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探究

试析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探究

"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文化要素包括知文化、行文化、道文化和器文化四方面。高职文化可发挥德育教化功能、校内外协调功能和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功能。应加强高职教育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文化要素 文化功能 建设

目前,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方面的研究比较贫乏,对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的理解局限在“校园文化”的层面,偏重于文化活动的开展,这大大缩小了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有学者指出,当今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建设存在九大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在警示高职文化薄弱的同时,也在激励我们要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加强文化方面的认识和建设。

一、高职教育文化的内涵

如何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内涵是把握高职教育文化的关键。一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高等教育主要体现在“专”与“高”两个方面,高、专不仅体现在专业的探究方面,同时更应是对民族人文精神的承传与发展。

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能够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综观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就蕴涵在其教育过程中。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教育质量不仅体现在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和精湛方面,更应体现在掌握技能的人所具备的人格精神内涵方面。专业技术知识是客观存在,它只有在主观人的操作运用下才会生发效应,由此,影响人素养的文化因素就更为重要,决定着其对技术的探寻深度。因而,作为人的素质提升之必须的高职文化要素,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应当得到高度重视。

二、高职教育的文化要素

高职教育文化包括诸多因素,笔者将之概况为知文化、行文化、道文化和器文化四方面要素,体现为所培养的学生具有“知行合一”的高素养和“道器合一”的高技能。可以说,知文化、行文化、道文化和器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的文化要素。

知文化是指历史传统的文化修养和学习实践中的价值观念;行文化是知文化思想指导下具体的行为实践,是对共同规范原则的遵循和崇高理性境界的修为,表现为知文化转化为求真务实的行为实践;器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和具体技术操作层面,如校园环境、技术服务以及职业规范等;道文化是器文化形而上的呈现,是在熟练掌握技能操作、技术技巧基础上物我合一的最高技艺境界。

从它们之间的关系看,知文化与道文化侧重于形而上的角度,行文化与器文化侧重于形而下的方向。器文化是可视可感的部分,如外在的建校规模、完备的实训设备、明确的工艺操作流程等。器文化与知文化共同指导着行文化。也就是说,在行文化中,作为高职教育培养的对象,不仅具有规范操作技术的动手能力(归属于器文化),同时也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归属于知文化),两者兼具才能符合“知行合一”的高素质要求。道文化是技艺操作的至高境界,它是在器文化、知文化和行文化坚实基础上实现的技艺水平,达到这个程度创新便是一件游刃有余之事了。实现道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的磨练。 “道器合一”是高职教学追求的方向。

三、高职教育文化的功能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和人全面的发展。高职教育中的知文化、行文化、道文化和器文化在教育活动中具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功能,实现的是人文素养与职业技能的统一,即“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与“道器合一”的技术精神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工作能力,以此适应不同专业领域和层次结构的人才需求,推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高职教育文化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德育教化功能、校内外协调功能和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功能。

首先,高职教育文化具有德育教化的根本功能。高职教育中的知文化能够给予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实践,对正处在具有个人见解而心智尚未成熟的高职学生群体而言,它能够对学生的偏激心理给予纠正,对学生的放纵心性进行约束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个体在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与责任,激发他们刻苦学习,不怕挫折,积极进取,在服务与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完成个体教化。可以说,培养人的德行是教育的根本,更是职业教育必须关注的内容。尤其自1999年高职教育规模扩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化是所有教育者必须承担的责任。高职教育的文化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境界的重要因素,具有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

其次,高职教育文化具有校内外的协调功能。高职文化能够把不同的个体凝聚在共同的文化氛围中,从而形成积极的感召力和向心力。个体之间有力的凝聚是因为通过文化的功能实现了最佳的协调效用。高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能够满足社会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的职业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协调方面,高职教育的文化因素发挥了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符的作用。高职教育可以发挥文化因素的协调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在变中把握不变的规律,实现院校资源的优化配置。

再次,高职教育文化具有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功能。德育教化是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专业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因此,“知行合一”与“道器合一”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特色文化精神。高职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是一线企业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将技术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是专业素养提升的直接显现。高职教育能够加强校园环境及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学生动手实践的模拟空间;能够注重专业特点,借鉴企业中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规章,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能够在文化理念与外在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的共同进步中,通过主客体之间的文化互动完成技术创新等。这些都将促进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

四、高职教育文化的建设

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教育文化的引领。作为历史的沉淀,高职教育文化应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追溯其存在的渊源、方式和价值,同时更要思考现实高职教育文化建设的开拓与发展。教育部曾多次提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重视特色文化建设,坚持内涵建设、人文环境建设、质量建设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文化建设等原则。而这些原则的具体文化建设即是知文化、器文化、行文化和道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其中含有技能技巧的理性追求、经世济用的人文情怀以及时效共赢的经济理念,凝练了高职院校的文化精神,在育人过程中实现了个性与共性、专业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知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结合院校特点和教学对象的个体特征,在教学实践及文化活动中引导、熏陶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人文情怀。通过理想信念、专业理论和学习经验的传授与交流等知文化建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职业人格的形成。精神境界就体现在人对功利与非功利之间的抉择方面。职业专业的特点具有功利性倾向,但教育使这种功利性转化和淡化,让人在有所作为的过程中避免急功近利,为集体、国家乃至于全人类的长远利益着想,这是一种大爱的精神境界,是知文化中不可缺失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国文化中显著的人生价值特点。

在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注重基础的物质文化建设。如在高职院校的校园规划中有可供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实训基地及综合物资储备;在学校中有模范人物雕塑、图片及激励学生奋进的箴言等;在技能操作方面,可以通过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在器文化建设中,更要注重物质实效性与精神审美性的统一,充分调动师生积极参与,科学、合理地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加强图书馆与校园信息化等优质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积极效用。

在行文化建设方面,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器文化与知文化基础上的实践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有效行为,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性,实现的是以就业为导向、高素质技能人才“零距离”上岗的目的。因此,学生需要了解企业制度、操作流程及行为要求等职业规则,学校应在实训中将可融入教学建设的有效企业模式选择性地吸收到学校的管理规范中,使学生能够在校园学习的环境中接近和熟悉未来职业的工作原则,形成积极的职业意识,有效缩短学生与员工之间身份转换的适应时间。因此,行文化在处理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中,要有效地运用企业中的各种文化资源实现高职院校特色的育人培养。

道文化是前三种文化建设的交融发展与升华。在知文化、器文化基础上把握技术的内在本质、规律,并在行文化实践中融入自我领悟而将之运用自如,并能够开创出新的认知,走向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的道路,这便进入了道文化的境地。道文化的提升又进一步丰富了知文化的内容和体认,继而又推进了器文化与行文化的发展。可以说,依据高职文化要素所展开的四种文化建设应彼此渗透、互相促进融通。道文化建设是师生素养、院校精神、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及技术创新等各方面的综合提升,是多种文化要素的复杂交融。

综上所述,知文化、行文化、道文化和器文化是高职文化建设中的关键要素,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德育教化功能、校内外协调功能及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功能,培养出具有“知行合一”的高素养与“道器合一”的高技能相统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从而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谦让
让我把幸福告诉你们
桂花
爱哭的我
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家
我的妈妈
奥斯塔河谷——理智的超越
家的火爆与温馨
我爱妈妈
夏天
我会煮饭了
美味佳肴
我学会了缝袜子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坚守传统文化精神
单位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刑法论文(1)
完善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刑法论文(1)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计算机犯罪浅析刑法论文(1)
预防职务犯罪要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刑法论文(1)
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与旅游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教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和思考
《颐和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母鸡》一课想到的
《颐和园》设计
《母鸡》教学案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思考
《颐和园》教学思考(推门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母鸡》教学思考(推门课)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