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9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

"

[论文摘要]文章以高职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校企合作理论、技能形成过程理论。分析了当前高职产学研基地建设和运行中面临着“基地”建设缺乏政府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基地”建设经费筹集渠道单一等困境。最后,提出了产学研基地建设要构建法律法规的保障机制、构建多元投资结构的投资机制等对策和思路,为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 产学研基地 困境对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高职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阻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其中,高职产学研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高职“基地”建设和运行中的困境,是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理论分析

笔者认为,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校企合作理论和技能形成过程理论。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主要原理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这一理论告诉我们,要想培养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教育必须与生产、科研相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当前,尤其是高职教育,只有建设高质量的“基地”,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校企合作理论。校企合作论理是指校企双方以资源优化整合的方式进行合作,从而达到合作力量“倍增”的目的。合作后,该合作体拥有技术、厂房、设备、市场、信息、人才等综合优势,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合作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双赢结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事实证明:校企合作是高质高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今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出路。而校企共建共创“基地”就是校企合作的一种主要形式。

3.技能形成过程理论。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指通过练习而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它分为认知、联系形成和自动化三个阶段。高职院校建立的“基地”,提供了学生技能形成过程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形成了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教学中推动做的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在“基地”模拟练习和真实性生产环境下的实践练习,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完全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来说,从制度上将教和学、产和学以及做融为一体,有利于技能型人才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技能的培养,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上述“基地”建设理论,不但给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指明了方向,而且说明了现代高职教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必然性,同时,凸显了现代高职教育必须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本质。

二、高职教育“基地”建设和运行中面临的困境

根据“基地”建设的理论,高职“基地”的建设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应该有困境而言,更不应该有大的问题。然而,事实上,不少高职院校却面临着“基地”建设滞后、“基地”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和“基地”建设不到位等实际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基地”建设缺乏政府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国家对开展产学合作和“基地”建设的方针是明确的,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法律法规,从而影响了高职“基地”建设工作的开展,很多情况下还只是学校一头热,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广泛参与及支持还远远落不到实处。如政府没有更多地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知识产权以及政策上的优惠和鼓励,导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2.“基地”建设经费筹集的渠道单一。目前,我国不少高职院校“基地”建设资金都是由高校自己筹集的,但由于“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量大,而高校的资金筹集能力又十分有限,造成不少的“基地”建设滞后或不理想、不规范,导致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基地”的生产设备简单、陈旧、落后,或数量少,不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更缺少真实性的顶岗实习,且教学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技术含量与职业岗位群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差甚远。至今,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基地”建设仍达不到教学要求,严重地影响着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高职产学研基地建设,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参与,只依靠学校自己单独建设,是难以完成的,即使勉强建立起来,也难以满足教学、生产与科研发展的需要。因为“基地”建设需要花费的经费是巨大的,不但需要大量建设资金,更需要增添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大量设备和技能指导教师,而这一切,光靠学校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3.“基地”中现有设备利用率普遍不高。如上所述,由于不少“基地”建设缺少企业的参与及合作,因此,所配置的设备或是考虑不周,或是不够先进,不能达到既用于教学,又能用于生产与科研的目的,造成设备利用率不高,有时甚至出现设备闲置或效率低下的情况。如有的“基地”存在着设备只能用于教学,根本无法进行生产和科研,教学、生产和科研设备使用上存在着矛盾,不能充分发挥生产和科研方面的作用。学生在这样的实训基地实习,很难得到真正的锻炼,也很难达到技能训练的要求,使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更缺少开拓创新精神;而在有些高校“基地”中,把好的设备只用于生产,不能用于教学与科研,使教学与科研需求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训练,也达不到教学要求,训练的实战性也会大打折扣。

4.“基地”实训运行成本高。由于学生的实习作品不是真正的企业产品,实习用完后都当做消耗品处理掉,计入学生的实习成本。因此,“基地”的日常运行成本非常高,如数控模具类(机械类)工夹量刃辅具、材料、水电费等的日常高额开支,令高职院校领导望而生畏,这种开支对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是难以承受的。因为,据有关专家统计,高职院校的生均培养经费投入应是普通高校的2.5~2.7倍,但在实际运作中,高职院校下拨的生均培养经费远比普通高校少。因此,有些高职院校“基地”中出现了部分设备不敢给学生用或尽量少用,有些设备甚至成了学校的“摆设”;有些“基地”在建成初期时,设备等在国内是领先的,但由于没有“造血功能”,没有及时升级和更新换代,几年运转后就落后了,还需要二次资金投入,造成“基地”实训耗费大,运行成本高,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和良好的运行状态。

5.“基地”没有发挥综合功能的作用。教育部对于新建的产学研基地都要求发挥综合功能,要辐射和惠及周边地区学校和产业部门。但由于高职教育“基地”的建设不规范、不理想,特别是缺少企业的参与,达不到产学研基地建设应有的要求。所以,有些“基地”只能满足自己学生的一般性实习,不能为周边学校或企业提供各种培训或实习服务,没有充分发挥出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也没能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部门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更没有发挥基地的综合功能和作用,从而造成“基地”运行成本高、效率低的被动局面。 "

<>

三、“基地”建设的推进策略

1.构建法律法规的保障机制。要构建有利于产学合作特别是“基地”建设和运行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机制。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推动是“基地”建设的动力来源。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在产学合作特别是“基地”建设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政策的配套能为产学合作特别是“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国家一定要制定配套的法规体系,制定强化行业、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责任的有关政策,用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调整、规范和推动这项工作,并建立较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其次,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有利于加快“基地”建设的步伐。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他们通常采取的经济杠杆有财政、税收、金融等。因此,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对于积极参与“基地”建设的企业,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者通过金融机构设立政策性优惠贷款等;对能为学校提供实训实习场地或支援学校实验实训设备的企业也能给予一定的税收、知识产权以及政策上的优惠和鼓励;对在办学场地、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上能给予企业更多的鼓励措施,从而构建法律法规的保障机制。

2.构建多元投资结构的投资机制。“基地”建设资金光靠高校自身力量投入,不仅困难大,而且也没有必要,学校应本着“不求完全拥有,但求满足需求”的理念,积极构建多元投资结构,开拓投资渠道。 第二,“股份合作”或“分工协作,独立核算”等投资模式。这种投资模式,使校企(所)联合或多所学校与多家企业更大范围联合、校校区域联合变成强强联合的方式,满足了“基地”建设资金的需要。特别是校企(所)联合,则是高职办学本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与企业联合建设,既解决学校资金短缺问题,又可以使师生直接接触和适应生产一线岗位技能,有利于实现能力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这种合作投资模式还可以发挥基地的综合功能,不但能为周边学校或企业提供各种培训或实习服务、科研咨询服务、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服务,还能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真正发挥了基地的综合功能。

第三,直接引入投资。通常由学校提供场地,将有代表性的企业生产线(车间)等引入学校。引进企业投资,目前国内有不少成功的实例,如冠名投资。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茂达能力风暴机器人”实训室、“北京阿奇华东培训中心”、西门子数控技术应用江苏培训中心和SOL IDEAGE 产品技术培训考试中心均是由有关企业投入资金或设备并冠名成立的。海尔集团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投入资金建成了“海尔集团湖北培训中心”。从而既满足学生实训,又实现创收,更可贵的是变“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不但降低了“基地”的运行成本,而且最终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3.构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科研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办学品位、树立良好学风、增强高职办学实力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体现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基地”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平台,从而能吸引企业参与“基地”的建设,更是“基地”展示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和亮点的特色所在。因为,“基地”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扎实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这为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和转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高职院校“基地”建设的设计和定位必须充分体现科研的生产功能。不但要提供科研场地、仪器设备配置等硬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有利于开展科研工作的管理体制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特别是要制定和执行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的政策和措施,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如宁波市教育局为了加大对高校科研成果进行奖励,旨在进一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基地”基本建设,培养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师德高尚的名师队伍,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特设立了科研成果奖,主要是奖励高层次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宁波“基地”为社会、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广泛开展。又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了加快产学研基地的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营造为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服务的氛围,从而使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科研能力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在2008年度宁波市高校科研奖励中,名列市高职院校第一。因此,高职“基地”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场地以及学校的人才优势,将“基地”建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建设高职“基地”,有利于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人才,更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的果园
热闹的新年
快开学了
写三八妇女节的
我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
看烟花
买草莓
同学
眼睛找朋友
校运会
未来的文具盒
一场精彩的比赛
快乐的荡秋千
大熊猫的故事
温暖与爱心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先进团支部事迹材料
直销员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支教组社会实践总结
优秀团干部先进个人事迹报告
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
优秀小学团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2011三下乡社会实践有感
图书馆社会实践总结
中小学骨干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报告
法律咨询社会实践总结
工商银行优秀员工先进事迹
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总结
纪委监察局局长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优质服务标兵推荐材料
政治文化与中国当代文艺学(1)
现代传媒和转型期文化下的汉语诗歌
读费孝通与《乡土中国》(1)
保险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研究(1)
经济责任审计与国家审计(1)
闽南话的咏叹调(1)
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1)
孔孟之间(1)
现行通用审计软件缺陷及其设计观念变革(1)
论词语重叠的意义
文学与玄学·关于《灵山》(1)
翻译:意识形态的建构、解构、重建与解读(1)
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构建(1)
对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运用的再认识(1)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运用(1)
《动物游戏之谜》语言特色
生物是怎样演变的
《动物游戏之谜》课文题解
《动物游戏之谜》重点难点讲解
《动物游戏之谜》学习目标
《动物游戏之谜》结构分析
《动物游戏之谜》问题探究
有趣的“动物语言”
《动物游戏之谜》中心意思
《动物游戏之谜》多音字辨析
动物冬眠之谜
动物也会互助互爱吗
《动物游戏之谜》学法指导
毒不灭、杀不绝的老鼠
《动物游戏之谜》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