏歧也反映了美国政治文化的负面作用。美国的政治文化价值观与其外交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裂痕,这种裂痕是导致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软实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国际形象有明显提升,原因在于新政府的对外政策重视了美国“巧实力”的涵义。

2.3 基本思路

2.3.1 美国一些学者(如CSIS即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巧实力委员会”的学者们),他们的研究与评估比较恰当地指出了美国软实力存在的严峻问题,但国内多数软实力研究者又存在忽视他们观点而重视政治文化研究的现象。问题与现象的存在也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美国软实力与其政治文化的内在关联。

2.3.2 这就需要进行第二步对奈的相关论著进行分析,同时参考一些文化学与社会学的理论与观点,剖析软实力理论的核心内涵在于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有理性与有效性所提供的影响力、吸引力与说服力。

2.3.3 为验证这个观点,从历史的现实的角度来审视,并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来加以全面地验证。

2.3.4 在这个分析框架下,回答中外部分学者提出的美国国家软实力建设陷入窘境的政治文化根源。这就需要通过考察美国的外交政策、文化及价值观基本元素特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研究与现状分析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借鉴政治学、历史学和国际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2.3.5 得出结论,这就回到逻辑起点——政治文化是软实力理论的核心内涵。

2.4 研究方法 采取综合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为辅。

2.4.1 用文献分析法,分析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相关论著以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2.4.2 从历史的视野分析政治文化与国家软实力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全面地了解2001年以来美国软实力的优劣势。

2.4.3 通过定量分析法,进行案例分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从世界知名研究中心的数据库中获取的有用数据进行再处理。通过对美国软实力变化的特定分析,验证政治文化诸元素与美国软实力强弱的关联。

2.4.4 结合定性分析法,进行多学科交叉分析。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揭示美国软实力变迁的规律和本质,即认识2001年以来美国软实力变化的本质、辩证地分析美国政治文化与美国软实力的关系。

2.5 重点及难点 此课题的重点在于广泛获取与十年间美国软实力有关联的资料和数据,包括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难点在于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科学准确地对所获得的相关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去粗取精、分析综合的再加工过程。

3 预期价值: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和实际应用价值 此课题不属于应用研究,而属于基础研究,旨在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考量2001-2011年间美国软实力的变化状况、变化原因及变化规律。由于美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深入研究此课题,有利于我国正确判断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走向,前瞻性地制订中国的对外政策。另外,研究美国软实力的变化规律也有利于找出进一步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本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乐开怀
游宁波海洋公园
阿星和博士聊天
控制时间的手表
书香诱人
让书香飘满校园——写给学校领导的建议
丛飞爸爸,我们爱您!
家乡的炮台
比奇智斗火星侵略者
一定要跑,拼了命跑
美丽的网络开花吧!
龟兔赛跑之科技版
金鱼死亡之迷
农贸市场
忘不了他
浅谈高等学校艺术普及教育刍议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浅析传统教育的教师地位与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地位之比较
浅析学校艺术教育有效模式研究
关于心理测验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
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
关于甘肃省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试论现代职业学校艺术专业教师的形象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浅论高等学校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
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试论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当代大学生中艰苦奋斗精神缺失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
浅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作用及模式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说课稿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未来的桥》品评交际教学案例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