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欧美是怎样保护文化遗产的?

欧美是怎样保护文化遗产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2

欧美是怎样保护文化遗产的?

欧美是怎样保护文化遗产的?

“较之欧美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无论是意识、理念还是措施,行动都有一定的差距”。

“你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保护古代历史文化的?认真到了什么程度?在这里看不到假古董,他们不制造仿古的东西。为什么国内却恰恰相反?!对真古董保护不够,甚至有破坏,而造假古董的热情却很高。”

2000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原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随市长代表团出访希腊、埃及、意大利三国,以上这段话是中国驻希腊和驻埃及大使在宴请代表团时说的,陈为邦的反应是:“我们无言以对。”

确实,正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教授所说,“较之欧美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无论是意识、理念还是措施、行动都有一定的差距”。最关键的是,我们在保护的目的、操作的手法上都有问题,急功近利、简单粗暴。

“敬畏”历史文化遗产

这一点在美国人身上尤其明显。学者希尔斯的分析,“他们认为,由于没有一种真正历史悠久的过去,他们的祖国变得发育不全和残缺不全了”,“他们需要一种可以依附其上的‘过去’”(《论传统》)。于是,他们之中的一部分自我放逐到旧欧洲去寻找历史文脉,另一部分则在本土发掘“有用的过去”。

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与市民大众强烈的保护意识、参与意识紧密关联。巴黎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巴黎曾经出台中心区改造计划,开发商们叫嚣着拆除设施老旧、卫生条件差的老建筑,以便高楼大厦进驻,著名的沃日广场当时就属于被改造之列。是巴黎人挽救了自己的城市,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诸如老房子协会、历史住宅协会这样的街区保护组织,在报上写文章,办展览,目的就是为了留住老屋和老街共同构成的“历史文化空间”。最后,中心区改造计划没有实施,市民胜利了。

www.Lwlm.com

法国是这样培养国民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1984年,法国首创“文化遗产日”,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为“文化遗产日”,当天所有博物馆向公众敞开大门,公立博物馆免门票,卢浮宫、凯旋门等也在免费开放之列;而法国文化部和各省文化机构在遗产日到来之前会向公众推荐参观名录,全国的参观点达1万多个。到了遗产日这天,法国人倾巢出动,以朝圣般的虔诚参观历史文化遗产。

不仅保护文物建筑,也保护历史街区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在欧洲起源,最先影响到美、日等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日各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从单个的文物建筑进一步扩大到“文物建筑所在地段”的历史街区。“历史街区”的保护对象,不仅限于宫殿、庙宇等纪念性建筑,还包括民居、商店、村落等更广泛的内容;街区内的建筑并不是每一栋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但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 以法国为例,目前全法国划定了91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达4万多处,有80万居民生活在其中;而政府每年还批准两至三个保护区。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的确立并不是将其封闭保护,或者将居民强行迁走改造成旅游景点或者艺术区之类,即张松教授所说“冻结的保护”,而是把它们做活:居民如常生活,但向全社会敞开大门,使得人们得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是推倒重建还是“修旧如旧”?

已经毁掉的文物、建筑是不能复制重建的,在我国,由于修复真的古董比较麻烦,还不如建假古董来得快,于是就出现了像重建圆明园这样的建议得到文化遗产基金会支持、真古董如山西悬空寺却缺乏资金保护的怪现象。欧美国家又是怎么做的呢?

以波兰为例。二战后,波兰首都华沙和其他欧洲城市一样遭受了战火的摧残,针对如何重建华沙的方案,在当时引起了激烈的争议。一种主张是,严重破损的城市干脆不要了,建一座全新的:另一种主张则是按历史原貌修复城市。争议的结果,绝大多数华沙居民赞成“修旧如旧”,修复老华沙城的消息一传开,流浪在外的华沙人一下子归来了30万人。后来修复后的华沙城作为特例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要知道世遗名录一般不收重建的东西。与此同时,波恩、慕尼黑、布达佩斯等被战争破坏的古城,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复。

张松教授的看法,欧美国家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固然是先行者,它们在制度和经济两个层面上都有着我国不具备的优势:从制度层面来说,欧美国家早早立法规范历史文化遗产,比如法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制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国家,1793年《共和二年法令》的问世,规定法国领土内的任何一类艺术品都应受到保护,使得大量文化遗产在动荡的年代免遭浩劫。而1840年法国颁布的《历史性建筑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保护文物的法律。从经济层面上说,欧美国家经济发达,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充足,可能一个欧洲国家某个市的文保经费,都比我国一个省强。

但张松教授觉得最关键的差距还不在于这两个层面,而是意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如果保护一个历史文化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占有资源,那这样的保护无论如何都不能称得上是全面的,因此保护的效果也堪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怜的小鸡
小兔过河
卖报
拔萝卜
开心的六一儿童节
六一儿童节
吃饺子
称猫
暑假趣事
妈妈的生日
后悔的一件事
说大话的狮子
可爱条金鱼
我的爸爸
日记一则
关于新形势下警察院校学员素质教育的特色性分析
关于提升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思考
试论教育中职学生如何做人
高职特色英语教学探析
试论信息管理在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中的运用与创新
试析教师风度的培养
关于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特色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信息导入
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素的应对策略
试论艺术类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试析职教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法
关于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例谈
试论职校生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与培养
试析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关于农业类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笑解千愁,江月知我心──《赤壁赋》
从赤壁时文看苏轼儒、释、道思想
苏东坡突围
《前赤壁赋》赏析
重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巧用经典 化工无痕──对《赤壁赋》中一段歌词的解析
轮回思想──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匙
“乌台诗案”和《赤壁赋》
清风凌波,流光千古──苏轼《赤壁赋》赏析
古今品评《赤壁赋》
悦目、会心、畅神和超越──苏轼《赤壁赋》自然美审美心理过程管窥
《赤壁赋》上下文照应
饮酒诵诗传真情──深入解读《赤壁赋》
《赤壁赋》历代名家汇评
《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略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