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

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浅谈就业导向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存之本

"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就业导向 生存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是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教育类型,它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与提高劳动者素质、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生存问题密切相关。办好高职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特别是高职院校自身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就业导向作为生存、发展的空间。

我国高职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步以来,经过试点、总结,现在已发展到500多所高职院校。是专科教育层次中发展最快的新型教育类型。高职教育在实现我国大众化教育中将担负起重任。

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就高职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许多学校感到招生难、教育难、就业难。高职教育处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境地:一方面,经济建设急需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大有前途;另一方面,与本科院校形成极大反差的招生难,使得高职教育举步维艰。为了使高职教育找准自己的位置,走自我发展之路,本文就高职院校目前的困境、发展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1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虽然晚,但发展却很快,尤其是进入21世纪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而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一直处于平稳向前发展的态势,这“一稳一急”在相互融合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冲撞,使高职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加之科学技术不断革新,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高素质劳动者。而我国培植高职教育的时间较短,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没有积蓄起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条件,自身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特色不明显。

第三、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不清,办学秩序不规范,管理体制不顺。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教育统计中应归类于“5B”,属于技术教育范畴。其教育特点是:“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融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为一体的技术教育”。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与注重学科型教育的本、专科教育不是一种教育类型。目前,人们把高职高专教育联系在一起,个人认为这是不规范的提法。正因为如此,在办学秩序上就显得不规范。比如,不是职业教育类型的本科院校、成人学院、专科学校也在办高职教育;教育管理行政部门把高职教育的管理划归管理普通高校的高教司或高教处,对这样归口本身无异议,关键是对两类不同类型的教育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不同的指导要求。本科、专科教育是学科型教育的两个层次,高职教育是技术教育的类型。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师资要求、教学设备要求、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不进行实质上的区别对待,会或多或少地模糊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社会认可度不高,生源素质较低,教育难度加大。难怪有人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二流教育。

2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

我国在1999年新编的《中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和1838个细类,每一个细类还包含若干个职业岗位,逐步形成以工作性质划分的职能集合群,以知识、能力结构划分的职业集合群,以岗位归类划分的职业岗位群。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会更大,并逐步从以资源导向型为主设置专业向以需求导向型为主设置专业转化。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贴近行业、企业内部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我国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素质普遍不高,仅以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牵弓f作用的制造业为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约70%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需要进口;制造集成芯片的装备85%靠进口。再看生产一线工人的技术状况:我国现有7000万技术工人,高级技师只占0.41%,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35%,初级技工占60%。高级技工与初级技工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反。低技术水平的工人当然难以制造出高技术的装备。我们的工业水平不高,经济效率低下,工艺比较落后,生产管理跟不上,这正是低素质、廉价劳动力导致的结果。高职教育若能切切实实瞄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就能为培养经济建设技术人才作出贡献。

其次,不同教育类型应该有不同的教育职责和教育功能,确立高职教育在技术教育中的位置,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其他类别的高校相比,高职院校没有学科优势,但是有“类”的优势。紧紧抓住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关键,围绕就业导向这个主题,按“错位”经营人才。不要效仿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要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既然学科型教育有本、专科等不同层次之分,那么,技术教育也该有本、专科乃至硕士层次(实际上,现在的工程硕士、MBA、教育硕士就属于技术应用型人才)。认识到这一点,会增强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信心,鼓舞我们的士气。

3就业导向对高职院校的要求

高职院校一旦定位于就业导向,就应努力在教学条件建设和培养模式方面下功夫,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的教学条件建设是职业教育的保障。其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具有职业教育观念,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其二建设好实习、实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需要学生在职业环境里接受技能训练,进行学徒式的学习,学校应努力去营造与就业相适应的职业环境。当然,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校企联合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好方法。

学校的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关键。学校应以就业市场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及时预测就业市场的潜在需求和可能发生的变化,采取适当超前的策略确定开办专业,然后将专业划分成岗位能力,再据岗位能力确定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把它们转化为具有职业特点的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技术教育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指导者、咨询者。教学活动要综合运用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参观法、讨论法、现场模拟法、实验实习法及现代化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充分体现个体化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估,重视学生的能力反馈。

此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高职教育是大众化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从近一两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看,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一般比本科学生低250分左右,难怪教师们抱怨书难教。但是应该注意到,既然是大众化教育,就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精英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层层选拔,层层淘汰,类似于竞技体育。而大众教育着力于人力资源开发,注重合格评价,帮助人人成功,不强调选拔和淘汰,这好比全民健身。当然,大众教育不一定就是低水平的教育,它并不排斥精英教育,它也能培养出拔尖人才。

所以,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质量观念,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潜能,不必太在意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个体特点,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与人相处;面向多数人群,服务更大空间,让社会、政府、学生真正享受到教育服务。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萌发、成长起来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其特定功能是以就业为导向,在强调就业目标的前提下,不排斥其他目标。只要我们认清高职教育的本质,找出与其他高等教育之间的区别,就会发现高职教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我们认真思考高职教育发展要求,切切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就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迎接高职教育美好的明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好心人
小蚂蚁
奶奶中计
有趣的孙幼军爷爷
死亡和复活
暑假的烦恼
我的家乡
蜗牛与黄鹂
兔兔历险记
可爱的小海豚
泡泡梦
可爱的小鸟
我的好爸爸
春天的校园
布偶小猪
关于下岗青工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
监督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材料
热水器行业广告投放情况调查
研究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乡镇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2009年暑假环保社会实践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徐思晨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2009年城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街道)
2004综合治理先进材料(通信)
关于就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非公有制造林情况的调研报告
离任审计的现实问题与制度创新(1)
应加强对会计软件的审计(1)
计算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1)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难点与对策(1)
制度基础审计测试与评价(1)
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1)
论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1)
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1)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几点思考(1)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分析(1)
试析中外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准则的差异(1)
试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界定(1)
存货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浅议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的影响(1)
浅谈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1)
《数星星的孩子》讲读教学设计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之三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之四
细读体验,升华情感——《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一
《丑小鸭》教学构想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李吉林教学设计——《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系列设问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潜底反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