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欣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摘要】小学阶段的音乐(乐曲)欣赏课,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比较难上的一种课型,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理解作品难,教师组织教学难。我也曾被这些难题所困扰,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种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注重挖掘构成音乐的主要元素——节奏、旋律、速度和力度等,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关键词】节奏;旋律;速度和力度
【Abstract】Music(melody) of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appreciate lesson, always is make a lot of a kind of lesson type that the teacher feel more difficult top, its main reason is majority student the comprehension work be difficult, teacher the organization teaching be difficult.I also once was perplex by these, through several years of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gradual grope for summary a kind of help student comprehension music work more valid of teaching method, then pay attention to scoop out to constitute music of main chemical element-rhythm, melody, speed and strength etc., development they to music of comprehension ability, appreciate dint, performance dint and creative power, exaltation appreciate beauty interesting aspect, shape thoughts and feelings.
【Key words】Rhythm;Melody;Speed and strength
小学阶段的音乐(乐曲)欣赏课,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比较难上的一种课型,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理解作品难,教师组织教学难。我也曾被这些难题所困扰,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种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注重挖掘构成音乐的主要元素——节奏、旋律、速度和力度等,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以下谈谈自己的做法:
1.通过音乐的“骨架”——节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很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欣赏乐曲时可抓住其节奏特点引导学生来理解音乐形象。比如在三年级上学期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这首乐曲时,抓住“×××︱××××︱和××× ×××”这种类似马蹄声的节奏型,通过听听、拍拍、说说等形式启发学生想象骑兵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而中间段落出现的“ו×︱×× ××︱×—︱×—︱”较舒展的节奏出现后,引导他们与前面的节奏进行对比,节奏变化了,骑兵的活动又会怎样呢?再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想象骑兵在草地上休息或交谈的情景,学生基本把乐曲表现的内容讲出来后,又和学生一起分析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是由于节奏的疏密变化,才表现出了骑兵在草原上巡逻、与风雨搏斗等情景。再如欣赏曲《溜冰圆舞曲》、《跳绳》等乐曲也是抓住乐曲中节奏的变化,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较好地完成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2.抓住音乐的“灵魂”——旋律,理解音乐
旋律是音乐的语言,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有了节奏的支撑 ,再加上起伏的旋律,才使其具备了感人的色彩。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比如四年级学生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独奏曲时,初听前我提醒学生:钢琴演奏的高低声部有什么特点?根据旋律特点,乐曲能分成几部分?之后引导学生想象第
一、第三两个乐段的两条此起彼伏的旋律,就象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的吹着牧笛,一唱一和地行进在田间的小路上;中间段落的旋律出现了跳跃性的起伏变化,老师稍加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想象到牧童在田间嬉笑、游戏的情景。再如《丰收欢乐而归》、《蜜蜂》等这类乐曲,其旋律特点都是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关键。
3.利用音乐的速度和力度,挖掘音乐形象
音乐的速度直接影响音乐的风格、特色和基本形象;而力度的变化,则可以使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更鲜明。因此,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从音乐的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入手,对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五年级上学期的《北京喜讯到边寨》一曲,乐曲一开始就运用了力度强弱对比,表现出号角在西南少数民族生活的静寂山林里回荡的情景,后面的段落突然速度加快、力度增强,使人们仿佛一下子置身于万众欢腾的群舞场景之中。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曲子在力度和速度上的变化,启发学生想象乐曲引子部分恬静的音乐所表现的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里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并且较准确地表达出了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之后乐曲的速度、力度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这样以来便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乐曲表现的情境中,学生对后面乐段的理解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还有很多乐曲在不同的乐段可分别通过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这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如:五年级《龙腾虎跃》等。
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逐渐使学生从不喜欢上乐曲欣赏课到喜欢,课堂气氛从低沉到活跃而有序,学生发言从没话说、乱说到主动地、较准确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作为教师的我也越来越愿意和学生一起上欣赏课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参加集训 苦中有乐
- 老鼠
- 读画蛇添足有感
- 难忘的清洁工
- 我想有个家
- 春天的清晨
- 《和梦一起飞》激励人心
- 瞧这一家子
- 人行道的自述
- 一碗菜汤
- 学校,我爱你!
- 坚强的小婷婷
- 《自相矛盾》读后感
- 苦与甜
- 给老婆婆的一封信
- 解剖组活动总结
- 春游活动总结
- 乡村教师培训活动日志
- 八年级下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 怎样写总结或述职
- 课改工作总结
- 物流办工作总结
- 辩论赛总决赛工作总结
- 小学语文高段组教科研工作总结
- 小学校纪校风整治工作的情况总结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 课程总结与反馈
- 长者旅游活动总结
- 课题总结课题研究
- 团支部团日活动总结
- 挪用公款罪有关实务问题之我见刑法论文(1)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复合性格
- 浅论村民自治的本体问题_宪法论文(1)
- 司法审查中的行政紧急权力_宪法论文(1)
- 论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完善刑法论文(1)
- 浅谈酒文化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功能
- 中国传统鼠文化的题材史研究
- 读惠尔的《现代宪法》_宪法论文(1)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价值分析
- 对盗窃网络游戏装备行为性质的认定刑法论文(1)
- 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的方式探析_宪法论文(1)
-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营销管理的影响
- 政策法学:迈向实践与理想形态的中国法学 _宪法论文(1)
-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
- 《翠鸟》第二课时教案
- 《活化石》教学设计
- 《一分钟》教案
-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 《回声》教学设计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 《泉水》教学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新型玻璃》情境设计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 《老人与海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