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创造力培养的再思考

试析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创造力培养的再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创造力培养的再思考

"

论文摘要:就目前对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创造力培养存在的一些观念误区进行了分析,对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真正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根基和源泉是消费者,是源于对消费者核心价值诉求的深刻把握。而引导消费需求,表达出对文化、价值观和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关注,更是服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就如何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市场素养的培养贯彻这一理念做了一定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创造力;培养

一、目前对服装设计师创造力认识的误区

(一)“创造力”与消费者无关,重要的是设计师的“才华”和“个性”

中国目前每年举办的各种服装节、服装博览会、服装设计大赛此起彼伏。在接二连三的流行趋势发布会和T台秀上,似乎具有“创造力”的设计师大有人在,奇特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夸张的饰品、古怪的材料,尽显自己的艺术才华,一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做派。这些年下来,做秀成名者不少,甚至出现了做秀大师,但其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几乎没有,于是时隔不久,许多品牌、设计师由于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在热闹几年之后便无声无息,甚至无奈地退出了服装界,T台表演的辉煌与市场产品的黯淡同时存在的现象屡见不鲜。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设计师没能很好地理解创造力的本质,不尊重生活,曲解服装设计的本质。设计师们没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进行艰苦的积累,研究如何真正提高品牌的附加值,真正得到市场的认可。而是本末倒置,轻本质而重形式,轻为市场和消费者创造价值而重个人功利。这种对创造力的浅薄认识,不尊重市场规律的后果,必然是被市场所抛弃。

诚然,为创建和推广品牌,宣传企业理念、展示设计师的创造力而进行T台表演是必要的,甚至T台表演可以更夸张、更艺术化,但这种创造力,其传达的理念和定位必须与其市场产品设计思想和市场定位相一致,否则这种创造力的表现是无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无助于品牌的树立,甚至有害。因为服装首先是具有设计意味的商品,而不是完全摆脱实用功能的束缚来追求精神人格自由的艺术品。只能做秀,没有市场份额的创造力,不是真正的创造力。

(二)会模仿和抄袭,就是“创造力”

当以哗众取宠之态冠以个性创造之名的“创造力”遭到市场否定后,似乎又有另一种论调:现在资讯如此发达,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品牌发布的最新流行趋势,马上就能掌握到,何须标新立异,什么服装好卖就跟着设计什么服装,只管模仿和抄袭就是,只要能赚到钱,就是最好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目前市场上服装品牌目不暇接,但风格、设计都似曾相识,大同小异,缺乏个性,毫无新意。市场一流行什么,就一哄而上,定位摇摆混乱,品牌个性更是荡然无存。正是由于对创造力的另一种歪曲理解,从而在设计中容易表现出盲从和幼稚,表现出囫囵吞枣、生搬硬套和引进以后的不吸收、不消化。视巴黎、米兰等地为服装业的圣地,奉行彻底的拿来主义,甚至全盘照搬照抄,缺乏对国内外服装市场的宏观把控和全盘考虑,丧失了对自身品牌如何走出特色的深度思考和研究。这不仅造成市场竞争的无序混乱,而且很难在竞争中形成强势品牌。

二、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真正内涵

(一)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根基是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诉求。创造的确切定义众说纷纭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创造的定义侧重点有所差异,但是基本涵义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确认,站在服装设计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服装设计师的创造力,创造力应该包括设计的独特性、新颖性和设计对社会创造的整体价值和利益这两部分。其中对社会创造的整体价值和利益更为重要,其直接的体现就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价值的判断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也就是说,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根基和源泉是消费者,是源于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诉求。

目前,中国高职服装设计教育中有一部分人对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一些学校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设计的新颖性、独特性,认为这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误把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创造力理解为设计师个人的自我表达和发挥,我行我素,不知道为谁而创造,自然更关注的是设计师自我个性的张扬,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其设计的服装显然难以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因此也不可能被消费者接受,为社会创造整体价值和利益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力。一些学校在教学中又走入另一极端,片面理解设计与市场相结合的关系,反对学生适当的个性表达,而鼓励学生“勇敢”地、肆意地、不解其意、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一些世界著名品牌的设计抄袭模仿,使得对国外设计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模仿、借鉴只能停留在形式上和表面上的。

世界著名品牌设计的新颖性和独特性之所以被接受,恰恰是因为这些新颖性和独特性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更主要的抓住了消费者内在核心价值诉求。是在认真研究消费者需求、研究市场的基础上的完美表现。

(二)服装设计师的创造力具有引导消费的社会责任。服装设计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的创造,因而从更高层次来说,设计创造的价值比价格更重要。诚然,正如一再强调的,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根基和源泉是消费者的需求,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但是,进一步分析,这种能为社会创造整体价值和利益的创造力,不是对消费者需求欲望的简单迎合,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服装设计师,引导消费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当前“娱乐”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下,设计中的低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表现出视暴露为性感、把肉麻当幽默的倾向。粗陋的搭配被解释为个性的张扬,浅薄的裸露被宣扬成提前与国际化接轨,片面追求感官的愉悦性。在当代生活更加崇尚和迷恋形象或影像的时代,往往把刺激、吸引眼球作为设计的关键,它尽管在形式上逐新猎奇,但在实际上却与真正的创新无缘。这种设计是对文化的一种嘲弄,是不符合时代精神和追求的。诚然,在当今如此快节奏时代,让人在消遣、娱乐之中获得轻松和愉快,当然是一种合理的要求。但是,如果只是毫无节制地放纵,也只能带来消极的后果,那就是尊严感、崇高感和责任感的丧失。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是高的,但对于人文关怀、精神价值的“配置”,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往往是失效的。因此,具有真正创造力的设计不仅仅是在款式、色彩、面料等方面有所创新,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于情感价值和精神内涵的探求,引导消费欲望,表现出对文化、价值和人类命运的深刻理解和关注。 "

三、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专业素养的培养

把专业素养认为就是有关服装方面的讯息和知识,这种理解是比较狭隘的。许多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是,眼界不够开阔,知识面过窄,只关注有关服装方面的知识和讯息,缺乏对各类艺术、各设计门类的学习、理解和领悟,这将极大地限制其创造力的培养。假设三宅一生对音乐很迟钝,恐怕很难在服装中把条纹图案运用得如此有节奏感,如果伊夫·圣洛朗对绘画一窍不通,其70年代和90年代分别以蒙特里安和梵高作品为主要元素设计的服装,不可能得到社会如此高的评价和赞赏。各类艺术、各个设计门类都是专业素养的一部分,学会触类旁通是我们真正提高专业素养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对各类艺术、各个设计门类的学习和欣赏。以线在服装中的运用为例,除去一些经典的服装范例外,可以将绘画、建筑、雕塑、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中线的运用极为出色的经典之作展示给学生,组织大家进行分析、讨论,甚至辩论,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方面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主导,同时,学生在认真的思考和激烈的讨论中对线的特色、韵味等会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通过对相关艺术、设计门类的学习、欣赏,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层面,提高审美情趣,提升他们观察世界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吸收有益而积极的思想,进而达至个人胸怀和素养的升华,其创造力也必然会达至一个新的境地。

(二)人文素养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教学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因此,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同时更要加强学生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的眼光放得足够长远,而这无穷的宝藏,必将成为其创造力无穷的源泉。“也许未来就在眼前,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只有能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而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后,更进一步认到,这些人文“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即对“人”的关怀,而这恰恰是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设计师最重要的情怀。而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一个具有引导作用的设计,将成为设计师的终极使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的这句话大约该是最好的注解。这就要求我们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老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并有意识地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整个的教学当中去。从学生入学之时起,就不断灌输这种思想和理念,帮助他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不断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由此养成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贯穿到他的整个人生过程。

(三)产品开发素养的培养

服装既然是一种商品,就必须遵循商品的一般规律。服装产品开发是一套机制,是一个体系具有完整的流程。从产品策划、设计、生产到穿在消费者身上,产品设计开发才是真正意义的完成。要防止只能做秀,没有市场份额的创造力,首先需要把服装设计教育方向转变为以实验、研究、开发为中心,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运作的过程中,专业课程的设置以课题为中心展开,通过市场个案教学,使学生通过真枪实干,掌握品牌服装的设计运作程序、规律和方法。

以《服装专题设计》课程为例,课题是为某品牌进行某季度新产品开发。该课题必须与相关企业联系,参与该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工作。要求学生分成几个设计小组,各自向企业交出一份完整的新产品开发方案。首先,在企业的配合和帮助下,老师首先带领学生通过公司人员讲解、亲身去卖场调查、广泛查找相关资料等方法,对品牌的定位、风格、受众人群、产品分类、价格、营销手段、销售情况及其市场其它竞争品牌等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撰写品牌分析报告。接着制定企划方案,内容包括下一季新产品的色系方案,面料方案、风格主题等。随后进入产品开发设计阶段,提交款式分类表,画出效果图和款式结构图,把整套方案交给企业后,由企业决定选择录用。学生通过跟单形式进入产品生产阶段,了解整个生产过程,最终跟进产品的成列与销售工作。最后,课程的总结也是关键。通过企业人员的评判,老师的提示,逐个环节认真分析,总结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好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最终提交总结报告。通过这样的实战演练,使学生对服装市场的理解更加深入,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宽广的视野,激发更加激昂的创造力。

四、结语

我们有责任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服装设计师创造力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强烈意识,并使他们将实现具有引导消费欲望的设计作为自己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最终为社会输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正有创造力的优秀服装设计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下棋
第一次升国旗
扫墓
下象棋
别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
立秋
我和麻雀的故事
新时代的中国龙
草,我不喜欢你
第一次包饺子
游航天奇观
我的烦恼
铅笔刨刀
蚂蚁搬家
买书
关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就业导向的两年制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路径探讨
浅论就业导向下的大学生知识能力现状调查
论析就业导向下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措施
浅论面向市场建立国有企业现代教育制度
突出就业导向的中职校园文化特色构建
有关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策略选择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
试论就业导向职教模式增强学生谋生创业能力
论析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浅析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
痛并快乐着:苏轼艺术人生
《定风波》赏析
再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苏轼之《念奴娇·赤壁怀古》
也无风雨也无晴──从《定风波》看苏轼词的旷达风格
苏轼《定风波》赏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
豪杰知多少──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赤壁之谜
苏轼生平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
知识分子心灵挣扎的轨迹──从暴露美学重读苏词《赤壁怀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小议
名人点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