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西方影视作品掀对华“文化冷战”
在西方的影视作品中,俄罗斯过去一直是对立面,尤其是克格勃,更被丑化成无恶不作、与全人类为敌的罪恶集团。但现在在西方影视作品对立面排行榜上,俄罗斯已退居次要位置,中国反而逐渐上升。
英国广播公司一出间谍电视剧,讲述3名中国间谍潜入英国,掳走为英工作的中国科学家,然后在俄罗斯协助下入侵军情五处网络,控制军情五处的电 脑系统,又勒索官员逼他交出秘密基因武器蓝图,继而威胁在伦敦发动炸弹袭击。这出名为《间谍》的电视剧,想像力丰富,充满冷战思维,中国间谍似乎成为西方 世界的头号破坏者。中国间谍代替俄罗斯间谍,成为西方影视作品的主要敌人,显示出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感不断加深。
类似的影视作品在西方国家已不少见,好莱坞今年初拍摄了一部反华电影《红色黎明》,讲述金融海啸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修补美国经济”及“我 们是来帮忙”的名义入侵美国,并在美国广设“配给证发放中心”,象征解放军的“八一”军徽亦被印在类似纳粹的长条旗上,最终一群美国青少年担起救国重任。 该片其实是旧片新拍,旧版讲述美国一夜间遭苏联及古巴入侵,如今苏联红军变成解放军,邪恶的苏联变成红色中国。
美国近年推出的动作片《24小时》,也有多集与中国密切相关,讲述美国反恐特工跑到中国驻美使馆大开杀戒,之后被中国特工抓住。该片极力渲染 反恐英雄受到中国特工摧残的画面,激发美国人对中国的憎恶。影片还讲述中国特工不择手段攫取俄罗斯核武器密码,在美国肆意破坏,最后被美国特工全部铲除。
在这些影片中,中国间谍成为无孔不入、无恶不作的头号大坏蛋,其危险性甚至超过“基地”组织。这些影视作品不断增多,清晰地向世界发出一个讯号,也就是西方文化精英们正掀起妖魔化中国的文化冷战,令西方民众仇华、排华。
众所周知,西方影视作品早已不是什么装饰,而是有其极强的战略和政治意义。若说电脑模拟实兵演练是军事行为,那么同类军事间谍题材电影就绝对 不是玩笑话剧,而是一场政治心理战、军事心理战。更可怕的是,它还打着娱乐中立大旗,以一种轻松方式,将某种理念悄无声息地传播。
影视作品是西方外交政策的折射,美苏争霸时,苏联是西方影视作品中的敌人;9·11之后,伊斯兰世界是西方影视作品中的敌人;如今美国重回亚洲,将中国视 为头号对手,中国特工便成了西方影视作品中的敌人。中国一直宣扬自己和平发展,但在西方文化中,中国总是野蛮、毫无人性、毁灭人类的象征。这是他们的政治 需要。 中国 (摘自《参考消息》2010.11.
1
6)B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铅笔和橡皮
- 玩飞车
- 神奇的大树
- 给刘翔的一封信
- 送温暖
- 我爱秋天
- 我的同学
- 洗抹布
- 天上一家人
- 雪
- 我的小房间
- 肯德基储蓄罐
- 香蕉
- 美丽的桔苑广场
- 小鸡过河
- 文化变迁对原生态民歌的作用
- 浅谈内心听觉在扬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及培养
- 声乐教学引入原生态音乐
- 地铁车站遭恐怖袭击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 韩国节省物流费用的战略
- 浅谈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
- 情绪——歌唱的动力
- 民族音乐在电影中的传播
- 古筝艺术发展历程研究
- 福州市轻轨交通车辆选型方案及编组方式的探讨
- 高师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
- 浅谈广东扬琴艺术的风格特征
- 欧洲物流:新的战场
- 联网收费管理及收费系统结构的新模式
- 论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 《掌声》教学设计1
- 《掌声》教学设计7
-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掌声》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 《掌声》教学案例
- 《掌声》教学设计6第三课时
- 《掌声》教学设计8
- 《掌声》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 《掌声》赏析
- 《掌声》教学实录
- 《掌声》教学设计5
- 《掌声》教学设计12
- 《掌声》教学实录2
- 《掌声》快乐练习:同步学学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