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铁建设的战略意义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翻新时间:2023-05-28
我国高铁建设的战略意义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铁建设的战略意义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对经济社会及军事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高速铁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从宏观上看,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性大,东部、中部、西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方向也不同。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饱受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大大提速,而中西部城市对产业转移可谓翘首期盼。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只有不断加强内部区域经济间交流,才能真正启动中国经济的内循环。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铁路运能的大幅提高,必然在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各个方面带来全方位的促进。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经济地区接轨,从而使中西部地区更好地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二)高速铁路对社会大众日常工作生活的意义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对社会大众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大的运输能力极大地缓解了春运紧张一票难求的问题 2.速度快,缩短了旅客时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在城市群之间工作生活 速度是高速铁路技术水平的最主要标志,各国都在不断努力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以津京城际铁路和京沪高铁为例,北京至天津的城际高速铁路在中国率先实现了铁路公交化。5分钟一趟车、28分钟的运行时间,半小时交通,让京津两地老百姓的心理距离开始变得亲密无间,京津城际开通给周边百姓生活将带来巨大变化。由于津京城际铁路所产生的同城效应,使老百姓在天津居住,在北京工作的梦想变成现实,极大地加速了两地人才交流。京沪高铁设计时速为30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5个小时。与民航相比,在天气正常的条件下,乘坐飞机的京沪旅行全程时间(包括市区至机场、机场检查等时间)为5小时左右。乘高铁与乘飞机来往两地时间相当。而高铁无论从发车次数还是从受天气条件变化影响上来讲,都要比飞机有更大的优势。 3.乘坐高速铁路安全性好,受天气条件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 高速铁路由于是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性能够得到很大的保障。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据统计,全世界公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人数每年大约在25万~30万人。全球民用航空每10亿人/公里的平均死亡数高达140人。此外,高铁可以全天候运行,除非发生地震。而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在浓雾、暴雨和冰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必须关闭停运。由于高铁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及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高铁列车的正点率极高。 4.旅客乘坐高铁舒适、方便,能源消耗低,对环境影响小 高速铁路发车频率高,以津京城际铁路为例,每5分钟发一次车,基本可以随到随走。列车内部设计 (三)高铁对提升我军全境机动力的战略意义 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成解决了解放军空运能力不足的问题,确保我军王牌部队可迅速实现全境机动。中国目前有七大军区(包括南京、北京、沈阳、兰州、成都、广州、济南),其中五大军区位于边疆,其主要职责是保卫边疆。这使我军面临兵力分散的问题,只有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具备较强的战略机动能力,其他军区战略机动能力存在缺陷。后勤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军远程机动力的一个重要障碍,其空运设施不太完备。一些军事演习表明:我军一些军用机场一旦战时遭到轰炸,这些机场在短时间内很难修复,无法使用。高铁可助我军半日调兵10万,很好地弥补了我军机动能力差这一问题。目前我军有3只王牌部队其中包括第38集团军驻守中枢地区,第54集团军驻守河南新乡,第15空降军驻守湖北孝感。三军均在中原地区,军部均在京广高铁中段。这是目前中国最适宜的军事部署,但对军队的机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铁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以武广高铁为例,列车可挂16节车厢,可搭乘1 100人和各种武器装备,从而可以将一个配备轻型武器的整装师从武汉迅速运抵广州。部队从集结到抵达目的地不超过5小时。如果采用连续发车10万大军仅用半天就能实现1000千米左右的远程机动。中国的高铁系统将是一个四纵四横的网络,战时敌人无法对这一网络进行大规模破坏,可确保我军有一定的机动能力。 二、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速铁路建设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应区别对待 (二)高铁建设应该优化前期投资论证,严格控制“三超”现象 (三)统筹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运输系统的科学发展,建立规范的竞争市场 参考文献: [l]胡天军,申金升.京沪高速铁路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地理,1999,(5). [2]吴昊.京津城际铁路对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J].铁道经济研究,2009,(4). [3]张楠楠,徐逸伦.高速铁路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3). [4]张颖.铁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分析[J].中国铁路,2009,(5). [5]顾风.高铁提升中国陆军全境机动力[J].共产党员,2010,(7). [6]王若竹,苏民,连俊.高铁推动我国经济格局进行深刻的调整[N].经济日报,2010-12-07.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那段时光
- 国庆见闻
- 义卖活动
- 旱鸭子终于敢下水了
- 失而复得
- 有趣的魔术
- 不经风雨
- 削土豆
- 稿费
- 冻书
- 记一次有趣地吹鸡毛比赛
- 知识的力量
- 第一次讨价还价
- 扳手腕
- 切菜
- 论“鞭子效应”与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管理论文(1)
- 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之我见-档案管理论文(1)
- 探析日本物流发展及其启示-物流管理论文(1)
- 浅谈我国社会化物流体系的构建-物流管理论文(1)
- 浅议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 试析清产核资审计工作的审计要点
- 关于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试论生物课堂提问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 浅谈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 谈知识产权审计
- 关于用现代教育学理论 搞好信息技术教学
- 开放的物流-物流管理论文(1)
- 关于重视概念学习夯实数学基础
- 浅议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 关于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
- 面对挫折使你更成熟
- 童心与天气──浅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虚假探究
- 缺乏人情味与折射独立精神──《走一步,再走一步》细节蠡测
- 立足文本,解读《在山的那边》
- 成功物语(信念篇)
- 《在山的那边》有关资料
- 《在山的那边》课例分析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参考资料索引
-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 《在山的那边》写作背景
-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 《在山的那边》说课设计
- 《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三得
- 九个做人好习惯
- 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