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城市中学生对待贫困资助的心理现象分析

城市中学生对待贫困资助的心理现象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2

城市中学生对待贫困资助的心理现象分析

"

论文关键词:贫困资助 城市中学生 心理现象

论文摘要: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城市贫困中学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纷纷解囊相助,但这一群体有其特珠的心理特.点,他们有的对贫困资助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因接受资助导致心理问题。为了使人们爱心捐助的效用得以更大发挥,作者依据调查,对这部分学生心理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几.毅建议,以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问厄的提出

近年来,贫困学生就读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曾一度掀起捐资助学的热潮。众所周知,广大农村、边远山区早有了助学的希望工程;许名大专院校也纷纷建立起助学、贷学基金,这些举措为不少家庭贫困的青少年解决了读书的实际困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有困难请求帮助也是天经地义之事。可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特别是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城市中学生,这种表现更为突出。有些学生即使家庭生活相对拮据,也不愿轻易接受外界扶持;还有些接受了资助的学生其心理发展也遇到了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二、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典型情况:

1.接受资助就意味着低人一等心理

部分学生认为,接受捐助就是承认自己家庭贫穷,在同学中根没面子,会被人小瞧。调查中我们发现,消费的攀比心理和超前消费在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通常具有吸引异性同学和高出其他同学的心理,爱美意识比较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追求一种高消费,服饰、自行车、学习用品等讲名牌、讲档次,以此来显示其优越感,但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或困难的学生这无疑是一种潜在的刺激,对此大多数同学能比较恰当地处理,可那些家庭环境不好的学生常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企图以从众心理,求得心理平衡。倘若一旦被划为资助对象,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就会为穷酸感到羞耻,害怕被别人讥笑。

2.自尊心受挫、自信心不足导致的消极心理

另一部分不愿接受捐助的学生认为,自己成绩不理想,受之有愧,与其让人说三道四,不如干脆拒绝。这些学生在校表现平平,成绩一般,虽然也具有学习上进的动力,只因家庭经济等问题的分心,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比如,想早点解决父母负担,只求找个工作,不求继续深造;或者家里拮据,因体恤父母产生过度思想压力;也有人受社会上“读书无用”思想和经商潮的影响;还有人对大学生毕业自谋出路产生错误理解,认为“知识无用”而丧失学习动力。以上种种学习中的不利因素,致使他们成绩不理想,加之这一时期的学生自尊心强,心理承受力薄弱,自信心缺乏就成为必然。他们自知学习成绩不好,要有所进步存在困难,害怕接受了资助又不能通过努力达到理想高度,所以采取回避态度。从内因来看,这是学生个体因自尊受到威胁,产生羞愧、压抑等情绪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态度。从外因来看,是社会风气产生的作用。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尚在形成发展中,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强可塑性。他们特别看重别人的评价,一般根据老师、同学的认可来寻找自己在集体中的定位。班风对他们是影响至深的。当班上的老师同学都认为助学金应为品学兼优的困难同学所属时,这些学生自尊就会受挫,产生抵触情绪。即或班上只有部分人持上述观点,他们当中自尊心稍强的同学也会由于信心不足产生内疚心理,觉得自己没有比较突出的地方,就不该申请助学金,辜负大家的希望;同时,这样也避免了被人拿话柄。

3.学习环境造成的压力

经了解,得到较大帮助的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他们同样存在一定困惑。因为有些捐赠活动社会效应较大,优秀的受助者极易成为关注的焦点。外界的影响往往在无形中,给他们增加了压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优劣是相对的。那些学业优良的学生,本来竞争意识较强,危机感较重,加之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值较高,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有时较高的期望值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他们个性发展受到压制,成为学习的机器,而不利于学生其它优势的发挥、发展。对于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助学金,受到人们关注,对其可能是更大的鼓励。但我们也不能一味认为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驱动力。因为成功的愉悦体验常常使人不自觉地产生自傲情绪;可社会上人们对贫困理解出现的偏颇,又常使他们感到深深的自卑;最终陷人自卑、自负相交织的不稳定状态。如不妥善处理,将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人格发展。另据有关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即个体完成任务的动力是来自机体内部,如对学习本身的兴趣、爱好,是一种稳定持久的心理倾向,有利于个体自尊的保护。外部动机即个人追求成就主要是为了他人或外在因素,如父母、老师、名誉、奖励等,依赖于他人的赞誉、.鼓励,当这些得到满足时,完成任务的信心减弱,坚持性就会降低,不利于持久保持好的成绩。①很明显,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宣传过多,声势过大,可能使有的学生在荣誉面前迷失,产生懈怠。"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现象,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热心的人们在掀起一波又一波捐资助学热浪之后,还需要一点冷静的思考:爱心行动是否只停留在捐赠活动?我们在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也是否应该给予他们精神的支持。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协调配合,但关键还在于学校工作,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

1.扩大社会正面影响,净化社会不良风气,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作为学校教育主体的青少年学生,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尽可能减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教育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培养“经济头脑”、“商品意识”的同时,也不应忘记“艰苦朴素”、“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的正面宣扬。当前,时代道德教育发展趋向是让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这意味着道德教育应是对社会生活的主动适应和超越。它不应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也应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要依靠全体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

2.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好统筹规划和德育教育工作。第一,加强和改善资助金的管理、利用及发放工作。学校应考虑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对困难学生进行具体标准的划分、管理和评价;可以在如何有效利用捐助资金上动脑筋,使分配合理化。第二,合理、科学地运用物质资助与精神扶贫的关系,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学校在协调各资助单位、活动关系的同时,需注重思想问题的解决。

3.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开展相关有效的教育工作。班主任直接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给学生的影响很大,他们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平时应广泛了解学生情况,特别是困难学生的生活状况。对于符合资助标准的学生要尽力给予支持,让他们能安心接受帮助。不要只是形式地让学生举举手、请求帮助,让班干部管管钱、按时发送;而要真正深人关心学生,进行理智的管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推动班集体和谐发展。

4.家长需持正确观念,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支持。心理学者研究指出:父母教育方式全方位影响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概念和行为问题。父母教育态度的一致性、父母期望、父母关系和家庭结构对其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均有较大影响。②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方式,对其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如何对待和处理困难,如下岗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将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如果家长面对困难能及时更新观念,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表现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无疑对其子女是一种安慰和促进。因而作为困难学生的父母,要明白自身言行的重要性,保持一种正常心态,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给孩子一份支持和鼓励。

参考文献:

①梁海梅、郭德俊、张贵良:“成就目标对青少年成就动机和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合理科学》l998年第4期,第332-335页。

②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家庭资撅因果关系的研究”,《合理科学》1998年第4期,第抖341-345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湛江
特殊的美
玩蚂蚁
我的班主任
校园壁画
拍照
轮胎没气了
到中学操场
雷雨
学钩花
做工艺品
杀鳝鱼
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今天我下厨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胰体肿瘤的逆行性胰体尾切除术
腺病毒介导凋亡素基因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CT三维重建对后踝骨折手术处理的指导意义
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照相及其临床意义
浅析市场需求视角下大学外语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试析网络民主意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试析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自主与自为
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对增强CT漏诊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浅析高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肝脏撞击伤后气腹压力对肝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与诊治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的临床分析
《吆喝》疑难解析
老北京的吆喝
百姓故事:会170多种吆喝声的京城叫卖大王臧鸿
《吆喝》重点句子分析
《吆喝》写作特点
《吆喝》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吆喝》课文背景知识
《吆喝》结构分析
《吆喝》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情趣
《吆喝》写作特色
《吆喝》习题精选
老北京的小胡同
《吆喝》词义辨析
《吆喝》同步练习
最是那声声吆喝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