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发电厂电气部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关于“发电厂电气部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发电厂电气部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因此,改革“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本文从新的课程体系的创建,课堂教学方法、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改革与探索。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并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专业课,该课程在供电系统中应用广泛,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发电J广=变电站的电气主系统设计与运行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由于这门课程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门课程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如“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电力监控与调度自动化”等课程的学习。“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典型电气主接线的基本接线形式、电气设备选择、电气设备布置主要电气设备性能原理等,其特点是课程内容繁杂、连贯性差,整个课程的系统性不强。而学生正处于由系统性强、条理清晰的专业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过渡期,在学习方法上感到不适应,另外,学生对发电_广=变电站的各个环节和各种电气设备没有感性认识。采用板书、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方式,同学们很难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设备和供电系统联系在一起来理解和掌握,建立工程的概念,特别是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创新“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

一、创建新的课程体系

“发电厂电气部分”存在教学内容多、繁、杂与教学时数偏少以及专业技术发展快与教材更新慢的矛盾,采用“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将原分散在各个章节属同一类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删除过时的旧内容,增加学科专业当前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等内容,整合课程知识点,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按照“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技能——当前研究动态”的层层诱导递进式顺序来编写,构建了创新课程教学体系,使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更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便于学生接受。

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方法以提高课程学习趣味性和课程的系统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传播信息媒体组合起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以工程实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习开始到结束,学完课程就像完成了一件工程那样有成就感,而且在工程实例教学中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统一结合,真正能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精髓。

“发电厂电气部分”的主要特点是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各类图形,如电气主接线图、配电装置的平面图和断面图、断路器控制与信号图以及中央信号图等很多,并涉及各种电气设备。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采用黑板画图或挂图方式讲解,由于学生缺乏对供电系统的感性认识,很难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我们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努力做到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以大量的动画、图片、视频与课程内容中原本抽象的理论和设备对应起来,向学生展示各种电气设备的图形图片,演示装置或设备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工程图纸与实物对应起来,如使用动画表现开关的跳合闸操作过程、倒闸操作过程,断路器控制与信号回路的工作过程等;将各种电气主接线方式与实际变电站、发电厂对应起来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不仅加强了同学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对供电系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大为改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加人本地区电厂或变电站作为实例,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如选取一个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工程实例,以此实例引导学生进入课程,随着课程的展开,一步步深入到此实例中,课程结束,此实例中的相关向题也一一得到解决。

三、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四、课程设计改革与探索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是一个老课题了,然而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观念的更新,它又永远是一个新课题。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包含原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发展远景的规划、与系统联接的方式、现实的方案设计、过渡方案的考虑、运行方式的预安排、电气设备的选择校验等,是一个完整认识过程,是结合实际的一项系统工程。过去设计的题目是模拟的,原始条件是理想的,学生遇到的工程矛盾较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在“全程实例贯穿式”教学改革思路下,把实习基地比较典型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工程作为训练题目,并结合学科前沿技术发展编写课程设计手册。根据实习基地的发电厂(变电站)资料,让学生自己进行课程设计,遇到难点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一定的辅导,然后和发电厂(变电站)原设计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认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发电厂(发电站)综合自动化联系起来,使设计内容有所创新,让学生综合运用平时所学的各相关课程内容,实现课程设计内容的多样化、实际化,以提高学生对该环节的兴趣。

五、结论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中,应用效果显著。一是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系统性和工程性,深受学生欢迎,选修人数逐年增加,评教连续三年良好;二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坚持以打好理论基础、提高感性认识、加强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实际能力,缩短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增强了就业竞赛能力和工作适应性,毕业生深受工矿企业用人单位欢迎。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还在不断地发展和优化,最终会在教学中的得到广泛应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小狗
青岛一日游
小树的四季
放学的路上
怀念我的小兔
放学路上
爱看书的小红
保护青蛙
市政府的景色
我的新书包
第一次大扫除
我有一个闹钟
台风
我喜欢的人---爸爸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广东省水库淤积形势与防治方向
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北江流域主要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探讨
抛石法在桥墩冲刷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若干问题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航空遥感(摄影)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沙纹演化的试验研
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电子智能普氏贯入仪与环刀法对比检测在砂坝上的应用
某水闸重建工程围堰的安全评估
东江下游潮区界、潮流界、咸水界变
海堤和护岸消浪型式选择
河源市源城区七礤水库溢洪道消能试验研究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目标
《草原》一文结构分析
《草原》一文中的“矛盾”释疑
《草原》一文中的难句解析
《我最好的老师》随堂练习 提高篇
《我最好的老师》考点练兵(二)阅读篇
《我最好的老师》重点问题探究
《我最好的老师》随堂练习 巩固篇
《我最好的老师》范文习作
《草原》看文章的炼意
《草原》一文疑点解析
《我最好的老师》整体阅读感知
《我最好的老师》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草原》一文写作特点
《我最好的老师》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