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特洛伊》中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解析

《特洛伊》中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解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特洛伊》中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解析

[摘 要] 电影《特洛伊》是以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为蓝本创作而成的,利用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对经典的重构中,既有融合又有疏离,但二者对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的阐释一脉相承。本文指出了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从而进一步从影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剖析了西方核心文化价值观,旨在积极审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衡量标准,为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 电影;《特洛伊》;西方文化价值观

古希腊经典诗篇《荷马史诗》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情况,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西方文化源头之一。好莱坞大片《特洛伊》以《荷马史诗》为蓝本,耗巨资再现了史诗般气势恢宏的场面,力求重现往昔风光,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作的思想内容、远古风情,又融入了现代化的商业元素,在对经典重构的过程中,既有融合又有疏离,但包蕴的文化阐释价值则是二者共同的特点,都折射了西方本土文化核心和民族心理结构。

一、西方文化思想内核

西方文化有三个源头:一是古希腊文明;二是古希伯来犹太教文明;三是古罗马文明。这三大源头后来融汇起来以基督教的形式构成了西方文化体系。西方文明可以说是海洋文明,如希腊半岛、英伦三岛土地贫瘠有限,陆路交通极其不便,环境恶劣,生存空间狭窄。但由于大海环绕,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贸易条件,随着航海业和贸易发展,不断向外扩张。海洋性文化直接孕育了西方的特色文化。

城邦制度的建立,在政治上呈现多元化、民主化等特点,使得西方文化中的人际关系靠契约来维系,权属意识明确,并强调个体意识,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和个性自我表达。再加上基督教在构建西方文化系统和文化品格中的排他性,从而构成了“天人各一”的二元论世界观。其积极因素是产权明确以及重视个人尊严和荣誉的自由思想;其消极因素是容易导致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冲突。影片《特洛伊》中“阿喀琉斯的愤怒”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影片西方价值观解析

(一)思想内容

《荷马史诗》的上部《伊利亚特》描绘的是古希腊从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状况,史诗中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神话与现实相杂的显著特点。影片《特洛伊》做了相当大的改动,几乎完全摒弃神的形象的存在,只是作为一种信仰,完全突出了人的因素。原作中主要人物阿喀琉斯为神与人所生,在影片的开始,也塑造了他“战神”般的形象,高大威猛的勇士顷刻间命丧于他剑下,仍保留了神的痕迹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氏族贵族意识。好莱坞工厂向来以制造英雄主义著称,这一点上,是和西方核心文化价值观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英雄主义往往带有个人主义色彩,他们的大智大勇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而非集体价值。为荣誉而战,可以说是贯穿影片的主题,是影片中人物所信奉的至高无上的信仰。当王妃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带走后,斯巴达王怒气冲冲地去求助希腊国王阿伽门农出战的理由就是“特洛伊人践踏我的荣誉”“侮辱我就是侮辱你,侮辱你就是侮辱全希腊”,无疑为早已觊觎特洛伊领土的贪婪的阿伽门农攻打特洛伊、称霸爱琴海,找到了一个绝佳借口。而桀骜不驯的阿喀琉斯本不愿为阿伽门农征战,和母亲一番对话后改变了态度,“你留下来,能过平静的生活……如果你去特洛伊,荣耀将归属于你,你的伟大事迹,将流传千古……你的荣耀将为你带来灭亡”坚定了阿喀琉斯为荣誉而战的决心,在平庸的生存与拥有荣誉的死亡中,他选择了后者。阿喀琉斯在海岸对士兵誓师:“你们知道沙滩的彼岸有什么在等待我们吗?永垂不朽的传奇。攻下他,我们将留名千古。” 这些都反映了阿喀琉斯是傲慢的凌驾于民族之上的英雄,他的决定往往从个人角度出发。接下来,因阿伽门农夺其心爱的女俘布里塞伊斯,而拒绝出征的“阿喀琉斯的愤怒”导致希腊军队久攻不下并遭受重大伤亡。这也正体现了西方文化中个人功利主义核心价值观,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的矛盾同时也显示了当时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原始民主制下首领并没有取得绝对的领导权。阿喀琉斯后因表弟的被杀而参战以及攻陷特洛伊城后急切寻找女伴布里塞伊斯,同样也体现了英雄为个人爱情、亲情和荣誉而战,不是为国王而战。再一次凸显了西方传统思想,即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个体的独立与发展,崇拜英雄,主张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人的自由、平等、个性的张扬和发挥。

影片中另一位英雄,特洛伊的主将赫克托尔,同样视荣誉为生命。但与阿喀琉斯不同的是,赫克托尔是一个热爱其民族并受其民族拥戴的英雄。除了给人以勇敢而坚毅、有着王者尊严的形象外,他还多了一份民族责任感和正义感。当在从斯巴达的返途中得知弟弟带走了斯巴达王妃后,怒斥弟弟:“我的弟弟,我爱你。但若你做了任何危害特洛伊的事,我会从你俊美的头骨上,撕裂你俊美的脸庞”,“父王为了和平谈判,努力了多少年。你为了她不惜摧毁了特洛伊”等简短的话语将一位以大局为重、深沉而宽厚的另类英雄呈现在观众面前。尽管他鄙视弟弟的怯懦,虽然他预知到战争的起因是非正义的、战争的结局是毁灭,城邦将被摧毁,自己将要阵亡,妻子将沦为奴隶。但作为国家最好的勇士和领袖,他只能选择应对挑战,毅然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身先士卒,最后血洒疆场。赫克托尔在对士兵鼓励时说的一句话是:“这是我的国家,我的同胞。” 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对子民的热爱,对亲人的眷恋。 如果说阿喀琉斯是名流史册的胜利者,而失败者赫克托尔同样也能让世人永远铭记。赫克托尔英雄的悲剧性结局更具人性化的感染力,从他身上可以看出重视荣誉的英雄气概以及肯定和追求人的现世价值的人本思想,显示了希腊文化乃至整个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特征。

(二)表现形式

原作《荷马史诗》是叙事诗,布局严谨、精密,叙事腾挪跌宕波澜起伏蔚为大观,作为一种思想开放的西方文化,在情感表达方面就相对奔放、细腻,在言辞方面多通过直接的形式来抒发感情,对爱情的表述是直接、快速的;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则是散发着浓烈的血腥气味。例如形容铜矛的闪光“就像远远看去的火焰,仿佛高山顶上一个大森林弥漫着烈火一般”;(荷马,

3

4) 形容军队“多得如同正当令的茂叶繁花……没一刻安静,像是春天的牛棚正当牛奶桶都盛满的时候,周围飞绕着不可计数的苍蝇”;(荷马,

3

4) 形容双方的相互残杀“就像一个富人的田里有两班割麦人从相对的两边开始割过来,将那小麦或是大麦一把把地割倒,直到两边的把儿汇合在一起为止”。(荷马,1

9

4)除此之外,还有写杀人的场面:“除了见血、杀人和听临死人的呻吟声之外对于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荷马,3

6

9)“那残酷的青铜咬进了许多战士的肉。”诸如此类的描写,丝毫不加掩饰地喊出了自己的心声,给人以畅快淋漓的感觉。表达了西方文化崇拜力量、崇尚自由、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

电影艺术不仅可以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在艺术表现力上,也有其独特的视觉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透过其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看到其背后反映的文化内容。影片《特洛伊》本着再现经典的原则,在表现形式上和原作有很大的融合度。譬如影片色彩的色调以土黄色为主,烘托出了一种粗莽而古远的氛围,王侯贵族的衣装裸露、居室中摆设简单而粗陋,把人带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奴隶社会当中。影片的基调以悲怆激昂为主,主题曲悲凉而隽永,仿佛都在演绎着荷马笔下如诗如画的史诗,诉说着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等英雄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另外影片中还多次出现葬礼场面:那高高搭建起来的陵台,那安放在死者双眼上的钱币,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女祭司呓语般的哀号……所有这些,以其粗野的古朴之气,无不带给观众神秘、悲凉的感受。

在对爱情的表达上,都是那么直接开放,大胆的床戏向来是好莱坞不可或缺的要素,西方开放的性观念再加上商业化的内在需要,使得爱情都是赤裸裸的情欲表达。例如,斯巴达王后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从一见钟情到激情床戏;贪婪好色斯巴达王与众女仆纵情于酒色之间;阿喀琉斯与女俘布里塞伊斯一见倾心而后罢战纵欲,等等,无不是对情与欲的直接表露,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在对战争场面的描绘上,秉承了《荷马史诗》的细腻风格,多次再现了血腥的厮杀场景。如阿喀琉斯表弟帕卓克斯冒充自己死于赫克托尔剑下,被割断喉咙喷着鲜血发出痛苦的呻吟;赫克托尔被阿喀琉斯刺中心脏、口吐鲜血轰然倒地而死的特写镜头,然后特洛伊老国王眼睁睁看着儿子的尸体被阿喀琉斯拖走的撕心裂肺的场面;阿喀琉斯攻入城中解救受辱的布里塞伊斯,活生生地砍掉士兵的脑袋。这些借助于特技效果而不厌其烦地展现惨不忍睹的血腥杀戮,在中国艺术作品中是须含蓄表达的或极力回避的,相反,在西方艺术作品中却是大肆渲染的,这就是西方文化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即表现形式力求写实,直言不讳地生动再现事情原貌,给人在视觉上形成巨大反差,以对观众形成心理上的强烈震撼的艺术效果。同时,在审美方式上,西方人侧重于施展他们“空间信赖”的心理能力和再现空间透视关系的绝妙技巧,影片力求再现《荷马史诗》那种层次细腻而又驳杂斑斓的描绘正是西方人这种空间把握能力的具体展示。在对情节的勾画和人物刻画上,都闪烁着理性的思维内涵。表现了西方人标榜自我的决心,征服自然的精神和崇尚个性的自我表达。这种毫不畏惧的精神,表现了西方人向已知或未知空间挑战的信心。这种对空间的把握与信赖以及那种纯粹的挑战精神在东方人那里很少见到。

三、结 语

影片《特洛伊》以《荷马史诗》为蓝本,在对经典原作的融合与疏离的基础上,借助电影艺术的独特优势,通过音响、画面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现了荷马史诗这一伟大英雄篇章。影片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体现了西方电影艺术的写实性追求品质正是渊源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文化艺术精神和人文精神。影片结尾中“如果世人传颂我的故事,让他们说我曾与英雄同在,人的生命犹如冬麦般脆弱,但这些名字将永垂不朽” 诠释了西方文化中英雄主义的含义,即为荣誉和自由而战,对争取自由与尊严的不屈不挠,对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生命与死亡人类永恒话题的执著思考。

值得指出的是,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娱乐产业,一方面其所挖掘的题材与影片主题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商业价值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其文化价值观是建立在西方思维模式基础之上的,也是弘扬西方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在文化碰撞与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我们要积极审视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如何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如何衡量与判断终极文化标准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

[参考文献] [2]刘萍.《伊利亚特》到《特洛伊》——经典重构之反思[J].外国文学,2008(0

3).

[3]张润,史立英.《特洛伊》:神话战争的人性化诠释[J].电影文学,2009(0

6).

[4]张雪扬.论东西方民族史诗内容及审美心理方式的差异[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

2).

[5]张燕,杜渤,张静.从影片《特洛伊》谈早期西方文化中的英雄主义[J].电影文学,2008(0

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要飞翔
人的价值=尊严爱
《一只贝》读后感
读《强国之路三十年》有感
学习坚强勇敢
读《蜘蛛脱险》有感
读《闯关东》有感
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挤和钻的精神
读《母亲的故事》有感
读《把握自己》有感
读《谁砍的樱桃树》有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读《爱是不败的赢家》有感
论对学生体育运动负荷的认识与实践
浅析新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创新特点
论数学建模教育模式探究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跳动的舞蹈史
商代艺术的发展及其特征
浅析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浅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素质教育
浅论网络对初中生不良影响的对策分析
演员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艺术修养的必要性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自由与新闻自律(1)
浅析我国民营电视发展的市场前景(1)
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里的脑科学——给教师的12条建议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示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爷爷和小树》教案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示例
《三个儿子》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亮晶晶的夜
母亲的恩情
飞翔的梦
《三个儿子》课后练习
《三个儿子》知识点精析
《三个儿子》范文习作
《三个儿子》课后阅读练习
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初春游北海
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三个儿子》教案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