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的情感投入机制探微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的情感投入机制探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30

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的情感投入机制探微

"

论文摘要:辅导员与辅导对象的双方关系的情感投入是影响辅导效果以及提高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关注辅导员工作情感要素的实施,从人性化的情感角度和学生进行交流,辅导员工作才会取得实效。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情感投入

大学生在完成情感的独立性转变方面必定面临挑战和困难,比如,高职学生比起普通大学的学生来讲,更是有着学习的困难或不适应、价值观的混乱迷失、毕业求职的巨大压力等。因此,重点关注辅导员工作的情感要素,对于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以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情感投入工作的现状

辅导是对人成长的关注,需要辅导者对辅导对象真诚的感情投入。因此,双方关系的情感投入是影响辅导效果以及提高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关系的情感投入一方面体现在辅导员只是将与学生的关系视为单纯的工作关系,还是对学生有真情实意的关心爱护;另一方面体现在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只发生在班集体,乃至高职院校集体的层面,还是有与学生个别地建立关系。 我们访谈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多数被访者在访谈中列举最多的和辅导员的接触机会是开班会,但班会也开得很少,一个学期一两次就“撑死了”,而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班会之余往往平时也见不着他人影,其他时间就各顾各的,没什么照面,偶尔在某次如春游之类的集体活动中觉得关系拉近了一点,但之后的平常时间又没接触后,学生又觉得相隔远了,这说明学生和辅导员的关系还处在非常疏离的状态。对很多学生来说,双方的基本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对于辅导员来说,想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加强情感关系的投入。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的情感投入机制的途径

(一)关怀学生、尊重学生个性

辅导员的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学生只有把外在的主张经过自己的选择,变为自己的意志,达到内心的自由,才会使得辅导员所传导的理念变为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关怀学生、尊重学生个性,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把“工具——驯服型”教育、只注重文化灌输的教育、教人学会服从的教育,变为“主体——发展型”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创新与发展的教育、教人学会选择和做出正确选择的教育。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有着不同个性的个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积极引导。辅导员为学生提供的应该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纠正错误行为的导向,而非全权代劳或者是强迫接受。学生如果是被动的接受辅导员的教育,形式上虽然做到了,但实际效果不一定是理想的。

(二)以情动人,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理、生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单纯的生硬的说教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的,所以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充分注意道德情感在教育中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情感具有的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构成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系统,有无这种动力,对于人们的行为态度和行为结果至关重要。从道德情感出发,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发出了友好的信号,在此基础上的交流会有一种和谐宽容的氛围,彼此间信息传输就减少了很多障碍。

辅导员如果自身对工作没有信心,没有热情,就失去了人格的魅力和情感的渲染,这无疑会大大阻碍工作的效果。辅导员只有通过自身的魅力,使学生产生信任感,才会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寻找辅导员的帮助。比如,学生主动找辅导员谈心,有主题地进行沟通,并且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大学生最好的最直接的效仿者就是高校辅导员,这样,就对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以自己广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品质,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三)关注学生需要,善于采用激励法

激励之所以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原因在于人的“需要”。人是自然实体也是社会实体,人的一切活动都起源于需要,又都是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时,就会形成一种促使人自身发展的动力。在一定意义上,需要是人们自身生存和发展对外部对象的要求,是人行动的内在动因。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相应会产生各种需要,辅导员要针对学生的合理需要,理解学生的动态,引导他们为完成需要而努力奋斗,激励学生迸发出不竭的动力和创新力。从心理学上来讲,激励会使学生感到一种无形的支持和别人对自己的肯定,从而获得自信,增添成功的砝码。

(四)创设具体情境,化堵为疏法

所谓情境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精选或创设的蕴涵着、体现着教育者意图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以真实、生动、鲜明的形象为主体的教育情境。创设情境是一种形象直观易于接受的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化堵为疏,积极应对,而非单独防御。大学生的好奇心重、年轻气盛、敢闯敢干的特点是令人羡慕的,同时由于不成熟也会产生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可以事先创设情境,虚拟可能出现的状况,测试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加以指导,改变单纯硬性灌输的状况,讲求教育艺术、方法,提高引导水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育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规划,更需要关注辅导员工作情感要素的实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辅导员要首先加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从人性化的情感角度和学生进行交流,辅导员工作才会取得实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台灯
我心爱的玩具
书包伴我成长
我最喜欢的东西
我的伙伴——植物储蓄罐
我家的光波炉
可爱的小手机
我的小闹钟
我的小闹钟
我可爱
我的“老师”
一个玩具一份快乐
新型玻璃
铅笔刨刀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需求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制度设计
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观探析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有效性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沈阳理工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西部省属医学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缺失与应对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工科数学教学团队》的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方法的三个层次
关于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研究
浅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视诵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探析
试论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浅谈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们都会说──《要下雨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老师撒谎了”──《要下雨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阅读张扬个性──《要下雨了》教学案例
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及点评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谈
变革学习方式 激活语文课堂──《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调课的思考──《要下雨了》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