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职业教育中实训课程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原则

试论职业教育中实训课程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原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2

试论职业教育中实训课程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原则

"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实训课程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原则

论文摘 要: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实施创新思维和实训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力式。在实训课教学中,淳透着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改变传统的“学”与“教”的方式,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开设实训活动仿佛是一种催化剂,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空间,使学生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训着、探索着、体验着、创造着。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关键是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实训教学是培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

职业教育实训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课程。通过实训活动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学会用探索性,研究性的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训能力。因此,笔者论为职业教育中实训课程对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有着以下培养原则:

1 实训课程学用互动原则

实训课程学用互动原则是以建构项目课程、全面学识理论、教学互动理念和任务开放教育方式为指导,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在实训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实训课程、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相互反馈信息、相互督查改进,相互满足学导要求,教师和实训课程紧紧围绕学生合理要求,借助实训训练平台和面授师生互动平台,对课程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及学法进行优质的辅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使学生既能以较好的成绩通过考试,又能灵活运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力的一种循环双赢多向的培养原则。

坚持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形成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克服学而无用、学而不用的现象。坚持学习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学习。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职业技能与能力的培养,我们以“实用、够用、实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具体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实训课程教师要经常深入社会,走进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把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请进学校,参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的制订。

(2)以思维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优化与综合化。实训课程内容充分要体现职业教学特色,知识结构体系合理,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尽量做到浅显易懂,重点放在理论应用上,突出以思维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特色。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3)以应用为主体加强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特点,教师精心设计实训内容。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否能实现,关键在教师引导学生是否渗透到训练中去。

2 实训课程以人为本原则

实训课程以人为本原则就是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个人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能动性,通过建立覆盖广泛的终身教育体系,着力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全面学习”的社会格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原则,从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看,其思想渊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明确“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表现了对人的作用和价值的重视和肯定。特别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兴起,真正开始了人的自我觉醒、自我发现。

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肯定人的价值,教育的真正目的就在于不断地发现人的价值。承认每个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甚至优秀的潜能,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发掘人的潜能。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需要,各自的兴趣,独特的性格和智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不断地发展人的个性。主张在教育工作中形成一种和谐、协调、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教育氛围,建立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协调合作的人际关系(含师生间、教师间、生生间),始终把学生当作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马克思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从活生生的人,历史行动中的人出发,深刻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真实本质,在最普遍,最一般意义上对以人为本思想作了最根本的规定和最有力的说明。他认为人的本性是以自然本性为基础,以社会本性为主导的两种本性的有机结合。人的全面发展,是体力与脑力的协调发展,人的才能与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要让人的个性充分自由发展。人不是某个超人主宰的附庸式工具,而是人的世界和社会的根本、主体。

科技的加速发展促使社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变革,社会的竞争机制也导致职业变更速度加快,迫使人们从具备单一职业能力向具备多种职业能力演变,从一次性学习向终生学习跃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对技术职业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形势的变化,现代的中等职业,应当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能力发展的专门的教育形式,它应突破传统的一次性终结性教育的局限,为学生打下良好学习基础,使其不仅有能力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现时的需求,而且还使其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本领,以适应职业未来的需要,为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初中高级专门人才”。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成功智力思维理论,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思维尤其是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实训性智力思维,由传统的侧重对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智力评价转变为对学生智力的评价,成其要注重“实训性智力”方面的评价,激励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以教师自身发展为主旨,确立学校是学生、教师、管理者生活、成长和追求发展阵地的思想,全体教师是学校理想和管理策略的决策者、开发者、执行者。

3 实训课程分类指导原则

实训课程分类指导原则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程度学生的分类指导。从学习目标、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做好具体计划,努力创造多种学习条件、学习场所,使人人能够学、人人有所学、人人学有成。在实训课程的具体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情况有差异。如果实施统一的集中辅导形式,势必会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麻烦,而且也会影响效果。所以就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

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当前背景下,学生的差异性更加突现出来,两极分化和分化现象提前,都迫切要求学校教学工作要面对实际,面对生源的实际,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根据“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大力分层递进、分类指导的教学策略。实训表明,分类指导教学的实施,对于推进职业教育整体教学质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其实施的关键是统一教师的思想,树立团队意识和群体的协作意识。目前分类指导教学策略实施已深入人心,并且日益完善,学校要逐步凸显分层推进和分类指导的特色,要求全员参与,明确目标,规范实施,逐步形成“区别对待差异、多元分层递进,以达到统一教学要求和个体优势发展为教学目标”的实训课程分类指导原则。

实训课程分类指导原则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操作模式的统一体。在应用中要做到:

(1)对知识进行“肢解”。 对知识进行“肢解”是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围绕目标,对所教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可供各类学生尝试学习的小知识点,然后按知识的结构顺序,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排列的过程。

(2)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预测。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预测,制订分类指导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分层备课时,必须预测到学生课堂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哪些疑问,教师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对同一知识点分别站在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位置上,进行思考,估测他们各自的思维方式,回答方法,制订相应的指导措施。

(3)容许学生异想天开。当然,无论一个教师如何准备,也难以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中不会提出人意料的问题,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这种思维的暴露,他恰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分层释疑,分类指导提供了素材。

对分层练习进行设计

(4)必须和操作练习紧密结合好。要使分层教学不是空谈,就必须和操作练习紧密结合好,操作练习的设计原则是紧扣大纲,不搞题海战术,一般分为基础性操作练习和提高性操作练习等几个层次,基础性操作练习全体学生都要做,提高性操作练习优等生全做,鼓励中等生做。

4 实训课程与时俱进原则

实训课程与时俱进原则就是着眼于当前知识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特征,不断拓展学习的领域、不断深化学习的内容、不断更新学习的方法在实训中把学习推向新的境界,努力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在教学方法上,课程组着力改变单一性课堂讲授的教学传统套路,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将讲授知识与问题讨论、理论分析、科学研究相结合。在教育技术的运用上,融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长处,组织制作高质量、原创性的多媒体课件,并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板书的示范协作紧密相连,最终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当今世界,人们对技术的认识日趋深化,技术的进步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也愈来愈显著,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要求他们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开始关注他们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素养。职业教育课程标准选取了技术素养中核心的部分—创新精神作为培养的重点,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发挥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优势。通用实训训练课程标准具有“与时俱进,符合国情”的特色,这个特色体现在以下措施中:

(1)与行业企业联合,形成职业标准。以行业企业技术进步为引领,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依托“全国机械职业教育联合会”等行业及地方组织和协会,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广泛调研,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数控技术等重点专业人才的职业标准。

(2)根据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标准,确定出相关专业的人才规格和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行核心专业课程由企业专家与专任教师分段教学的“双师授课法”,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高度吻合。

(3)按照社会标准,形成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按照“用企业专家的眼光审视办学质量,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理念,通过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校企合作开展“顶岗实习”等途径,动态跟踪企业需求和技术进步,改革考核方式,深化“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改革,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4)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贯穿始终,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工作的建设中,充分体现“生产性、先进性、持续性”。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工学结合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2马清华,包相贵.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观念的创新.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

(6),103~105. 4 齐斐.谈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

(2),26~2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6)
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一封信
难忘童年
难忘童年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难忘的童年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难忘童年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难忘的童年
劳动委员竞选发言稿
难忘的童年
难忘童年
难忘童年
难忘童年(3)
砼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对策
常用建筑材料试验与要求
土建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新图集受拉钢筋锚固长度解读
建筑图纸会审要点大全
建筑基础放线放样知识汇总
建筑工程常见疑难问题解答
我学习11G系列图集后的一些认识
结构工程植筋技术规范
浅谈砌体墙的质量问题
钢筋算量中容易漏算的项目汇总
工程深基坑常见支护形式归纳学习
冬季施工方案重点注意事项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经验之谈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难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重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者介绍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目标
《吃水不忘挖井人》美文欣赏:一杯牛奶
《王二小》老师语录
《吃水不忘挖井人》重点问题探究
《王二小》重点字词的意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趣闻故事:助人为乐的毛泽东
《吃水不忘挖井人》随堂练习:巩固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整体阅读感知
《吃水不忘挖井人》美文欣赏:感恩的回报
《王二小》重点字词梳理
《吃水不忘挖井人》随堂练习:提高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趣闻故事:一饭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