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论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里的应用,使高等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影响。
当今,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式。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除了带给人们开放的思想、自由的知识与新颖的方法同样给教育界在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角色定位上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一、信息技术将促进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
以前人们认为学校是实施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但是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将改变人们这一传统看法,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再也不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大学生主动进入计算机网络,成为信息网络的中心,一方面承担起研究的重任,不断向网络提供新的信息;另一方面承担起大学选择与传递文化的责任,有选择地将网络信息扩散出去。大学将利用“远程通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这就使人们可以在各自选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学生不用上学校,在家里就可以学到有关的知识。信息技术促使大学教育采取开放化和大众化的形式,会使大学更具生命力。
二、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近年来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界备受关注,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高校培养出的人的素质与整个国家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高等院校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必须注重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其中注重高校教师们的现代教育观念的培养和信息技术手段等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迫使高等学校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讲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要实现上述目的,只需在有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如:“我需要帮助”、“老师优劣之我见”等,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另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通讯工具与外界交流,获取知识。
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它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信息分析的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再利用。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构建工具以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通常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策略。而且适用于中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整个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在其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三、信息技术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基础化和终身化
由于基础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重要性和简约性,面对“知识爆炸”的世界,大学校园内有限时间的教育只能是加强基础。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性,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以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以便未来通过终身教育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高等教育基础化和终身化的实现。未来社会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将会改变,不再只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要终身受到教育。高等学校则可针对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提供网上各类各层次丰富多彩的教育课程。
综上所述,只有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实践措施,帮助高校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才能使高校教育技术实现跨越式健康发展,才能适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培养新人才的信息时代要求,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信息技术应用牵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海绵受挤压的“委屈”
- 快乐的星期六
- 观影片《ELKLE》有感
- 神奇的鞋
- 给哥哥的一封信
- 关于植物运动的报告
- 我读书我快乐
- 新龟兔赛跑
- 我、妈妈、狗狗
- 把微笑献给自己
- 我的数学老师
- 一年四季,我爱你
- 我的梦
- 大象、金字塔和一分钱换一万块钱
- 孤独·疏离·悬置
- 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上)
- 《灵知派经书》与隐微的教诲
- 中国当代文论的“失根”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 先秦儒学的开展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详细内容
- 对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反思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详细内容
- 巫文化与傩文化关系新探
- 浅谈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 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下)
- 亡灵奠祭中的生命祈盼——“烧纸钱”民俗别解
- 对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改革之我见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 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 浅谈涉港澳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 《永生的眼睛》1
- 《普罗米修斯》
- 《触摸春天》
- 《乡下人家》2
- 《大自然的启示》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 《花的勇气》
- 《永生的眼睛》2
- 《小英雄雨来》2
- 《麦哨》
- 《父亲的菜园》
- 《小英雄雨来》1
- 《牧场之国》
- 《尊严》1
- 《文成公主进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