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图式理论与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导入设计

关于图式理论与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导入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图式理论与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导入设计

"

论文摘要: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图式理论解释听说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导入设计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听说教学导入设计,可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图式理论;听说教学;导入设计

现行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即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可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多沿用“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布置作业”的模式。也就是说,大多数高职英语教师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从根本上泯灭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剥夺了进行语言实践的权利和机会,很难实现《基本要求》所提出的目标,这种费时而又低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改变滞后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自主性不强的现状,教师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听说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听说活动中有效地学到并运用新知识。笔者借助图式理论在听说活动中呈现新知识的积极作用,从导入新课环节的设计入手,在教学上做尝试性的突破。

一、图式的概念

图式是指人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或背景知识。人获得的知识并不是杂乱无序地贮存在人脑中,而是围绕某个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的一定的知识网络结构。比如人们见到某种花卉,依据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背景知识,就很快想起花的名称、特性及与其相关的知识。

图式(schema)的提法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Kant的著作,他认为图式是大脑的呈现。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 认为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应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人在回忆时,图式帮助记忆检索。按照美国人工智能专家D.Rumelhart 的观点:图式就是积聚在一起的知识单元,是认知的建筑积块。

二、图式理论解读听说过程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信息(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原有的信息图式。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根据该理论,听说过程首先是信息输入,然后听说者在自己头脑贮存的信息中寻找能够匹配输入信息的图式。当这些图式找到以后,听说者就产生了理解,否则就不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例如听到“大跃进,大炼钢铁”等词时,现在的小学生对每个字都能听懂,却不懂是什么意思,而五六十岁的人马上能明白这些词语所传达的意思。原因是前者头脑中没有相关的图式,而后者则有(大多数人还有亲身的经历)。

听的过程主要有两种输入信息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是听者运用其背景知识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推测或假设,然后根据信息不断向下推进,以达到对自己的预测或假设的确认,这是信息选择和匹配的过程;“自下而上”则是通过对音素、词汇、句法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单词、句子和语篇的意思,这是一个图式的补缺过程。如果听是信息输入和解码的理解过程,那么说则是信息输出和编码的表述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首先听者把输入的信息和大脑中原有的图式相匹配,即听明白对方的话语,然后根据记忆中相应的语言图式,做出言语反应。依据答复,对方开始输入新的信息,匹配新的图式,新一轮的会话又开始了。例如,一个电话对话。

Secretory:Good morning,Michael Wang’s office. Who’s speaking?

Man:Good morning,Oliver Tong from Angel Toy.

Secretory:Mr. Tong,How can I help you?

Man:…

当Man 听到“Good morning,Michael Wang’s office. Who’s speaking?”时,这些言语信息就激活了其大脑里原有的电话常用语的图式,他知道接电话的一方是在Micheal Wang’s office——这正是他要找的地方,便做出相应的答复。Secretory 听到答语,其大脑里出现相关的记忆图式,明白来自Angel Toy 公司的Oliver Tong 要找Michael Wang,其大脑建立新的相关的图式,所以有了新信息的输出:How can I help you?

一次成功的会话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通过语言来激活对方原有记忆图式的过程,对原有的认知图式进行补缺整合形成新的图式贮存起来,再作出相应的回答以刺激对方原有的认知图式(信息输入→ 解码→ 信息输出→ 编码 →信息输入→…),循环往复,向前推进,直至交际会话目的结束。

三、图式理论指导听说教学导入设计

如何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步,对每节课的教学导入进行认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利用图式理论指导听说教学导入的设计呢?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一接触到新知识就能很快而又正确地理解其意思,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具备与新知识相应的图式;二是在新知识导入过程中能成功地激活这些图式。大专生已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了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背景知识和经验。他们目前使用的新视野视听说教材多以日常生活题材为主,如打电话、旅行、饮食等,对于这些题材,学生们大脑中已存有相应的图式,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如何激活它们,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师在设计导入这一环节时必须考虑到的。

关于图式的激活,Anderson和Pearson提出了三个假设。第一个假设:由图式相关的任何一个连词联想到整个图式。在新材料中,一些单词、词组甚至练习的题目都会暗示某个图式,如果学生能捕捉到并利用这些信息,其大脑中相关图式就被激活,从而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奥巴马这个人名可使学生想到美国第44任总统的图式。第二个假设:当两个或更多的刺激物被提到时,整个图式被激活,学生会由此想起不同的几个相关的图式。如,当听到resume和candidate这两个词时,学生会联想到graduate,job interview,the employer等几个图式。如果材料提到更多的词,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作者所提到处的那个图式。如上述新材料中除了给出resume和candidate外,还给了appearance,personality,qualification等单词,那么关于工作面试的图式被激活了。第三个假设:图式被激活后,能使学生联想到组成该图式的某些成分。如工作面试的图式被激活后,学生就会联想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组成部分,如major,past experience,interests,position,income等,这样能对新材料进行预测。 "

根据图式激活的假设,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听说活动来导入新课,激活学生原有的图式,帮助他们把相关的背景知识与听说材料中的新信息联系起来,启发和引导他们对信息的分析和推理,建立新的背景知识(新图式)。这一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处理新信息的认知水平和听说交际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很快进入最佳状态。

四、图式理论实践于听说教学导入设计

1.温故而知新 2.问题导入

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这些问题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新的信息创造条件。如在教商务英语视听说第五单元Business Travel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

T:

(1)Do you like traveling?

T:

(2)Which form of transport would you like to travel by? Why?

T:

(3)And which one do you want to choose for your business travel if you are a businessman? Why?

几乎所有的学生选择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是By plane.Because it is faster and more comfortable than any other form of transport. It can save a lot of time.

T:

(4)Have you ever taken a plane?

学生回答:No,never.

T:

(5)Can you guess or imagine how to enquire about flight and how to book airplane ticket?

T:…Now listen to a dialogue first,then let’s find the answer from it together.

3.角色扮演

打电话是学生最熟悉的交流方式,他们曾学过用英语打电话的句式结构。商务英语视听说第三单元On the Phone进一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打电话技巧和在商务方面的电话用语。通过role-play 激活学生原有的打电话图式,在老师的启迪下,学生们学会不断修正和扩大新的图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打电话:朋友之间的电话;亲人之间的电话;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电话;老板与员工之间以及同事之间的电话。许多学生都在操练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电话对话时遇到困难,老师及时调用图式帮助学生填补这些信息空当,使学生基本能将电话对话进行到底(即基本掌握新的知识结构)。

4.视频或录像 5.介绍背景知识

五、结束语

5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图式型”的新课导入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都比入学时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笔者每个学期也因此获得每个班学生给予的95分的好评。学生的背景知识即原有的图式会影响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如果学生不具备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运用不适当的图式,理解就会受阻或被误导。相反,学生原有相关的图式越多,越有利于建立更多的新图式,形成良性循环。[8]教师应利用图式理论来设计新课的导入,激活学生的知识背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听说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彩排
虚惊一场
玩呼拉圈
我发现了运动的好处
做水果拼盘
爱满人间
让我后悔的一件事
赶鸭(二)
制作水果拼盘
捆香肠
给狗狗铺窝窝
旋转呼拉圈
打冰仗
过节
畅游花果山
浅议关于提高高职双语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问题探讨及应用
浅谈地方文化课程与高职文秘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关系研究
浅谈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
试析加强当前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建设问题的思考
浅谈新时期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思路研究
探析高职高专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改革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浅谈中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面向专项技能培养的工程造价课程模式研究
试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简析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化志愿者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浅谈与专业结合的高职数学课程建设新途径
试析国内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研究述评
浅论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制度安排
《秋天》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之二
《秋天》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之三
《锄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秋天》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
《锄禾》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