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比较

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比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7

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比较

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比较

绘画常为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认知符号,中西方绘画的审美有着各自“约定俗成”的特点,例如西方绘画热衷于浓墨重彩,而中国绘画不强调色彩的丰富;西方绘画审美强调比例,强调景物、人物的黄金分割,而中国绘画则是按照画纸或书卷的大小来进行布局创作;西方绘画审美观念看重一笔一划精雕细琢,中国绘画则挥笔随性“别有一番风味”;西方绘画重在写实中国绘画重在写意等等。

欣赏中西方绘画的过程中。最直接的体会在于中西方绘画审美在色彩上的应用。西方绘画总给人以色彩斑斓的感觉,着重强调色彩的渲染。色彩是西方绘画的灵魂,西方绘画用色彩传达画家的情感或画作本身要表达的情感。西方绘画用色彩的对比勾勒人类肌肉的完美线条,用色彩的渲染描述花鸟虫鱼等自然景观,或哀伤、或愉悦、或寂寞、或温暖的人文景观,西方绘画借助色彩的渲染,大胆地描绘艺术家的梦境,西方绘画为达到色彩上的完美,甚至运用到颜料以外的东西来填补色彩的缺漏,据笔者了解李奥纳多·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时,为达到预想的色彩效果,在画作完成后在画面上涂上一层鸡蛋清,也许正是这样,蒙娜丽莎便有了神秘、令人捉摸不透的微笑。对色彩如此“不折手段”地追求,与中国的绘画审美截然不同。

中国画最初的创作受颜料局限仅限于黑白水墨画,正是这种我们最为熟悉的黑白水墨画,黑墨、白纸,中国画家便能通过深浅颜色的对比凭借自身的鬼斧神工将心中所想之物潇洒的挥洒在纸上,栩栩如生。后来许多中国画作也增添了多种色彩的应用,但画家们重视的始终不是画作的色彩是多么的浓烈、晃眼,他们要的是通过色彩对比呈现的美妙意境。

“西方绘画审美强调比例、黄金分割,认为比例的协调是一种美的体现,而中国绘画则是按照画纸或书卷的大小来进行布局创作”李奥纳多·达芬奇最为重视比例,其画作中运用到的黄金分割数不胜数,因而又传达芬奇为了比例上的精益求精甚至盗尸、解剖,了解人体比例,这样的举动虽然曾使达芬奇背负骂名,但也由此可见西方的绘画审美对比例的不懈追求。

中国绘画审美则不然,笔者以为国画对人物比例的拿捏颇有意思,例如《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的身材比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比例都似乎有点儿“失调”。而行家们却解释道:人物大小比例的“失调”,意在区分他们的主、次地位。处于画作中心地位的韩熙载就显得魁梧,而地位卑微的婢女个体也比较小。国画不追究人物比例的写实,而讲究通过这种微妙的对比来传达画作的思想。

西方绘画审美观念还看重一笔一划、精雕细琢,追求对事物描绘得无微不至;中国绘画则挥笔随性,有时寥寥几笔就能对所画之物做一个概括,意味深长。这是中西方绘画审美的一个较大区别。西方绘画十分在意对物体的刻画,素描就是这样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对物体刻画到栩栩如生的地步,对物体的实际形态拿捏的非常到位,一些西方绘画作品中,画家的细致甚至能够在人体身上的某一块细小肌肉处表现出来,刻画物体的的精妙技巧让人叹为观止。中国画却不同,有时,简单的波浪线就是山群、溪流,几条错综的弧线就是草丛、树林,笔者曾阅读一篇介绍中国画“留白”技术的文章,神奇的中国画家竟能够凭借自己对画作的理解,运用空白来描绘景物,这是西方绘画审美不曾也不敢出现的理念。国画重视整体效果的营造,并不对物体的细致刻画做过多的要求。但即使这样,也能将画作渲染的意味深长,别有一番风味。

中西方绘画审美所以产生如此不同,实是由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性造就的。西方审美重在写实,中国审美则重在写意。

西方优秀的油画作品,对现实存在的复制堪比科技时代才出现的摄影设备。西方绘画对写实的追求细致到人物的一个表情神态,甚至是脸上的一道皱纹,发上的一根银丝,当然刻画其他物体也是一样,写实始终是西方绘画不可颠覆的准则。

中国绘画却对写实“不以为然”,国画对氛围的营造、意境的描绘远远多过于对现实事物的刻画。“以形写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对中国画最好的概括。

纵然不同的文化、艺术审美态势影响下的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彼此之间有着诸多相异之处,但中西方绘画都是一种以实体艺术为载体的人伦观、道德观、文艺观的表达,是对艺术、对美的倡导与呼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长大了
我的自画像
我的好朋友“卢铭”
“刘翔的老妈”,你慢点吧
如此追星
大嘴巴哥哥
镜子里的我
寒风中,一朵绽放的雪莲
枫叶赞
我的乒乓球老爸
班有“五侠”
我印象最深的人
我真的很棒
同桌的“他”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探讨(1)论文
山地丘陵区“三农”问题对策分析(1)论文
物权救济模式的选择及其依据
南阳旅游资源开发构想(1)论文
论经济全球化给昆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论文
完善我国的民法理论体系离不开物权行为
厦门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研究(1)论文
“无需意思表示之法律行为”学说评价
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适用关系解析
共同危险行为若干问题研究
浅议“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之存在
基于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制度探讨(1)论文
北部湾经济区港口整合与广西贸易结构优化研究(1)论文
对我国物权立法的若干新思考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1)论文
谈《晏子使楚》的教学要点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之三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五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二
抓“只好”教《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一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之一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之二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晏子使楚》A、B案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十三
《杨氏之子》A、B案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十二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八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