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1
简析武警擒敌术“打练结合”模式的建立
"
论文摘要:“打练结合”就是把现代散打技术、传统武术与武警擒敌术基本技法、基本动作和应用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武警官兵实战对抗能力的训练及实践过程。探讨“打练结合”向武警官兵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转化形式,有利于擒敌术基本技法和基本动作中隐含的技击动作,还能为擒敌术的发展提供教学素材,这对武警擒敌术的教学与训练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武警;擒敌术;打练结合;模式
擒敌术,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建以来结合部队任务,历经几代官兵从不同的任务情况中用血水与汗水所总结出来的产物,也是武警部队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
武警擒敌术是由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散打技术演变而来的由武警官兵共同学习的格斗术。擒敌术作为武警部队官兵日常训练的的一部分,其技术体系更多地吸取了传统武术技法的精华,即把武术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招法提炼出来,以求快速击中击倒或摔倒对手。但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擒敌术与国外的搏击术相比较显得太文气、力不从心。虽然练得很规范、做得很标准,但是在关键时候却派不上用场成了当前制约部队实战能力的“瓶颈”问题。为此笔者向广大基层官兵提出了继承传统技法的“打练结合”观念。
一、正确理解“打练结合”
(一)“打练结合”的概念
简而言之,“打练结合”就是把现代散打技术与武术功力练习、技击组合练习和套路练习结合起来运用到擒敌术训练中去,提高广大官兵实战对抗能力的训练及实践过程。“打”是对抗能力的表现,“练”是提高对抗能力的练习方法、过程。打和练是相辅相成的,练为了打,打体现练。
(二)“打练结合”的提出
为解决擒敌术训练与实战分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打练结合”的发展模式,并进行了—些积极的尝试。在此思潮影响下,官兵参与对抗的热情空前的高涨,充分的发挥了官兵们的训练热情的同时大大的提升了官兵实战对抗的能力。擒敌术虽然与散打有着不同的概念,前者为了实战,后者为了竞技。但是其内在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使官兵能正确的认识到“实战”与“竞技”的内在联系。那么什么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呢?这就是——“技击(实战)”这一价值目标的认同。通过套路实战对抗练习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功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官兵们的技击意识从而逐步过渡到拆招、喂招,以至真正的实战。
(三)“打练结合”的意义
“打练结合”是中国武术的特色,这一文化模式包含着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民俗心理。如果抛开“打练结合”,仅“打”不‘练”的话,在技术体系将难以得到传统武术文化的丰富滋养;仅“练”不“打”的话,也将逐渐失去对武术技击的诠释。探讨武警擒敌术“打练结合”向实战的转化形式有利于挖掘擒敌术传统训练中隐含的技击动作,还能为擒敌术的发展提供技术素材,这对武警擒敌术的教学与训练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擒敌术的概念及现状
(一)什么是擒敌术
擒敌术,是综合运用踢、打、摔、擒等动作,以徒手或利用就便器材、警械制服敌手的一种技术。是武警部队的特色、传统训练课目,也是单兵训练的重点、难点之一,具有动作实用、简练易学、对抗性强等特点,在武警官兵执行各类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与训练现状
1、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陈旧严重的制约了擒敌术训练的发展,器械、器材的保障落后更加阻滞了官兵训练擒敌术的热情。
2、训练现状
多数官兵把擒敌术训练当成了表演训练,只注重练为看、练为考。没有将擒敌术练为战的精要发扬光大。
(三)练与战的纠结
擒敌术是把传统武术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招法提炼出来并加以继承和发扬,但从现在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官兵们虽然都知道运用“远踢、近打、贴身摔”的方法来击打对方,但是一旦遇有情况就不知从何做起,手忙脚乱。其攻防方法运用表现为招法零碎、单一,其自身整体表现为身体与四肢分家,内在的精、气、神与身法、步法、手法组成的攻防方法不统一因而技击效果不理想,甚至容易被对方攻击。
三、关于“打”与“练”的方法
由于脱离传统武术技法中的理、法、术功的内容以及传统方法准则攻防招法、变化运用的法则,因而受到很多人的质疑,更多的人认为目前擒敌术缺乏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很多官兵只经过短期的强化训练就想在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完成任务,其结果是官兵在实战中技战术运用不合理,常常只能以多胜少或者身受重伤。不但不能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从而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伤害或亡人。
(一)功力练习
武警擒敌术与中国武术散打一样应该既有灵活有效的“远踢、近打、贴身摔”技术,又有合理运用规则重创对手的杀手锏(绝活)。为此建议武警官兵进行武术功力练习。所谓武术功力,是指通过武术功法练习所获得的运动能力和专门技能所达到的程度,擒敌术训练亦是如此,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功力水平。要合理选择功法项目,练习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与现代散打速度、力量、灵敏等技、战术配合起来进行训练,使擒敌术训练与现代散打训练完美的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二)组合练习
关于组合练习,就是把擒敌术中简单实用并与散打技术贴近的招术拆解组合进行练习。—是练习者把从擒敌拳和散打中优秀的动作进行演练,并运用于散打实践,结果屡试不爽。动作的编排不能死板教条,组合练习实践过程要灵活机动。
四、结论
只有深入研究和继承传统武术技法,把现代散打技术与传擒敌术技法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创出有武警部队特色的擒敌术。“打练结合”并非否定当前擒敌术的发展模式,而是论证擒敌术的发展应有多种模式,既应有分离的,也应有整合的。届时,让我们期待着中国武警擒敌术的腾飞,期待着擒敌术发展模式多元时代的到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姐姐=?
- 感谢父母
- 他和她
- 我
- 小书迷
- 窗边的小豆豆——退学原因
- 默默无闻的杜鹃花
- 我是“书虫”
-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 窗边的小豆豆——健康树皮
- 我和同学闹矛盾
- 我的同桌
- 爱笑的比比
- 小酒窝,长睫毛
- 我的姑姑
- “后主义”与启蒙
- 狂欢节与跑马场——当代消费冲动与休闲景观
-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轴心
- 大众时代的时尚迷狂
- “万里长城建造时”--卡夫卡的中国神
- 多元论、终极差异与社会的基本共识
- 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论纲
- 天地大舞台——解析义和团运动戏剧性格的启示
- 公共领域
- 反恐与美国霸权
-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
- 东亚意识与和合精神
- 《白银资本》研究综述
- 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 展示中国文化发展现状,开拓文化产业研究新境
- 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 《滕王阁序》教案
- 语文教案-《荷花淀》
- 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 语文教案-边城教案
- 3、荷花淀
- 语文教案-《我的母亲》
- 咬文嚼字
- 语文教案-前赤壁赋
- 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 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 语文教案-《故乡的榕树》
- 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 语文教案-《长江三峡》教案
- 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