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论文
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论文
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1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1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1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1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1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1蹴而就的,它需要有1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1、动口朗读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1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1步思考作准 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
解决音义,读通。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论文
2、动眼观察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
学生面前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 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观察要有针对性。有这样1个教学案例,在“认识乘法”1课中,1位教师出示了书上的主题图,问学生: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踊跃发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青青的草地、弯弯的小溪……但都回答得不着边际,教师急了: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呢?……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尤其是1年级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1些表面现象所吸引,如情境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等。因此,教师在学生读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避免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1些无关的信息上。教师在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这幅画美吗?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有哪些小动物呢?这就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主要的信息,以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进1步观察发现数量间的特点和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观察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
数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1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解读。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中许多数量关系都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问题,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以后,教师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图意。比如,在“认识人民币”单元里,有很多问题都是通过场景图呈现各种信息的,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买卖物品的生活体验来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3、动手操作
审题是1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
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低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题意,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
是1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折折剪剪。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 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把1张长方形纸折1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用两个完全1样的直角3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等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折折拼拼,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画画点点。在低年级,有许多实际问题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图中数1数得到。正确数
数是低年级学生必须掌握,也是最容易掌握的1个基本技能。如果学生在数的过程中没
有比较好的方法,往往会出现数错的现象,从而导致解题错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留下痕迹数数”,即有顺序地数,边数边作记号,帮助学生达到正确数数、仔细审题的目的。
4、动脑思考
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
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如在“小明有lO张画片,比小红多3张,小红有多少张画片?”中,“比小红多3张”,到底是谁的比小红多,谁多,谁少,只有让学生在审题中仔细推敲、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理解题意。尽管有些题目文字极
[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做家务
- 春风满面
- 小实验
- 我的存钱罐
- 海下橘子王国的故事
- 自我介绍
- 神奇的梦
- 小鹿请客
- 小白兔
- 家乡特产
- 可爱的小狗
- 小乌龟
- 我的小制作
- 吊兰
- 找春天
- 毛泽东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
- 服务营销中的标准化管理(1)
- 论基层检察院现有考评制度存在的问题对策(1)论文
- 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
- 股东代位诉讼若干问题探析(1)论文
- 解读司法与国家的关系(1)论文
- 论伊秉绶隶书空间美之管窥
- 我国旅游饭店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初探(1)
- 关于司法的制度属性与司法改革(1)论文
- 盗赃与诈骗所及财物的善意取得和赔偿责任问题探讨(1)论文
- 声乐表演中的形象思维构建
- 谈三律在合唱教学中的音准把握
- 酒店的市场销售部改革:海大酒店案例(A)
- 浅析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1)论文
- 浅论善意取得制度(1)论文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四季》第二课时教案
- 《荷叶圆圆》 第二课时教案
-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案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少年闰土》教案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
- 《爷爷和小树》教案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借生日》教案
- 《棉花姑娘》教案
- 《快乐的节日》教案
- 《影子》第一课时教案
-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