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西之间:杨昌济的伦理世界及其对西方的认知

中西之间:杨昌济的伦理世界及其对西方的认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8

中西之间:杨昌济的伦理世界及其对西方的认知

中西之间:杨昌济的伦理世界及其对西方的认知

伦理学一词来源于西方,源出http://wWw.LWlm.Com

希腊文ετησs,其涵义指风俗 、习惯 、性格等意思。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赋予其伦理的含义。由此,伦理学(Ethics)成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探讨什么是道德上的善与恶、是与非,正当与错误,因此学术界又将之称为道德哲学。“伦理学问题关涉道德(Moral),关涉风尚(Sittliche),关涉有道德‘价值’,关涉被视为人的行为‘准则’(Richtschnur)和规范(Norm)的东西;最后,或者用一个最古老最朴实的字眼:善”。 一、伦理思想溯源

杨昌济出身于书香世家,受父亲的影响下,杨昌济从小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他年仅七岁就入书馆发蒙,并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包括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著作。期间,杨昌济还深受曾国藩之濡染,涉猎《曾文正公全集》并有所获。

必须指出的是,杨昌济出生于1871年,距离太平天国失败(1864年)仅仅7年。晚清政府此时正步履维艰,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先生所处之时代,以国内论,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封建王朝行将崩溃之日,以世界论,是帝国资本主义挟其新兴势力,从西至东,猖狂侵略之时”。值此,中国近代进步知识分子不惜艰难困苦,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杨昌济“独居深念,默察世变,方计划己身之如何处世,国家之如何图存,而定一己救人之方针,努力躬行实践,方能无愧于所学”,潜身思考“以民为主,如何可以救民”的道理。

迫于时局的压力和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杨昌济吸收了王船山的经世思想和民族大义的政治主张,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王船山具有一定局限性的民族主义思想演变成为抵抗外国侵略、富国强民的近代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在杨昌济那里,“力行”指的是改造和变革人类社会、治国济世的伟大实践,“学问”指的是政治才能、政治修养和品质,把个人道德实践与社会政治实践结合起来,鼓励人们要积极投身于伟大社会变革中去。正是从这样的思想出发,杨昌济后来在日记中对曾国藩极尽赞美之能事:“曾文正谓经济之学,当以能树人能立法为主。余谓改良社会之物质生活,能为百年大计者,乃是真人才”。他对曾国藩每日视察营墙、亲自点卯查营、丈量战壕的务实作风称道不已,敬佩至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清政府积极推行、办学堂、派留学生等“新政”,令各省设立专款奖励留学。杨昌济就是在当时留日高潮中较早“公费”出国求学的人员之一。在谈到出国动机时他说:“余自弱冠,即有志于教育。值世局大变,万国交通,国内人士,争倡变法自强之议,采用东西洋各国成法,创兴学校,以图教育之普及。余以为处此时势,非有世界之智识,不足以任指导社会之责,于是出洋求学。”本着“求世界之智识”以“指导社会之责”的目的,杨昌济开始了他长达10余年的海外求学生涯。求学期间,他系统地研究了西方的哲学史、伦理学史以及当时流行的各种哲学流派及其思想,包括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英国哲学、法国哲学、德国哲学等,其中,对于伦理学中的各种主义,包括禁欲主义、快乐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利他主义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地考察和探讨。通过学习,他全面接受了西方的伦理思想,并在留洋归国后,潜心著述,撰写了《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一文,专门对中外各种伦理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研究。

如前所述,杨昌济不仅深受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而且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他将中西各种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层次、多角度地对比和研究,并对中西伦理思想进行了一番批判和改造,逐步形成了自己中西结合的伦理思想。后来的历史证明,杨昌济的伦理思想流风所及,流播深远,后来问学于他的毛泽东、蔡和森、萧三等人都不约而同地受到了他的伦理思想的濡染。

二、杨昌济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阐说

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濡染较深,杨昌济从立志、修身、齐家、为学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进行了阐释:

其一,立志。杨昌济深受曾国藩的影响,其所著《论语类抄》中开篇第一章就是“立志”,“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人生坠地后,即为五大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关切之身,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有万不可逃之责任。若所属之国家濒子危亡,则尽责更难,负责更重,非有超世之识,盖世之气,不足以当此难局;非有百年远大之规画,百折不回之毅力,不能于社会有所建树。曾子弘毅二言,诚吾辈所当服膺也。”杨昌济尤其强调“立志”的重要意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王船山谓豪杰而不圣贤者有之矣,未有圣贤而不豪杰者也。《论语》中如此等语言,可以见圣人之精神矣。道德教育,在于锻炼意志。人有强固之意志,始熊实现高尚之理想,养成善良之习惯,造就纯正之品性。意志之强者,对于己身,则能抑制情欲之横在,对于社会,则能抵抗权势之压迫。道德者,克己之连续,人生者,不断之竞争。有不可夺之志,则为无不成矣。”

立志者何?杨昌济认为应该立圣人之志,以身殉道,“古来殉道者,宁死而其志不可夺,反对之者,但能残虐其身体,不能羁束其灵魂。其志事虽暂挫于一时,而前仆后继,世界卒大受其影响。匹夫不可夺志,圣人之言可以兴矣”。显然,这里的道与古人说的君臣之道、三纲五常之道有本质区别,是“为社会谋利益”之道。

其二,修身。杨昌济在继承曾国藩思想的基础上将修身之道阐发为五字:“一曰恕,犯而不校,躬有厚而薄责于人;二曰介,不尽人之忠,不竭人之欢;三曰敬,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四曰浑(亦可曰下),沉默寡言,不议论人长短,不轻意发表意见;五曰诚,言而有信,无宿诺,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此五字可配仁义礼智信五字。”杨氏的修身之道契合中国传统文人的道德观。

“让”是杨昌济修身之道的主要内容。

临事让三分,而把住自己之七分,不把住则不能自立,且纵不义。偏于厚,亦君子之过也。至于人之言虽有百千,不闻可也;入之计虽有百干,不知可也。妄念多感触见闻,因记忆已往之事;一而二,二而三,逐念迁徒,不知其所终,不知其所起。今日方静坐,忽起妄念,既而觉之,逆推其所自,乃知其起念之申,由于闻声,然巳历过六七个念头矣。甚矣!人心之神速也。念念截断,时时纯一。教让。此一事宜申重开导,立论最宜和婉动人。能移子弟性情使笃厚,是第一等教法,教之本也,讲解经书,其用也,文艺末也。大怒动气,多言伤气,妄想耗气。妄念皆感触见闻,忽然而起,念又生念,忽然而迁,历十数重。人心之活,直是把捉不住。

其三,齐家。杨昌http://wWw.LWlm.Com

济一生困苦,幼年丧父,中青年时期就一人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担,既要赡养母亲,又要侍奉患有烟癖的兄长,还要供养自家妻子儿女。苦难的人生经历把杨昌济磨练成为一个“自守”、“奉人”、“修为”、“静身”的人,在生活伦理观上以克己奉人为原则,主张珍惜时间和生命,勤奋劳动,努力创造物质财富,坚决反对不劳而获,提倡节俭的生活态度,“视听言动,饮食衣服,思虑诵读,一切皆从俭约,使精神之用常有余地。慈忿窒砍,皆俭之事也”。俭以外,杨昌济还倡导“洁”,“家中之最不整洁者,莫如以此房之物杂之彼房,以成数之物分之数处。箱柜之中衣杂,书柜之上书杂,房屋之中椅桌杂,桌椅之上诸器杂,地坪之中农器杂、柴草杂,而家乃非家矣。欲除此弊,须立规条,令器各止其所,各聚其方,人各守其事,各用其物,庶耳目不淆,而手足省力。此亦于极小事求有恒工夫,看似琐细,而于勤敬静俭土夫均有大益。”

其四,为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国。

吾国自败于日本之后,情见势绌,国人乃一挫其妄自尊大之见,而皇皇然谋所以自存。倡议变法者,咸归罪于科举制度之束缚思想,斫丧人才,以为治举业者疲精力于制艺、律赋、试贴、楷书之中,无暇更治实用之学,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故万事堕坏于冥昧之中,驯至四海困穷,一筹莫展。此无学之为害,彰明较著,虽有辩者,莫能为讳也。今者科举之废已久,如问国内之人,有学者较前多乎,抑铰前少乎?以言新学,游学海外者虽多,余亦其中之一人,固末敢侈言多才也。以言旧学,则更有风流歇绝之惧。拥有亚尔独一无二之大版图,人数号称四万万,而有学之如此其少,岂非其可忧惧之现象耶?夫士大夫不悦学,此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鲁大夫)之所以叹周也。孟子曰:“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根据当时的现实,杨昌济提出首要学习的应该是科学。不过,杨昌济与康南海的重视物质科学(如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不同,特别重视社会科学,即重义理之学,“义理之学最大,义理明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清之末造,奖励西洋学生之学理科、工科、农科、医科者,而轻视西洋学者之习文科、法科者,前者补给官费,后者则否,盖亦崇尚物质科学之意。而不知前数科者固为重要,文科、法科其影响则更有大焉者,但患所派之非人,非此二科遂无研究之必要也。个人必有主义,国家必有时代精神。哲学者,社会进化之原动力也。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哲学思想,欲改造现在之时代为较为进步之时代,必先改造其哲学思想。吾国近来之变革虽甚为急激,而为国民之根本思想者,其实尚未有何等之变化。正如海面波涛汹涌,而海中之水依然平静。欲唤起国民之自觉,不得不有待于哲学之昌明。

三、杨昌济对西方伦理思想的认知

杨昌济以中学为体,在《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一文中对西方伦理学思想进行批判:

其一,批判“禁欲主义”。禁欲主义早在希腊古代伦理思想中就已经存在。从古希腊的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到犬儒学派、斯多葛派、柏拉图以及新柏拉图学派都积极倡导禁欲主义。

杨昌济因早期受到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影响,在理和欲的关系问题上,也曾提出过“思量从欲苦,循理便是福”的主张。戊戌变法以后,由于他较多地受到王夫之、谭嗣同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后期接受西方伦理思想的洗礼后,他不再把理、欲绝对地割裂开来,相反,却更多地强调理和欲的一致和统一。在《各种伦理主义略述及概评》一文中,他对这种禁欲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他指出,在伦理学上及哲学上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禁欲主义,是把人欲当作罪恶的根源和原罪,认为只有抑制或消灭了欲望,人才会有道德,才会有善。人生之目的,就在于摆脱情欲和其它欲望的束缚,循理而行。控制和驾御嗜欲,是人生最主要的任务。人们要善于以仁义礼智之心,控制耳目口体之欲。在杨昌济看来,禁欲主义完全割裂了理性和感情的联系与统一,是违反人性本原的。他认为,禁欲主义对理性价值的承认,并以之控制感情的妄动,无可厚非。同时他也承认,禁欲主义“以理性抑压感情,决不为欲望若快乐之所动,此乃极反于人性之自然者也”。压制感情,毫不为欲望所感动,就是极端地违反了人性的本来面目,所以禁欲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违反人性、排斥人性的理论,是不可取的。

其二,批判“快乐主义”。快乐主义起源于古代希腊以亚里斯提卜为代表的昔尼克学派,以及由之发展而来的伊壁鸿鲁学派,是当时快乐主义的学派代表。快乐主义者认为:人应顺应感情的自然流露,以得最大的快乐,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理性的制约会给人带来痛苦,因而理性是多余的。人应该避苦求乐,达到人生的幸福。

杨昌济对快乐主义学派片面追求快乐的思想不能苟同,他认为人生最高的快乐乃是要树立高尚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唱快乐主义者,谓吾人一切行为之目的在于快乐,其实不然。吾人非毕生专欲求快乐者,乃求满足快乐以上之要求者也。吾人行为之目的,常在于行为之遂行(即活动)而不在快乐。”

一人之快乐,非必为他人之快乐,一人之苦痛,非必为他人之苦痛,故不能以快乐为道德的理想,不能以之为批评行为之标准。且感情之性质功摇不定,以快乐为目的而行动,则反不能得之。欲得快乐,不在于专心求之,而在于营快乐所由而生正当之活动,若此活动进行无滞,则快乐自然随之。若以快乐为目的,时时置之心中,则使人燥急以当事,不能履行一定之程序,遂至得与初所期望反对之结果,欲快乐而不得,反至以苦痛终,如此者谓之快乐主义之逆理。且快乐乃不待教而人思获之者,倘偶误一步,反足使人犯法律上并道德上之罪恶。 杨昌济辩证地看待格林之学说,他说:

人必有欲望,始有生活。人生者,欲望充足之进行也。若欲无欲望、无活动,则于生时不可期,惟于死时始可望。依道德之法则,调整统御种种之欲望,于是乎有道德。从来之伦理主义,其心理学的根据概不坚固。快乐主义以感情为自我,克己主义以理性为自我,皆视吾人自我之一面为其全体。然此主义,以自我为欲望之全系统,感情理性悉包含之,以全自我调和的活动为道德的生活之要件,能脱快乐主义之弊,又不陷于克己主义之弊,较为得其中正。

其四,对近世伦理学说的阐释。杨昌济将近世伦理学说分为三种:自然主义,绝对主义,人本主义。

杨昌济对人本主义的评价较高:

以人言人,自当立人之道。天地不与圣人同忧,圣人亦不与天地同不忧,故曰立命,曰造命。人为天地所生,而反以为功于天地,故尽人事者人之责任也。赫胥黎《天演论》谓人治常与天行抗,庭园修饰,声治之功也。草木荒芜,天行之状也。人治稍懈,则天行逞其势力,故人生者不断之竞争也。 同时,http://wWw.LWlm.Com

杨昌济对自然主义和绝对主义所引发的不良后果进行了批评,认为其如“好打麻雀牌,乃中国人一大弊害”,由此可能形成势利之思想、一夫多妻之思想、残忍之思想以及神怪之思想。就残忍之思想言之,“中国人本残忍不可名状,如衙门之用刑讯是也,而小说中亦多描此种惨酷情形,若以为施之恶人可快人意者。殊不知酷刑不可用;虽恶人亦人也,有罪服刑,足以蔽其辜矣,何可令之求死不得,大伤天地之和哉?即此足征中国人之好杀”;至于神怪之思想,儒家传统知识分子向来不语怪力乱神,杨昌济亦然,“中国人迷信本多,而小说亦往往铺叙神道之权力;好人落难多为神人救护,作者妄言,读者妄信,自欺欺人,即此足征中国人之好诞。子不语怪力乱神,说者谓为圣贤;对于小说家之态度,此种恶俗思想当扫荡而廓清之;其有关于国民之品性非浅鲜也”。四、对杨昌济伦理思想的评价

杨昌济的伦理思想开启湖湘文化新一代学风,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考究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建立在民族主义基础上的伦理思想。杨昌济的伦理思想蕴含丰富的民族主义情感,其民族主义思想来源于王船山、谭嗣同的爱国主义思想。王船山主张民族至上,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他说的民族指的是汉民族,他对满族入主中国是不满的,大肆宣扬大汉族主义。杨昌济根据新的时代变化,赞扬了王船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发展了其内容。他说:“王船山一生卓绝之处,在于主张民族主义,以汉族之受制于外来之民族为深耻极痛。此是船山之大节,吾辈所当知也。”然而,杨昌济认识到王船山狭隘民族主义的局限性,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组成的统一整体,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今者五族一家,船山所持狭义乏民族主义异不复如前日之重要(然对于复辟说则甚为重要)。然所谓外来民族如英、法、俄、德、美、日者,其压迫之甚,远过于汉族前日之所曾经验。故吾辈不得以五族一家,遂无须乎民族主义也……私心揣测,谓日人不怀好意,颇有继满洲人人主中国之思想。然中国之民族思想,已渐发达,非复前日之易与矣。

对于当时的世界时势,杨昌济看得很清楚,认为外强我弱,中华民族处于危机时刻,当前面临的主要敌人应该是英、法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主张以“合群为务”,共同抗击外侮。

其二,中西结合的伦理思想。杨昌济的伦理思想以中学为体,鼓吹立志、修身、齐家、为学,并对当时西方流行的伦理思想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扬弃。杨昌济极力提倡卢梭的契约思想,他认为:“契约非以破坏人生固有之平等及自由,实欲对于自肉体之不平等而生之不平均,建立道德上及法律上之平等也”。杨昌济指出:

契约之意曰:组成社会之各个人,同有权利,同从法则,既不侵害他人之权利,亦不使他人侵害自己之权利,故服从法律非屈服也。契约实各个人之保护者也,不过变生来固有自然之自由,为法律上之自由而已。未为契约以前,所谓自由之权者,乃对子无论何物,皆有权利之意。虽然如此,则亦可谓对于无论何物皆无权利。何则?他人对于一毋之物皆有权利,则己自不能有权利也。然以法律决定之权利、义务则决不如此。法律之命令、法律之束缚,决无屈服之意。法律之束缚所以为合理者,以其法律为受束缚之人所承认也,一切之人皆平等,皆自由。何以自由?因其依法律而分有平等之权也。国家必有主权者,而此主权者,即为人民自身政治上之权利,明基于自由意志之契约。

惟有“人人尊重自己之人格,又尊重他人之人格,始能有真平等、真自由,重人格而不重幸福,乃有道德之威严。此乃伦理学上正大之学说也”。

其三,志趣高雅、客观务实的伦理修养。杨昌济倡导的伦理思想并非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认知的培养,而是以培养和提高个人的伦理修养作为起点,在此基础上服务于挽救国家民族之危亡。杨昌济提倡“真善”,他指出:

道德者,出于吾人内界之要求,详言之,则出于描写比现实更优之情态、而欲达到之之要求也。吾人行为之目的,乃善也,真善(即道德的善)非充足动物的有机体之需要之谓,真善非快乐。快乐乃一时的,不足为吾人究竟之目的。为究竟之目的者,不可不为恒久的。如此之目的,谓之理想的自我之实现。此乃各人完全充实夭赋之能力之义也,此吾人所以非必平生常向快乐,而往往不辞苦痛也。人达于此境地,则得自已充足而感快乐”。他主张“依道德之法则,调整统御种种之欲望,于是乎有道德。

他认为,要达到善,在于自我实现人生之价值,唯有如此,方才体现自我道德的实现。

其四,立足现实、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杨昌济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熟稔中国传统文化,上承程朱理学、王夫之的辩证思想、曾国藩的心性之学,下启毛泽东、蔡和森等一代新青年胸怀天下之壮志。他把“立志”和“修身”看成为成就大业的基本条件,强调“立志”和“修身”的重要性,视之为成就事业的根本立足点与基础。他倡导“知行合一”,讲究经世致用,注重道德外化。他对中西伦理思想进行深层的比较和批判式的研究,将中西方伦理思想进行整合和改造,既立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又积极地对西方伦理思想进行披沙拣金式地扬弃,是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一次有益的补充。因此,可以这样说,杨昌济的伦理思想介于中西之间,既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底蕴,同时又深得西方伦理思想之精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责任
土地和大海
家乡的土地
我与土地
土地老爷审案
月牙桥
阿Q新传
脚踏大地
美丽的黑土地
土地
脚踏大地
阿Q新传
在法庭上
阿Q新传
精神救助
弧型闸门安装技术的探讨
浅谈小型水库的主要几种除险加固技术
软土基坑坑内加固对重力式挡墙的影响研究
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探讨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存在问题清理排查报告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广州市人和拦河坝重建工程电站布置
基于ADINA的水闸与地基相互作用分析
引水工程500平原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浅谈黄河河道工程维修养护及施工
XX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方案
滨海核电厂用水合理性分析
某电厂加装取水计量装置及率定试验研究
水布垭水利枢纽岸边溢洪道设计
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
《为人民服务》训练素材
《为人民服务》教学难点
《和田的维吾尔》 写作指导
《为人民服务》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讲义 第二讲义
《为人民服务》随堂演习提高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
《和田的维吾尔》 训练素材
《为人民服务》教案讲义1
《为人民服务》随堂演习巩固篇
《和田的维吾尔》 考点练兵积累篇
《和田的维吾尔》 范文习作
《为人民服务》教学重点
《一夜的工作》重点字词梳理
《为人民服务》教案讲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