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于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对于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对于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关于树主大系统教育观、实施“双证书”制度、培养“双师型”教师等问题的思考,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其内涵和意义及如何对上述问题全面理解等问题,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观;人才培养模式;双证书;双师型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艰难的实践探索,已经获得了初步的经验,如: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启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学生“双证书”制度的全面建设;实施了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开了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的渠道,建立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通道等。但有关高等职业教育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模式等重要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入研讨,使之不断完善,使高等职业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高质量、高效益、特色鲜明地向前发展。

一、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树立大系统教育观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此,发展高职教育,必须树立大系统教育观。在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高教系统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知识经济社会大系统的核心,而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这个核心系统中两个既相交又互补的子系统。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核心系统必然是整个社会大系统发展前进的动力,整个社会大系统均要围绕由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构成的核心系统运转。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普通高等教育,这严重影响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因此,所有社会大系统中可以为发展高职教育所利用的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实习及实训场所等),都应成为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条件和手段。通过整个社会大系统内部的互动,不断促进高职教育的完善和发展。要保证高职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更新质量意识,转变投入观念,重构评价标准。

1.高职教育质量意识的彻底更新

从客观上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时间短,条件和经验欠缺;从主观上讲,很多人有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特别是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人们更为高职教育的质量而忧虑。因此,必须彻底更新高职教育质量意识,确立新的质量标准。

如何看待高职教育特别是高校扩招后的教育质量?应从三个方面辩证地加以认识:

第一,要从社会整体需求评价高职教育的质量。扩大招生规模必然造成部分分数较低的考生被录取,不过这仅是个局部问题,从整体角度审度,分数高的考生仍然占80%以上。对20%的“差生”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就能确保整体水平。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原有非扩招考生的质量水平,而且还能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这也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际潮流。因此,要从整个社会对不断提高国民素质的需求来评价高职教育的质量。

第二,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高职教育的质量。高职教育要发展,必然要扩大规模,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可能会因设备、师资的暂时不足而影响质量。但从长期看,如果规模上去了,加上科学化管理,就一定会产生巨大的效益,进而加大教学投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发展地、动态地、全面地看待高职教育的质量。

第三,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衡量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质量的高低,要有客观的标准。对不同事物的评价,必然有着不同的尺度。由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培养目标有所区别,质量标准也应有所差异。对高职教育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看其知识结构是否完善,学科理论是否必需、够用,而且要看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强弱。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尤其是重点大学培养的学生数量很少,属精英教育,而仅凭少量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本科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要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察高职教育的质量。

2.高职教育投入观念的根本转变

高职教育要扩大办学规模,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应采取“集资入股”、“借船下海”、“引凤筑巢”等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筹资,把规模搞上去,尤其是后勤设施建设,要全部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使教育系统结构化,增强教育功能,提倡和坚决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彻底解决高职教育的“瓶颈”问题。再把因此而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教学设备、实训实习基地的改善和建设以及图书资料的购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教育的规模、效益、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3.高职教育教学条件评价标准的重新构筑

发展高职教育不能只在教育系统内部的教学条件上做文章,而应将其置身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大系统的教育资源,作为评价高职教学手段的重要参数。这样有利于我国办大教育,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办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因此,评价高职教育的教学条件,关键要看所培养的学生是否享用到了应有的教学软件与硬件,但这些硬件是否属于学校则无关紧要。

二、全面认识和落实“双证书”或“一书多证”制

实践证明,在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行“双证书”或“一书多证”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院从1993年起,全面实行“双证书”或“一书多证”制。从学生获得证书的等级来看,层次比较低,远不适应用人单位和知识经济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仅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例,大批学生只能通过一级、二级考试,而能获得更高级别证书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这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形象。

我国高职教育是在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上,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相当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LEVEL5B。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获得的毕业证书应达到这一标准,而且获得的“双证书”或“多证书”也应达到与此相应的标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应获得具备高中文化程度方可获得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才是名副其实的“双证书”或“多证书”。因此,高职院校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同时,我国劳动、人事部门也应制定出与LEVEL5B相适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或明确原标准等级中哪些达到了LEVEL5B的标准,以使高职院校学生对如何做才能获得“双证书”或“多证书”心中有数。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三、结合实际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不仅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更是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曾采取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一批“双师型”人才作为专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的做法,此举对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从长远看,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需对此做法进一步提高认识。

1.“双师型”不仅仅是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手段的要求,即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接受“双师型”教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这完全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实训、实习来完成,并非由一个既懂理论又懂实际的个体“双师型”教师来完成,而是由一所高职院校的整体“双师型”师资队伍来完成。

2.随着青年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岗位的不断涌现和岗位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让这些教师完全达到本专业“双师型”的要求难度比较大,但各专业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以及不间断地到各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来接受“双师型”的教育。

3.在地方高校,让教师完全达到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等)的要求也不现实。在职称评定上他们往往只能占一头,而另一头则与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但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聘请占另一头的师资来弥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并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真正使学生接受“双师型”教育。

总之,在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有必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问题的内涵、外延及其流变,做到准确把握,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放学路上的三大障碍
一件难忘的事300字
下雪了
我给妈妈做午饭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大战
最爱吹泡泡
打雪仗
我想当一次爸爸
游恐龙公园
看《阿凡达》电影
踢毽子比赛
快乐的元旦联欢会
美丽的人工湖
小马驼米
一次语文考试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书
绛县综治办先进材料
09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学习张云泉事迹有感
园林队绿化工先进事迹材料
班主任专业化校本培训总结
寒假打工实践报告
高中教师暑期培训学员感言总结:在路上
爱心浇灌文明花(“光彩之星”事迹)
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高中生寒假实践报告
优秀人大代表典型材料
优秀少先队员事迹材料
怎么写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战略产业的几个问题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策略分析
定位明确、策略错位与战略重塑——把脉中国联通CDMA
BICC有效提升广告效力
探究图书营销模式转型之构思
加入世贸后,中国电信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油井水锁伤害预防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1)论文
我国企业股权激励的机制与运用
谈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1)论文
倒推项目成本法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1)论文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弱化
营销研究与科学决策
浅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1)论文
蓬勃发展的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专业区的置新兴起
探析新准则下会计重要性原则的具体应用(1)论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二
学之张扬 个性彰显——《丑小鸭》一文案例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玲玲的画》识字教学之一
《泉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之一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我们今天怎样教安徒生作品?《丑小鸭》教学探讨
《找春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自主学习,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三个儿子》教学实践和反思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找春天》教学设计之一
《找春天》教学设计之二
感受体验 拓展创新——《丑小鸭》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以读书为主线的阅读过程怎样进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