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西方文化寻根思潮的跨世纪演化

西方文化寻根思潮的跨世纪演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7

西方文化寻根思潮的跨世纪演化

——透视"新 时代 运动"

新时代运动,自上一世纪

六、七使年代以来,经历30多年的迅猛 发展 ,从西欧和北美扩展到世界各地,形成风靡全球的反叛 现代 性的文化寻根大潮。 影响 所及,在学术、思想、宗教、 科学 、 法律 、商务、文学 艺术 和日常生活等领域都引发出巨大的冲击波。它的前身是资本主义 社会 内部具有反文化性质的嬉皮士运动,如今成为对抗物质主义的超越种族和国界复归东方思想和原始宗教(以萨满教和巫术为代表)的精神觉醒运动和泛生态运动,以"灵性"、" 治疗 "、"整合"等观念为依托,试图在传统基督教信仰之外重新找回人类与宇宙 自然 的精神的和谐状态。

可以说,不了解新时代运动及其深远的社会反应,就无法真正了解今日的西方社会。甚至也无法看清《哈里。波特》热潮一类的流行文化现象的底蕴。

一.小引:初识 "原始的激情" "美洲原住民文化的器物被认为具有提升精神品性的功用,在会场的内外到处摆设 着。象巫医之轮的形象、彩绘的木棒、羽饰、横笛 音乐 与颂诗录音带等均在现场出售,琳琅满目,摆成一长串展台。"1

拥有这些原始道具的现代人似乎把握住一种转换文化身份的契机,凭借这些器物所承载的魔法力量去解脱沉陷于消费社会物质主义枷琐中不能自救的灵魂,抵抗由"现代性"副面效应所导致的种种心理失衡和精神危机。这种现象很容易令人想起 分析 心 理学 家荣格对西方的患者的一个忠告:必须从内部而不是外部去吸取东方的价值,必须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求它们:

人们对这些 问题 必须格外谨慎,因为模仿的冲动和主动的病态,渴望把异国风味的羽毛据为己有、并用这些异国情调的羽毛装饰他们自己外表的贪婪,会把许多人引入歧途,使他们只知攫取这些"有奇异魔力"的观念,并把它们运用于外部,就象涂用药膏一样。2 我们敲打石头以便使房间纯洁,驱走能量。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抓住另一人的膝或肩,期望得到他或她的"至善";然后反过来向对方施予"至善",大家悄然无声,默默不语,唯有大人在敲击印第安鼓。我们咀嚼圣叶子,齐声歌唱,然后在最终的仪式性动作中,向祈祷之钵说出一个词,代表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祈祷之钵从一人手中传到下一个人,转满整个圆圈。人们说出最多的词是"治疗"(healing)(而不是"健康"。二者之间有区别),其次较多的是"清净"(clarity)和"声音"(voice)。新时代运动者为什么如此看中美洲原住民的理想化景致呢?我相信在那祈祷之钵中可以找到答案。他们专注的词语是"治疗"、"清净"和"声音"。3

治疗与健康的区别究竟何在?一个健康人也可以预视日后的健康,但只有病人才需要治疗。现代西方人已经意识到文明病是不能靠传统医学方式治疗的,所以他们才诉求原始的仪式,诉诸美洲印第安人的"巫医之轮",期望在当代世俗生活的喧嚣之外倾听到来自荒远绝域的原始的"声音"。

我们所熟悉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借助于巫术思维在虚构中追求的目标,新时代运动追随者们借助于印第安仪式而得到现实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之中看到原始认同的共同价值取向,那么对于其对抗现代性、拯救文明症患者的灵魂的实际功效,就不难领会了。

在新时代运动者眼中,现代性的病态除了物质主义与金钱崇拜之外,还表现在性别歧视与压迫、残害动物、毁坏地球等方面。因此,反对性别压迫的女性主义同反对破坏环境的绿色运动相互认同,组合成"生态女性主义"的新流派便不是出于偶然了。新时代运动和生态女性主义的信奉者们对印第安原始文化的另一个认同理由是,印第安文化是母系的或母性中心的。他们强调象谷物母神(玉米妈妈)和易洛魁部落女性长者统治等印第安人生活的方面。在保拉 艾伦(Paula Gunn Allen)的笔下,印第安人是"美国人之中大多数的运动所要寻求的梦境的所在。一个主要差别在于,印第安人千百年来一直把社会体系建立在仪式的、以精神为中心的、女性定位的世界观之基础上。"4 出于现实批判的需要,原始文化中一切与当代社会相对立的成份都有可能获得"重审"和"再发现",变成某种取之不尽的价值资源。换言之,原始性成为疗治现代性病患的灵丹妙药。

在某种意义上,西方人对"原始"的发现是近代以来"全球"观念形成的基础要素之一。从今天的知识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上看,文化人类学发展出的"反思人类学"一派,要求打破西方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价值观,摆脱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单一进化模式,提出重新认识所谓"原始人"和"原始文化"的时代课题,希望从中发现足以纠正西方文化偏向和克服现代性危机的精神取向和文化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之外寻找更加符合人的自然天性的生活理想。该派 研究 对整个西方思想和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产生了巨大震动和深远影响,也直接刺激新时代人在资本主义现实之外寻找人类未来道路的多样可能。形形色色的土著文化和部落社会均可成为渴望治疗的当代人投射其理想的反光镜。女性主义者从这面反光镜中看到的是母性中心文化和性别平等理念;环境主义者从中看到的是人与动、植物世界的依存与共生;信仰追寻者从中看到的是圣洁的精神性;价值失落者从中看到的滋养生命的原始魂灵;身心受害者从中看到的疗救之希望,后现代 哲学 家从中看到的是解决人类现实困境的永恒之和谐……

美国人类学家戴蒙德70年代发表的《寻找原始人--对文明的批判》一书,意义深远。书中对西方话语中的所谓"原始"做出完全颠覆性的解说,使"原始/文明"二分的价值模式与思维模式彻底翻转过来,其文化寻根的意义不容低估。戴蒙德对"原始的"再定义是:

原始的=文明前的;异化前的。5 《寻找原始人》这个标题也具有号召性。人类学家往往为了专业需要而离开自己的文化,深入到边远的异文化中去。而形形色公的原始主义者们却是出于精神治疗的渴求才放弃文明人的城市生活,到部落社会乃至人迹罕至的野生丛林中去。他们宁愿选择与古朴的原始人为伍,甚至与大猩猩,猿猴等高等运动为伍,从中发现伊甸园罪恶之前的纯真生活体验。《原始的激情》中写到的纪德与荣格在非洲的体验,D.H.劳伦斯在新墨西哥的体验,珍妮.古多尔(Jane Goodall)和狄安.弗西(Dian Fossey)在非洲灵长动物中的迷狂般体验,可以说都是前一个世纪高更在塔西提岛的灵魂探险之翻版,西方知识分子为了在非西方文化中找回已经逝去的理想所经历的地理探求与精神探求之旅,看来至少在 目前 还远未终结。

这种探求的未来发展会给全球化的世界带来哪些变化和哪些启示,仍是值得文化研究者高度关注的课题。

二、对待"新 时代 "的两种态度

2001年去英国访学,特别留意实地考察学院派以外的民间思想运动的情况。在牛津、伯明翰、爱丁堡等地访问咨询了有关专家,也读到一批与文化寻根运动有关的书。对新时代的了解有所深入,过去弄不懂的一些文艺和文化现象现在终于有了贯通理解头绪。 与长头发同来的还有强烈的技术恐惧症和对神秘主义、毒品、东方崇拜、占星术以及杂牌宗教的普遍兴趣。这个运动仇恨它所看到的工业社会的一切,极力鼓吹返回某种罩着光环的神秘的过去。它所崇尚的重返现实主义、奶奶的老花镜、印第安念珠和头带都是嬉皮士抗拒整个大烟囱时代、渴望返回工业化前的文化的象征。当今这一正在蔓延的方兴未艾的"新世纪"运动就是由上述嬉皮士运动的种子生成的。6

这里的"新世纪"运动就是新时代运动的另一种译法。 中国 的读书界乃至大众传媒对这个词组还十分陌生,很容易被托夫勒的一面之词所蒙蔽。这个运动在西方世界已经风行了好几十年。作为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和 现代 性的反拨,其 影响 力所及,上自大都市的知识界精英,下至乡镇社区百姓,日益形成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风潮,至今尚看不出有衰减的迹象。对待这一运动的态度在欧美社会的朝野之间有很大差异,梳理这方面的思想线索,关注其 发展 趋势,是我们了解西方当代文化格局及其内在矛盾的一个重要视角。

托夫勒把"新时代"这个词解说为"新的黑暗时代",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院派和准学院派,官方或半官方对待民间思想文化运动的看法。如果我们没有忘记托夫勒不仅当过杂志主编,大学客座教授,还是美国国际战略 研究 院研究员的话,他的身份立场就和他的这种观点吻合起来了。从冷战时代的反对共产主义态度,到后冷战时期的反对"新的黑暗时代"的立场,托夫勒这位预测学家的意识形态背景表明他的预测还远远达不到 科学 的价值中立要求。不过他的这些看法可以代表某些置身于这场运动之外的局外旁观者的评价。

无独有偶,另一位具有官方背景的美国学者,文明冲突论的倡导人亨廷顿也使用了类似的比喻措辞来指称威胁当代文明的野蛮势力。他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结尾处写道:"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似乎在许多方面都正在让位于野蛮状态,它导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一个全球的"黑暗时代"也许正在降临人类。"7尽管这两位影响力很大的美国学者所担忧的降临世界之"黑暗时代"在 内容 上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自诩为文明代言人的那种身份认同,他们对"野蛮"和"神秘主义"的敌对态度却显出惊人的一致。借用艾里克.切菲兹的术语,这种代文明立言的做法可以归入"帝国主义诗学"话语一类,该话语从莎士比亚时代起就一直就把白人以外的有色人种视为野蛮文化的代表。8 如果把托夫勒与亨廷顿的观点看成是人类学考察文化现象的"外部 方法 ",也就是帝国主义诗学的一面之词,那么下面还要引用与之相对的"内部方法"或"内部视点",用我们熟悉的话叫做"同情之理解"。我在伦敦大学读了苏珊.格林伍德(Susan Greenwood)的著述,才意识到为什么亨廷顿等人对新时代如此惧怕。苏珊.格林伍德虽然出身学院派,但却是对新时代运动抱有同情的英国人类学博士,也是这方面最活跃的 理论 代表之一。她刚在《超越新时代:探求多样的精神性》论文集中发表〈巫术实践中的社会性别与能量〉一文,最近又推出了介绍新时代的专著《魔法与巫术百科全书》。这本书可以说是女人类学者重写女巫的大成之著。我们从这本图文并茂的巨著里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当代欧美方兴未艾的社会运动的巨大潜流,有助于对西方当代的文化寻根思潮做整体性的关照。根据她提供的全景式概观,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方的书店里有那么多的"身/心" (BODY AND MIND)、"精神性"( SPIRITUAL)、"女性研究"(WOMEN STUDIES)的书,为什么西方人对东方的禅,易经,老子与道教,太极术,武术,象征,星相学,风水以及各种灵学,元心 理学 ,未来学,外星探索与世界神秘探索的热情与日俱增。为什么以传播异教知识而著称的荣格,坎贝尔等的著述那么畅销。在号称世界最大的学术书店的伦敦的WATERSTONS书店3楼的宗教与心理学厅,畅销展示台上陈列的是坎贝尔的《神之面具》4卷本和弗雷泽《金枝》1卷本。心理学厅则永久地为弗洛伊德和荣格开了专柜。而在新时代运动的英格兰朝圣地格拉斯顿伯里的书店里,更充斥各种神秘、异教崇拜与法术书籍。

看来在学术与非学术的互动中,史前学与生态学的升温,不是偶然。看到英国的舞蹈者围着史前巨石而举行仪式的场景,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关于斯通亨机(STONHENGE)或克里特岛一类的考古书在欧洲就象关于印第安文化的书在美洲一样也常年有市场了。

三、"新 时代 "的文化冲击波

如果说嬉皮士运动当年的参与者主要是都市青年人,那么如今的新时代运动则波及到更广大的 社会 与文化层面。可以说,不了解新时代运动,已经无法了解当今的西方文化。以下略举宗教、 科学 、文学、 艺术 诸方面的出版物,描述其文化冲击波的力度和范围。 我们或许由此可以悟出新时代运动与亨亭顿文明冲突说的对应之处:东方宗教的现代复兴将取代基督教文明而成为人类新千年的精神向导。威胁基督教权威的是古老的异教传统之当代大普及。 赫奇斯与贝克福德合写的《整体观、治疗与新时代》提出,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四个方面:

1.一种希望:希望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的种子已经播下了,对于那些把知识、信任、勤勉和耐心结合起来的人类个体,那些可以向真实的自我进行表白,而不是盲从习惯和规则的个人来说,这些种子是现成的,可以培育的。

2.一种批判:批判发达 工业 社会中流行的生活方式的某些方面,如物质主义,浅薄、不能反思自身、不能满足人类创造性的自然潜力的发挥,怜悯之心和游戏精神均被窒息。还批判那种宗教和伦理体系:凡冒犯了绝对的纪律、教规或标准就会引发负罪感。

3.一种开放性:向如下新思想开放:所有的生命形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每个人要对自

己的生活负起责任,加入和维护一个更加有序和更加完美的世界,在那里真实的自我能够实现更高的价值。在新时代人中,普遍对新思想、经验和实践持一种同情的和实际的态度。

4.一种赞赏:赞赏那些减少人类分裂、腐败和开发榨取自然界行为的功绩。如某些前现代的信仰体系中所象征表达的那样,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复杂而和谐的自我均衡的系统。10

这四个特征有效说明了精神转型的实质内涵。至于精神转型的具体追求,新时代人纳新有如下三点说明:第一,人类感官所能觉察的存在只是宇宙所有存在中的一环。要承认对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的存在;而且不排斥不同的人因自身感受能力的不同在对宇宙的感觉范围上有所不同。坚持以理性、科学的态度来描述把握我们所正在进行的变革并不断调整自己的世界观是新时代人的首要使命。第二,当然在这过程中因为地球能量的巨大变化以及当代 科技 的 发展 ,给大众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很多我们前辈所不能得到的知识和能量在我们现在可以轻易地使用,而我们的生活节奏将继续日益加快。所以在保持理性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开发自身的直觉力和潜能。非但要将自己的思想转变为以内在为导向,将的人生看作是在物质系统中 学习 驾驭能量的过程,而且要将我们实际的觉察能力和意识调控能力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与之呼应。这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通灵(Channeling)"、"濒死状态(Near Death Experience,NDE)"、"清明的梦(Lucid Dreaming)"、"灵性康复治疗(Spiritual Healing)、外星生命(飞碟、UFO、人类之前的文明等)等神秘 问题 的探研和实践上。 第三,这种对自身潜能的开发也可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如果认真体会我们时代 经济 、文化、 政治 ,乃至日常生活、艺术人文、人事管理等领域的运作,你会发现我们的时代的确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真正要在日常生活、事业爱好中有所成就,游刃有余,就需要对人类 目前 的物质和能量运作方式有深入的体察和把握,而这过程本身其实就是一种修炼。所以是说新时代人第三个重要使命就是"生活"本身。

在我们看来,新时代对生活的强调多少有点类似禅宗对正统佛教的改造。

在新时代人看来,这场转变是有史以来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自觉地顺应这场在人类进化史中早已就规划好了的变革,才不致于在这场转变中被动乃至灭绝。他们由此而建立起一种类似宗教情感的使命感与认同感。不同种族、国籍的人很容易在这种共同使命的召唤下走到一起来。我们在斯通亨机史前巨石周围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手拉手旋转舞蹈,就是这种教堂以外的精神凝聚力的生动景象。对此,基督教教会和神学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针对基督教方面对新时代运动的误解、批评和攻击,底特律慈善大学宗教学教授约翰。萨里巴(Jhon A. Saliba)所著《基督教对新时代运动的反应》一书,于1999年在伦敦出版。该书对新时代的 总结 性评价有4点:

一. 它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组织。它没有中央和领袖,没有法定的专家实体,因此也没有普遍的统一的政策。

二. 它不是一个要占领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秘密组织。

三. 没有人被强迫接受其思想或加入其组织,其成员大部分为成年人。

四. 它与恶魔主义(Satanism)之间没有直接联系。除非你假定任何非基督教的一定同恶的、魔鬼的势力有关。11

虽然有一些学者把新时代归入新兴宗教的范围,但是从以上4个特征来看,它既无统一的教义也没有自上而下的组织和领导,所以还是看作文化思潮和民间性的社会运动更为合适。 在英格兰西部的新时代运动的重要朝圣地格拉斯顿伯里(Glastonbury),大小商店里都可以看到这位大地母神的塑像。在各种有关神话与新宗教的出版物里,盖娅的形象也随处可见。女性主义神话学家更是对这个新复活的女性偶像推崇备至。

新时代人为什么与环境主义相互认同?因为新时代人通过卡普拉和洛夫洛克等,从印度教和佛教那里借来了整合的世界观;他们意识到我们自己、物质世界、和超自然世界都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这就使许多新时代人对环境主义抱有强烈兴趣。我们应该保护物质世界不受无节制的开发,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未来的利益,因为按照"盖娅假说",我们这个星球就是一个灵性的存在。正因为如此,许多新时代人是素食主义者和绿色运动的中坚,还有许多人毕生贡献给环境保护事业。 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新 时代 出版物激增,在各大报刊上发出声音,而且成为一项市场潜力巨大的新产业。影星Shirley Maclaine公开宣称新时代已经到来。媒体上出现诸如"新时代精神"、"新时代健康"、"新时代 政治 "、"新时代词典",甚至"新时代婴儿起名书"一类说法,五花八门,不足为奇。国际互联网上与之相关的 内容 更是浩如烟海。在这种氛围中,有一部广为流传的预言式小说,承担起新时代精神代言人角色,它就是 1994年在美国问世的《塞莱斯廷预言》(作者:詹姆斯·莱德菲尔德)。这部小说成功地结合了新的 科学 观和古老的启示预言传统,并且采用了既能体现异国情调的探险故事的外在结构,在图书市场上大受欢迎,持续畅销不衰。该书在1997年有了中译本,但是由于文化的隔膜,背景知识的缺乏, 中国 的读者基本上只能象"外行看热闹"一般欣赏其悬念式的写法。和 英文 版800万册的发行量相比,中文版的市场反应显然是失败的。

莱德菲尔德在《塞莱斯廷预言》的前言部分对新时代运动做了回顾性的概观,他写到:

半个世纪以来,一种新的意识进入人类 社会 ,这是一种只能被视为超验的、精神的新意识。如果你开始读这本书,那也许你已经觉察到某种变化,内心已经感受到这一点。

这种意识源于我们对生活 发展 方式的更高层次的感悟。我们注意到那些偶然事件,在特定的时刻发生,引出特定的个体,猛然间将人的生活引向一个新的重要的方向。也许,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任何人更能感知到这些神秘事件的深刻意义。

我们知道,生活其实是一种精神性的展现,这是个体的展现,它充满魅力。直到今天,任何科学、 哲学 或宗教都未能完全阐明这种精神性的展现。我们也知道,我们一旦明白正在发生的变化,一旦明白怎样参与这一隐秘的进程,充分重视生活中的这些神秘现象,人类社会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进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能够吸收传统的精华,从而创造一种人类有史以来孜孜以求的文化。13

新时代文学的另一位代表卡斯塔内达则是这场西方文明人向原始文化 学习 的最好的一个现身说法的代表。他的系列小说第一部《唐望的教诲:亚基文化的知识系统》在美国问世后,迅速引起读书界的巨大轰动。促使他又写了第二本书《另一种真实》,以及第三本《前往伊斯特兰的旅程》。这些书细致地记录了他放弃理性自大的架子,通过学习巫术思维重新获得精神自由的历程。下面就是他的开悟之语:

人类的意识原本无所限。在言语性的思考之外,还有更深沉、更直接的知觉方式。那是言语所无法掌握,无法描述的。文字出现后,描述渐渐取代了直观的知觉。于是人类渐渐远离直观,而渐渐熟悉言语文字的间接,古老的精神智慧在文字的 影响 下渐渐变质,于是产生了宗教。

宗教是人类试图回归本来面目的向往,也是古老直观知觉苟延残喘。原本对于完整意识的追求变为权力欲望的满足。言语文字的思考萌生了理性,理性的力量终于在欧洲启蒙时代以 科技 的形式开花结果,船坚炮利的强国开始掠夺纵横世界,欧洲文化对于美洲新大陆的侵略是不折不扣的浩劫,原来残存的古代智慧被视为异端,几乎遭到赶尽杀绝的命运。在这种极端的压力下,古代智慧残存的知识分子以生命为代价,开始对他们的传承进行彻底的检讨;结果他脱胎换骨,放弃了宗教的形式,诞生出一种抽象而极有效率的修行之道,重新强调完整意识的追求及精神上的最高自由。14 至于新时代对当代 艺术 的巨大影响,尤其是在流行 音乐 和绘画方面的表现,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细述了。有心的读者只要留意一下英格玛(Enigma)这支德国的乐队,以及1996年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宣传片的主题曲Return To Innocence(《回到纯真》),就可以略窥一斑。英格玛乐队通过西方流行音乐节奏表现出遥远的非洲部落的原始宗教的回声。它的制作人在过去的8年中一直在西班牙的伊维萨特岛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四、小结:"新 时代 "的 社会 功能

有人这样评价新时代的社会功能:新时代认识论的最大功绩是解决了文化的多元主义 问题 。如果每一个人都相信同一个事物,用同一种眼光看世界,那么一个社会就很容易信仰唯一的神;唯一的真理,世上唯一的存在方式。然而,当那个单一的文化碎裂成一系列相互矛盾的景观,你可能就要面临无穷无尽的争论和冲突。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改变基本的知识观,以便使我们成为相对主义者。我们承认不再有唯一的真理或唯一的通向神的方式,而是存在一整套的同样有效的方式。相对主义还适应了一种对知识的全然民主的态度:我们可以把新时代的"新 科学 "和"新医学"描绘为一种积极抛弃权威的第三舞台。曾几何时,文化是由专家们来解说的。现在,我们享有了个人趣味的自由:"我也许不大懂 艺术 ,但是我知道我喜欢什么。"60年代后期转到了自决性的行为选择:"我也许不大懂伦理道德,但是我知道我喜欢干什么。"如今,我们看到在第三舞台上出现了对专家知识领域的同样态度:"我也许不大懂神经系统,但是我知道我喜欢相信按摩和针灸。"16

在英国谢非尔德大学常年开设"异教 哲学 "的霍恩(Richard Herne)教授,在《巫术、萨满教与道教》中也强调,东方思想对于开启人类生活的新纪元至关重要。 中国 的《易经》不能仅当成占卜之书,它也是完美的宇宙象征系统的呈现。古代的法术师通过《易经》来把握宇宙的力量,完成人与超 自然 的沟通。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易经的 学习 来引导深思冥想,学习接近宇宙的基本力量。17

世纪之交,一部轰动文坛的超级畅销书《哈里。波特》再度以魔幻想象的形式展现出新时代的文化多元主义功能:异教原型全面登场。我们终于明白, 现代 性的危机必定要由西方资本主义机体之外的文化元素来加以拯救--如果危机真能获得拯救的话。

参考 书目:

Psychosenthisis,Roberto Assagioli, Turnstone Books,1975. Religion,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Paul Heelas ed., Blackwell, 1998.

Exploring New Religion, George D.Chryssides, Cassell, London & New York, 1999.

Encyclopedia of the New Age, Gerry Maguire Thompson, Time Life Books, London, 1999.

Healing Society:A Prescription for Global Enlightenmmmment, S. H. Lee, Walsch Books,2000.

The Anthropology of Religion, Fiona Bowie, Oxford: Blackwell, 2000.

The Encyclopedia of Magic & Witchcraft, Susan Greenwood ,Lorenz Books Ltd.,2001.

《寂静的知识:巫师与人类学家的对话》,卡斯塔尼达,中文本,鲁宓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

《力量的传奇:一个现代巫师的故事》,卡斯塔尼达,中文本,鲁宓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

《前往伊斯特兰的旅程》,卡斯塔尼达,中文本,鲁宓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注释:

1 托戈尼克:《原始的激情》(Primitive Passions),阿尔弗雷德 诺夫出版公司,1997年,第177页。

2 荣格:《心 理学 与炼金术》(Psychology and Alchemy),转引自莫拉卡宁《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江亦丽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137页。

3 托戈尼克:《原始的激情》,第180页。 5 Diamond, In Search of the Primitive: A Critique of Civilization,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Transaction Books,1974, p.xi.

6 托夫勒:《力量的转移:临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刘炳章等译,新华出版社,1996年,第409-410页。 8 Eric Cheyefitz,The Poetics of Imperial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p.4.

9 Steve Bruce,The New Age and Secularisation ,Beyond New Age: Exploring Alternative Spirituality, ed., Steven Sutcliffe and Marion Bowma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0, p.227.

10 Ellie Hedges and James A.Beckford, Holsm, Healing and the New Age, Beyond New Age: Exploring Alternative Spirituality, pp.169-187. 12 F. Capra, The Turning Point: Science, Sociology ,and the Rising Culture,London:Flamingo,1983.

13 詹姆斯·莱德菲尔德:《塞莱斯廷预言》,张建民 唐建清译,昆仑出版社1997。

14 参看卡斯塔尼达:《前往伊斯特兰的旅程》,中译本,鲁宓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页。 16 Paul Heelas,Expressive Spirituality and Humanistic Expressivism: Sources of Significance Beyond Church and Chapel , Beyond New Age: Exploring Alternative Spirituality, ed., Steven Sutcliffe and Marion Bowma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237-242.

17 Richard Herne, Magick, Shamanism & Taoism: The I Ching in Ritual and Meditation, Llowellyn Publications,St.Paul,20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抄写员缩写
为了集体的荣誉
《小抄写员》缩写
菊花朵朵报师情
真诚的祝福
《穷人》续写
《穷人》续编
公正——做人的天平
教师节的礼物
向您致敬,尊敬的园丁!
续写《凡卡》
匆匆
缩写《小抄学员》
师生情
假文盲
孝老爱亲先进事迹
车管所女民警先进事迹
党员创业致富共富先进事迹材料
保险公司业务营销员个人事迹
项目部物资部长先进事迹材料
公司副总工程师先进事迹材料
市交巡警支队守卡民警事迹材料
返乡党员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地税局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事迹材料
保险公司理赔定损员事迹材料
项目部物资部长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项目部党支部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项目部生产标兵之星事迹材料
项目部党委副书记先进事迹报告
邮政投递员个人先进材料
关于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几个问题
论述国有化的背景
“收支两支线”审计的重点与方法
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把双刃剑
独立审计准则有效性亟待提高
为行业立标准;为公众谋利益
探析审计主体机会主义行为的遏制
审计技术与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国民政府时期公医制度的特点
久困场屋的寒门举子
以工业化带动现代化,突出重工业的核心地位
分析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清代后期湖南灾况及灾因
怎样撰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以“四个现代化”为重点,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娓娓道来 余韵悠扬─—《林黛玉进贾府》人物与情节的艺术设计
浅析《林黛玉进贾府》“空”的世界
巧借诗词为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搭台
寓深厚于平淡 似无心而有意──读《林黛玉进贾府》
环境、人物和封建等级──谈《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腾挪跌宕,异彩纷呈──《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外貌描写
红楼梦十二支曲──枉凝眉及译文
聪明灵慧 气韵非凡──林黛玉形象赏析
音乐欣赏与语言审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想
林黛玉进贾府中两首西江月词的作用
红楼梦讲座与《流星花园》
给你一双慧眼──谈《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角度
“摔”出来的个性──读“《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