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特色

关于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特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2

关于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特色

"

论文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特色课程是专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服装工艺》课程作为高职教学《服装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在高职教学中的适应性是本文探究的起源。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色;教学适应性

一、“服装工艺”课程的定位与作用

《服装工艺》在服装专业领域是属于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就服装工艺的本质而言,它是选用一定的材料,依照预想的造型和结构分解,通过特定的工艺制作手段和工艺流程得以完成的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创造性活动。

《服装工艺》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是与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并重的三门主干核心专业课程。三门专业课程呈纵向关联、横向交叉的服装专业知识体系。服装设计课程侧重于服装款式造型的构思与创作,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主体为服装款式造型进行内在的结构解剖,而服装工艺课程则是在“忠实于”服装款式造型原创的规则下,依据服装结构设计的平面分解图,运用符合款式造型和材料特性的制作手段及工艺方法将平面的原创转变为立体成衣的过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它的“忠实于原创”仅是一种理想的设定,更重要的是在成衣的实现过程中不断加入二度创作元素,使之最终的作品在“忠实”的前提下,更臻完美。换言之,《服装工艺》课程是在实现自身功能的环境中融进再创作,这样的再创作不是随意与被动的,而是其与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纵向关联、横向交叉的知识体系所必然的、内在的逻辑反映。

服装权威专家李当歧这样阐述服装艺术与技术相交融的关系:“服装设计离不开巧妙的裁剪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技术,而且确有很多情况是从服装制作中或制作的经验中获得设计灵感的,另外设计意图的实现,主要靠裁剪和制作工艺,设计灵感必须通过具体的制作工艺才能最终完善和完成。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裁剪和制作工艺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

因此我们说:《服装工艺》课程不只仅仅是“忠实于”服装平面效果图的立体化、成衣化,它更注重服装“生命”的表达与内涵的实现。简而言之,仅从服装上线迹明暗、缝线间距、是否锁边、滚边、折边宽度、口袋形状、拉链的配套、面料的厚薄、相异面料的拼接等服装上任何细节的处理与细微的变化都会演绎出不同的服装时尚与品牌风格。《服装工艺》课程的归结点是使学习服装专业的学生认识并熟练掌握其艺术和技术两者相统一的特征。这样的专业元认知对于每一个学习服装专业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少的。

二、艺术与技术相融、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并重

高职教育无疑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服装工艺》课程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合,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课程特点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服装工艺》课程属于实用性的工艺美术范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表达化,具有一般实用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共性,其内容与形式及表达方式又具自身的特性。“服装工艺”课程的根源就建立在艺术与技术完美的结合点上,其课程必须将创意思维与制衣技术合而为一才会充满生命力。高职教学是一项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活动,更具有培养专业人才途径和方法探索与创新的使命。《服装工艺》课程在专业教学实践中走出艺术与技术相融、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并重的特色。不仅是服装专业与《服装工艺》课程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是更广泛地承担起高职教育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职责。

对于艺术与技术相融、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并重在服装专业中的教学理念应是什么呢?服装教育专家王新元有着精辟的论述:“服装是一门十分特殊的学科,既强调艺术性,又强调实用性,不是纯理论研究,不是孤芳自赏式的艺术创造,而是想象力、实用性、市场化的综合。在性质上,它接近实用艺术,学生既要有‘天马行空’式的思维,又得有实实在在的'地面'行走能力。服装专业的教学要兼顾艺术和技术。没有想象力的教学培养的是工匠,没有动手能力的教学培养的是纸上谈兵的书生,工匠不能成为艺术家,书生不能成为市场上的强者。”

三、课程的教学适应性

1.课程教学设计的适应性。作为《服装专业》专业的主干与核心课程之一,《服装工艺》课程设计遵循高职教育的特性,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大纲齐备、知识结构完整、教学内容新颖、课程目标明确,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合一。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兼艺术创造和技术实践的双重性。课程教学与课程考核评价既符合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又体现职业能力的艺术专业性、技术实用性,岗位应用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开“艺术与技术融一体”的服装专业教学先行之步。

2.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服装工艺》课程注重为学习对象创造有效性学习的环境。以“够用、实用、迁移、发展”为理念,以领悟概念、归纳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应用为路径;以彰显个性、灵活多样为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重在艺术与技术两者节拍的娴熟,特别是在成衣化与立体化的过程中二度再创作空间的把握;对材料、工艺、修饰三者的艺术处理;对平面纸样与立体效果转换;试样与成品的递进;款式造型与人体规格的关系等知识的累积中,成为具有成衣制作、工艺分析、服装样板设计、服装样衣的审视与修正、服装CAD技术等的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服装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教育目标、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三结合。《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适应性培养与孕育的学生被行业广泛认可。驰骋于服装“广阔天地”的全国十佳设计师、中法合资浙江巴贝服装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胡继华;北京市十佳青年、北京“杰西卡”服装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印柏林等都是得益于服装艺术与技术熏陶的学生。

3.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岗位需求的适应性。在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服装”已作为一定时代经济与文化的“代言人”。它与人们的生活与社会活动有着十分密切、广泛而深刻的关系,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社会效益和影响作用已日渐为人们所重视。为此,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其显著表现在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上,如服装CAD的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样板设计、服装样板排料;人体扫描仪的服装人体数据自动采集;服装材料如碳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等不断推陈出新等一系列技术与装备的更新与进步,推动“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必须与之相适应。提高服装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对口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自然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服装工艺》课程之所以强调突出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性,正是基于社会对服装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的不断渐进而顺势而为的举措。

四、结语

《服装工艺》课程在服装特色专业建设中,秉承艺术与技术交融、审美与实用并存、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教学适应性。并以开放的学术姿态,以兼收并蓄且包容的吐故纳新意识,使之与行业发展同步,其蕴含的课程特色所焕发出的生命力在高职教育教学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愈发华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邻居的小鸭
今天我演出
在中期考试的时候
该怎么办
我的婆婆
柿子
做沙画
迎春花
给哨兵叔叔的一封信
架起与书沟通的桥
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快乐的国庆节
老鹰捉小鸡
做面鱼
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乡镇妇女工作优秀事迹
大学生社会实践日志
法院青少年维权岗典型材料
林业部门党委书记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事迹材料
信用社优异员工卓越事迹
柜台销售人员的社会调研实践报告范文
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
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倡议书
2012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水利学院社会实践工作心得体会
车站岗位工作者优秀材料
寒假期间在钢厂的社会实践报告
国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优秀企业党员先进事迹
关于语用移情与文学翻译之异化策略
关于语言能力观对语言测试的影响
关于“文学引路”高级英语教学模式
浅析英汉语非音质音位对比
浅析言语交际中语用移情的策略
普通话口语课的教学设想与安排
关于语用移情在英汉翻译中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
关于构建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浅析‘话语"面面观结构主义到关联理论
英文阅读中的语法分析和逻辑判断浅议
调解的语言艺术
论德语委婉语的语用原则、功能及其构成方式
关于语境构建中人称指示语选择的语用移情与离情
关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试论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练习活动与思维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疑难解析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重点难点讲解
《劝学》语法修辞
《劝学》问题探究
《劝学》写作特色
《劝学》课文评点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多义词辨析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译文
《劝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