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批判”的恢复——析《羊的门》的主题意向

“批判”的恢复——析《羊的门》的主题意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7

“批判”的恢复——析《羊的门》的主题意向

论文 关键词:世俗 政治 批判 人性批判 文化批判 人文精神 价值理性

论文摘要:文坛的 历史 和文学的现实显示:世纪之交的 中国 文学要在吐故纳新中走向 现代 化,离不开对人类生存的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审视与批判。本文在对《羊的门》的主题意向的剖析中,认为这种批判应体现在对世俗政治批判,人性批-y4和文化批判三个层面上。

应该说,从{o年代后期开始的历史“转折”,到so年代中期,“转折”的意义已基本上完毕其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表现为新时期文坛以追寻人道主义价值理想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高扬,表现的形态是启蒙和批判,尤其是情感的和理性的批判内容与力度,贯穿于这一时期的整个文学思潮之中。随着历史进入另一种意义上的社会“转型”,“转折”时期的历史惯性在价值理性层面上的滑行遭到逆转,工具理性上升到主导地位,文学创作开始边缘化。叙事姿态呈现出无奈和反讽,叙事视野转向历史和个人,那种干预现实的批判精神开始消隐。可以说八十年l弋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十年是缺乏“批判”的十年,是文学整体上对现实回避与妥协的十年,即使成功之作如《心灵史》、《白鹿原》者亦概莫能外。如果说《抉择》、《苍天在上》等作品和“现实主义冲击波”的震撼给世纪末的文坛带来了直面现实的若干亮色,但这些作品执着于世俗层面的关注却又给批判意识的重新崛起和文学重返“中心”的努力蒙上了一隐晦暖昧的外衣。文坛的历史和文学的现实显示: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要在吐故纳新中走向现代化,离不开对人类生存的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审视与批判,正是在这一点上,李佩甫的长篇新作《羊的门》以显示了批判主题的恢复而弥足珍贵。

《羊的门》的出现无疑是世纪末文坛的一件大事,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创作重返社会中心努力的硕果,其冷峻的现实主义品格来自作品理性的、多向度的批判锋芒,重新接续了八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批判主题,从而恢复了先锋文学等创作思潮对它的疏离和解构。《羊的门》批判主题的深刻性和多向度性体现在世俗政治批判、人性批判和文化批判三个层面上:

对政治世俗化的批判是《羊的门》批判主题的最外层部分。文学历史走到二十世纪的尽头,《羊的门》显然已摆脱了八十年代初单纯的政治批判模式,而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现实生活中的世态炎凉,宦海沉浮。小说于客观冷静的描述与审视中摒弃了世俗化的和光同尘,悬置判断的同时却显示了热得发冷的批判激情。呼国庆两起两落的官场经历揭露了当今权力系统中独裁专制、勾心斗角的惊人现实。呼国庆和王华欣的权力斗争以范骡子的升迁和呼国庆一一谢丽娟的情感纠葛为核心内容,以权力的争夺与反争夺为最终目的。在王华欣身上集中体现了权力系统内部世俗化的目标追求和追求手段的残酷性。他在“一号车”事件中为维护自己在颖平县的绝对权威而向呼国庆发难,抓住呼国庆处理范骡子行贿一案的不够冷静,在情感问题上的道德失衡及违法行为,利用范骡子的求升心理,力图置呼国庆于死地而后快。政治价值判断的神圣性和庄严性所体现的意义在这里已丧失殆尽,有的只是对诸如权力、名誉、地位等世俗利益的不择手段的追求。而县长呼国庆的行为在维护个人既得利益的前提下,相对地被作者赋予了一定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如揭发范骡子的谋官行贿,捣毁王华欣支持的“造假村”等,但他在处理与谢丽娟的情感纠葛上却屡屡失策,几乎被对手逼人死角,虽有呼天成的相助而最终转危为安,遗憾的是他的行为策略并没有摆脱世俗目标的牵引。费尽心机撮合妻子和秦校长的婚外恋以求达到离婚的目的,重用范骡子和捣毁蔡花枝的二造假村”是为了打击王华欣的势力基础,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和理性的公仆意识在他身上也难以找到立足之地。从呼国庆的仕途起落中不难看出:光明正大的政府行为和暖味阴暗的个人动机纠缠在一起,有益民众的局部合理性和违法乱纪的全局荒谬性难以区分,正义的动机和行为常常需要借助非正义的手段才能达到其目的,由此造成现实政治生活面貌和行为的诸多无序性和不合理性。《羊的门》不动声色、悬置判断的叙述策略给读者造成了一种惊心动魄的反面效应,从而在世俗的层面上达到批判的目的。

按照批判的对象范围区分,《羊的门》中的人性批判又要分为普遍的共性批判和有概括性的个性批判。对在历史和现实中形成的人性现实缺憾进行深人灵魂的剖析和批判是《羊的门》批判主题中最主要最有价值的部分。现实是历史 发展 过程中的现实,现实生活具象所呈现的共时性特征,正是历史生活发展中历时性积累的结果,故而《羊的门))在剖析人性弱点的同时又渗透着对其历史成因的言说。

《羊的门》的最大成功在于塑造了呼天成这个集中国几千年人治文化于一身,又能赋予其现代性表现的人物形象,而这个平原统治者的诞生基础是许地平原民众的愚味和人格的屏弱。《羊的门》以编年体方式列举了许地所历经的天灾人祸,而他们得以顽强繁衍生存下来是因为“平原人是活小的”,该地是一块.‘绵羊地”,一块.‘无骨的平原”,那以柔弱、萎缩为特征的平原上的二十四种草正是该地人缺乏强健人格力量和独立自主意识的写照。险恶的 自然 往往是检验人的生命力的尺度,平原人对..屋”从形式到内容的营造与崇拜,则表现出他们面对来自自然和社会的灾难和压力缺乏抵抗的自信,只能凭借.‘屋”来苟安一隅,来遮护他们萎缩的生命力,这种病弱的人格与强烈的依赖感必然导致思想意识上的盲从,从而造就了滋生专制统治的温床C从《败节草》到《羊的门》,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对这种以“小”活人的生存态度和生存方式的体认和深化。这种生存态度和生存方式以柔弱无骨为基本特征,以隐忍退让为行动前提,一旦与强有力的权力或意识权威相遇,只能.‘俯首称臣”,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这里已成奢求,谁掌握了它们,谁就是平原的统治者。

如果说鲁迅当年执着于麻木不仁、愚味落后的国民性批判是为了拯救苦难之中的国人的灵魂直到苦难之中的国家民族。《羊的门》对平原人萎靡退缩、安于现状的人性批判则尖锐地指出了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问题。呼家堡可谓富裕之村,但我们不说呼家堡是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村镇。呼家堡的村民总体上根本不具备现代化社会对“人”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即人的独立自主,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独立。从物质上说他们富裕,而精神上则是赤贫。呼家堡物质现代化的程度很高,可在呼天成的思想禁锢下,人们的思想趋于凝固僵化,除了呼天成外呼家堡没有第二种声音,能够体现精神自由程度的处理个人拥有物的自由被相对剥夺,而人们竟安心于、甚至沉醉,留恋于这种被剥夺。当代表.‘最高声音”的呼天成病倒后,呼家堡人因失去思想中心而不知所措。小说结尾那片令人心颤、令人心悸的狗叫声,不能不让我们怀疑这是否是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人”。李佩甫不动声色地将笔触伸人他们的灵魂,剖析他们的灵魂,在剖析中引导我们深思产生这种病态人格的历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上思索’‘人”的未来。

普遍性的人格萎缩必然导致专制与极权,以此为界,可以探究中国历代统治者推行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的内在根源。《羊的门》的核心人物,呼家堡的主人呼天成正是该地这块“绵羊地”上成长起来的极权政治家,一位.‘东方教父”式人物。在继承传统专制文化的基础上,作者又赋予其现代性表现,二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人呼天成的行为策略中,构成其“外圆内方”的行为模式的依据,显示了李佩甫对历史与现实交汇的世纪末中国文化的冷峻审视。 呼天成“外圆内方”的行为模式建立在对平原人格心理积淀和权力系统操作方式深人体认的基础上,主要由他的外交策略和统治策略加以体现。外交策略的“圆”结构由经营“人场”和以“小”活人两种策略方式为支撑点。经营“人场”为目的是打开外向渠道,灵活社会关系,为呼家堡寻求背景支持。呼天成在文革中冒险救下被打伤的省委副书记老秋,先后培养出邱建伟、范炳臣、冯云山等省界要员,为呼家堡的日后兴盛提供了外围保障;与经营“人场”相反相成的是以“小”活人的处事策略。有了强大的背景支持,呼天成并不颐指气使,处处以“玩泥蛋的”自称,避免显山露水。在处理车祸事件及王华欣、秋援朝、李相义对呼家堡的“访问”中充分展示了这种以守为攻、以小抑大、后发制人的处事策略,反映了他对中原大地人格文化、民族心理积淀的精度提纯以及对外交行为中“小”与“大”的关系(“大象无形”)的辩证认识。但这一切不仅仅是浮在表层的幻象,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外交方略,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呼天成在呼家堡的权威,巩固呼天成在呼家堡的统治,并最终成就了他“四十年不倒”的名声。

在取得背景支持的同时,呼天成对呼家堡实行了“内方”的统治策略,由物质控制与精神禁锢两方面构成。如果说“外圆”尚显出呼天成性格中温情的一面,“内方”的统治策略则以冷酷强硬为主要特征。呼天成动用强大的外援储备使呼家堡 经济 获得了长足的 发展 ,同时又强化了对村民的物质控制。为保证呼家堡日常机制的正常运行,呼天成制定了从生产到生活各方面的,花样繁多的制度,强调整齐划一和绝对眠从。跑外交的王炳灿因在推销过程中私收礼物而未及时向呼天成汇报,被勒令在众人面前一再,’洗手”,直至被撤职反省。冷酷的物质控制造成了呼家堡经济繁荣背后的精神贫乏和人性畸变。与物质控制相联系的是精神的禁锢和奴役。呼天成自在制止盗窃事件中小试牛刀后,便着后开始控制村民们的精神世界。通过“斗私会”,筹建绝对模式地上和地下新村,“展览台”等一系列事件,打破村民之间长期固有的血缘人伦关系,利用村民对虚荣的畸形追求激发所谓的“工作热情”,将村民们的思想以物质的形式统一化、凝固化。树立思想权威的另一面是对异已思想进行亨J击,这集中体现在呼天成与孙布袋之间长期控制与反控制的暗地较量上。呼天成为控制一心想抓自己把柄,推翻自己思想统治的孙布袋,竟让布袋的妻子、自己的情人秀’(屡次赤身裸体,自己则静坐一旁练功,利用布袋的捉奸企图,与孙布袋展开长期的心理较量,以培养自己控制情欲的意志和能力,毁灭自己的人欲而求建立一种“神性”。此外,利用母丧以身作则打击外来宗教影响,利用秀丫作诱饵打击“革命”的八圈,在孙布袋死后仍让秀丫在其坟前脱光衣服的“报复”等,都只能说明呼天成在追求极端权力人格的过程中人性的畸变,而非什么“神性”。

“外圆内方”的行为模式并非呼天成的独创,而是古往今来的为人处世 哲学 和专制统治思想在呼天成身上的融合、凝聚和具体化,因而对于呼天成这种行为策略的最终的利已主义动机的剖析无疑呈现出某种普遍性,这种具有极强概括力的个体人格展览,则显示了具有共时性特点的 政治 权力运作中正常人性难以避免的失落。

对传统“人治”文化批判是李佩甫在《羊的门》中追求的最高批判境界。如果说对世欲政治层面、人性层面的剖析指涉的仅是形而下意义的批判,显得缺乏文化背景和渊源,需要作形而上的提升,那么提升的结果便是对于穿越 历史 和现实的“人治”文化的批判,这是《羊的门》批判主题超越世俗、人性层面达到的最高层次。

“人治”文化在 中国 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便是这种文化的独特体现。“人治”的诸多措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制度化、模式化,最终上升为一整套的统治理论,用于指导帝王将相、诸候王公的统治实践,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深深积淀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以其超常的稳定性和历史惰性牵制着迈向 现代 化的步伐。呼天成正是这种文化的现代性载体,其“外圆内方”的智者行为策略深得“人治”之神韵,融合了权力系统的现代运作方式和传统的处世哲学,在外交内政两方面相得益彰。正因为如此,呼天成才能先后击败县地两级最高权力者,在平原上纵横摔阖,在现代社会的权力 网络 中游刃有余、来去自如;成为平原大地上的精神领袖,一位典型的“东方教父”。

与此同时,必须看到,人治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专制文化,只不过在现代社会中因罩上耀眼的物质光环而具有了现代的表现形式,其本质仍是传统的。中国社会长期的帝王统治史和政治斗争史及因此而推广的愚民政策导致的国民精神的屏弱,为它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遗憾的是在《羊的门》中读者仍未看到这种情况的改观,封建共产主义式的呼家堡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缩影,其内部现代的专制统治导致的是人民思想的停滞,人格的萎缩乃至人性的退化,而呼天成最后还坚持认为呼家堡是“一块净地”。与此同时,这种人治观念在现实政治层面运作时表现出的抛弃道德和伦理价值标准的极端世俗化形态,都表明这不仅仅是个体思想认识上的悲剧,更是文化的悲剧—历经传统和现实的文化悲剧。“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现代化,以此为尺度来衡量人治文化在中国社会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只能是一种阻碍,一种栓桔,一种对民族精神的开拓与提升的压抑和倾轧。

批判的目的是为了建构。《羊的门》以其批判主题的深刻性和多角度性堪称一部“人民批判书”。冷静的叙事姿态和批判的叙事精神之间的背反赋予小说文本以极大的张力。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并没有将意义终止在批判的层面上:呼家堡村民刘庭玉的坚持出走,孙布袋颠覆权威的持续努力,呼国庆对呼家堡继承人位置的放弃,都能于思想的窒息中给人以振奋和希望。《羊的门》不可能提出根治传统人治文化瘤疾的有效途径,但通过批判显示出了其基本的建构意向:人格的独立和人性的健全乃是人的现代化的基本前提,而独立人格和健全人性的培养同样需要适合它发荣滋长的土壤。《羊的门》的出现显示了八十年代文学批判话语在世纪末文坛的恢复,以批判的激情续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当代文学重返社会中的努力,标志着历史理性的现实(而非世俗)关怀开始并正在当代文学中重新寻求它的栖身之地。这正如谢冕所说的:“文学若不能寄托一些前进的理想给社会人心以导引,文学最终剩下的只能是消遣和涂抹,即真的意味着沉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公正——做人的天平
真诚的祝福
《小抄写员》缩写
菊花朵朵报师情
为了集体的荣誉
续写《凡卡》
假文盲
《穷人》续写
师生情
《穷人》续编
匆匆
缩写《小抄学员》
教师节的礼物
向您致敬,尊敬的园丁!
小抄写员缩写
项目部党委副书记先进事迹报告
项目部党支部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返乡党员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
保险公司理赔定损员事迹材料
保险公司业务营销员个人事迹
公司副总工程师先进事迹材料
地税局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事迹材料
车管所女民警先进事迹
市交巡警支队守卡民警事迹材料
项目部物资部长先进事迹材料
邮政投递员个人先进材料
党员创业致富共富先进事迹材料
项目部物资部长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项目部生产标兵之星事迹材料
审计技术与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收支两支线”审计的重点与方法
分析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探析审计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的遏制
以“四个现代化”为重点,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怎样撰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久困场屋的寒门举子
为行业立标准;为公众谋利益
国民政府时期公医制度的特点
清代后期湖南灾况及灾因
论述国有化的背景
独立审计准则有效性亟待提高
关于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几个问题
以工业化带动现代化,突出重工业的核心地位
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把双刃剑
寓深厚于平淡 似无心而有意──读《林黛玉进贾府》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外貌描写
给你一双慧眼──谈《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角度
浅析《林黛玉进贾府》“空”的世界
聪明灵慧 气韵非凡──林黛玉形象赏析
娓娓道来 余韵悠扬─—《林黛玉进贾府》人物与情节的艺术设计
巧借诗词为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搭台
林黛玉进贾府中两首西江月词的作用
红楼梦讲座与《流星花园》
“摔”出来的个性──读“《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有感
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想
腾挪跌宕,异彩纷呈──《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环境、人物和封建等级──谈《林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十二支曲──枉凝眉及译文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