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佛家智慧对大学生心理建构的意义

试析佛家智慧对大学生心理建构的意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佛家智慧对大学生心理建构的意义

"

论文关键词:佛家智慧;大学生;心理建构

论文摘要:佛教关心的是人的心灵。佛教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质,积聚了无尽的智慧宝藏。当代大学生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个人中心主义、行为放纵主义、及时享乐主义、目标虚无主义等。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要开辟新路径。向大学生正确宣传佛家理论,帮助大学生运用佛学智慧进行心理调适,保持身心健康,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建构将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已为社会广泛关注。帮助大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培育健康心理、提升人生境界是大学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如何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挖掘传统的智慧宝藏,破解心理建构的难题,应当是一条积极可行的思路。佛家智慧对大学生心理建构的意义,本文试作一些探讨。

一、佛教哲学与现代心理学之关系

从根本上来说佛学是关于心灵的学问,佛教哲学是专门研究解决人的精神问题的。佛教基本经典《金刚经》开篇即提出:“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之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段文字是说有一个叫须菩提的长老恭敬地请教释迦牟尼:那些善男善女如果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要怎样才能守住心念,又怎样控制好自己的心灵以免受邪念的干扰呢?整部《金刚经》都在逐层深入地回答这个问题。影响最广的禅宗经典《坛经》反复讲人的本心、自性、自性自度、无念、无住、迷悟、正见、明心、顿悟,就是一套心理学的语言。同时《坛经》有一套完整的修心方法,《坛经·忏悔品第六》中有一段文字,记录慧能为信徒传“五香”,即一戒香、二定香、三慧香、四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事实上就是一套有效的调适心理的方法。 佛家认为人类的问题、烦恼,根本源头在于“心”,所谓“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佛家理论从心的角度研究宇宙万物以及芸芸众生,并对人的行为进行根本性的探讨与阐释,已经构建了一套成熟的心理学思想体系。佛家基本理论就是围绕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人的心理困惑而展开。例如,佛家认为,人生是痛苦的,人生痛苦的原因来源于人无止境的欲望,人们总是由于迷茫、贪求和执著而生出种种痛苦。人生皆苦的意义在于促使人们克服人间的狂放之态,以低调的人生态度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勤修苦修、辛勤劳作取得心态的平静和行为的自适。佛家强调世界的变化,让人们看到事物不断转化的发展过程,从而不自缚于一时一地的人事纠缠,从狭隘的自我中走出来。佛教反复强调的因缘,是谓万物变化乃因果链条,人生的变化也是如此,人从生到死是十二因缘的聚合,“佛以为一个人的生命,并非由天所赋予,亦非无因而突然发生,都是由自己的意志力创造出来的。”人生的命运是由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其中决定的因素是人自身在其生命过程中所造的“业”,即个人的所作所为,也就是每个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天的我是过去造就的,而我未来的命运,就决定于此刻的所作所为,所以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理论给予人们行为以极强的外在约束力,它要求人们不断内省自己的言行,从而去恶从善。在人生皆苦、无相、因缘等等理论的基础上,佛教大力宣传人的自我心性修养,要求人们进行智慧的修养、意志的修养和情感的修养。智慧的修养就是要从哲理上通达宇宙与人生的真相;意志的修养就是要锻造意志力,向无我的境界攀登;情感的修养就是要树立同情心,佛家不仅强调渡己,更强调普济众生。佛家虽然把幸福寄托在来世,但佛家努力让人们树立正确、坚定的信仰,体验现实生命的充实与永恒。

历代知名人士把佛学当作修心养心的工具不胜枚举,唐代的杜甫、李白、高适、王维、孟浩然,宋代的周敦颐、朱熹、苏东坡,近代的魏源、谭嗣同、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等,与佛学的缘分都有可靠的史料记载。王维《叹白发》诗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由此可见,佛学与心理学有着不解之缘,两者完全可以通融、借鉴。美国心理学教授依莲娜·罗许说:“我个人最感兴趣的,在于西方心理学如何向佛教取法,以便使心理学能够处理真正的人心,而非假想的图画。”中国是佛学理论研究最深入、佛教典籍最多、佛学影响最为广泛的国家,挖掘佛学资源,解决现实中人们的精神问题,拓宽心理教育的途径,应该是积极可行的。

二、正确理解和宣传佛学知识,挖掘佛家智慧宝库

社会上有不少对佛教的偏见,比如有人说佛教消极、逃避、迷信、欺诈等等,其实佛教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学技术又何尝不是一把双刃剑呢?!两者都依赖人的正确把握。目前宗教领域的一些不正常现象,也正期待正确的、正统的佛学理论来改变。江泽民说:“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宗教将长期存在,充分利用宗教的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正确认识和宣传佛学知识,是运用佛家智慧进行心理建构的首要任务。

第一,树立对佛教的正确认识一般人对“佛”的误解很深,以为是法力无边的神,其实佛绝不同于西方的上帝,佛的真正含义是觉悟。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说:“佛是人,而不是神。……佛不是造物主,他虽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却不能主宰人的吉凶祸福。佛教还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觉悟的可能性。”佛家常说的“出世间”,也就是人生的觉悟!那么,研究佛学理论,掌握佛家智慧,明了宇宙与人生的真谛,心地清净,烦恼不生,体悟永恒,实现对人生的超越,也就是觉悟。禅宗六祖慧能曾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家的真精神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它要求人们发现自我,寻找真我,让人生觉悟,不执迷于狭隘的个人小天地,从超重的精神重负下解放出来,成就完美人格。这正是当今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第二,灌输佛学理论知识,储备心理保健良药 佛教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它所蕴藏的人生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华经》说,‘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演说佛法’。”佛家许多东西很通俗,并且已经成为经典,《百喻经》《弥兰经》就是其中典范,它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宣讲思想,如割肉贸鸽、舍身饲虎、猴子捞月、瞎子摸象、醍醐灌顶等等,传颂甚广,至今保持着极强的震撼力。佛家中的一些语言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用语,如:一刹那、境界、心心相印、真谛、一尘不染、六根清净、水中月、镜中花等,学生一听就熟悉。大学生掌握一些佛学理论作为精神储备,就能在排解心理压力时有足够的思想资源可以调度。 "

第三,宣扬佛家真智慧,调治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从中心地位到普通一员,从过分关注自己到学会关心他人,从外在行为的约束到自觉遵纪守法,从享乐思想到树立社会责任感,从以高考为追求目标到高境界的人生德性修养,这是大学生完成社会人格塑造的必经过程。用佛家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救治大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用业报轮回因果报应理论救治大学生的行为放纵主义,用勤修苦修学说救治大学生的及时享乐主义,用高境界的人生追求救治大学生的目标虚无主义,笔者认为佛学理论在大学生完成社会人格的塑造过程中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章太炎曾以革命家的语言讲过:惟佛教能做到在普度众生时的自我奉献,头目脑髓皆可施舍与人,才能“以勇猛无畏治怯懦心,以头陀净行治浮华心,以惟我独尊治猥贱心,以力戒诳语治伪诈心”。

第四,借鉴佛家修养方法,加强心理修养佛家认为真心和智慧的获得,人生烦恼的解脱,要靠人们勤修戒、定、慧来达成。戒,就是按照佛家的戒律为人处事,防止行为、语言和思想“三业”的过失,调整身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当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治疗;定,就是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方法是正身端坐,专心一致,排除杂念,精神集中,身心寂静,相当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放松治疗;慧,就是智慧,通过用心修行,观达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根绝无明烦恼,获得解脱,相当于认知领悟疗法。佛教修养就是一种心理修养,这种充满了哲理的心灵解脱方法,能满足现代大学生心理调适对理论的渴求,也能推动佛学走向现代化。

三、佛家智慧为大学生的心理建构之所作可为

佛家智慧能够造就大学生怎样的胸怀呢?或者说佛学理论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建构能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

第一,佛家智慧通过宏大而缜密的理论帮助大学生寻找慧心 马克思曾经说过,精致的唯心主义要比粗糙的唯物主义好得多,佛教正是通过精致的唯心主义来为人们提供生存的智慧。佛家认为世界的真相是虚幻不实的,不要将无常当作永恒,“生者必灭,会者必离”,转眼都成过眼烟云,所谓四大皆空,五根清净。佛家空的观念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生命,那清静之中的平和,空寂之中的永恒,给予人们新的生存启示,使大学生从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中轻松走出,感受到生命的另一层欢悦,这就是人生的最高智慧。大学生拥有一颗慧心,就不会被世俗的污泥浊水冲得七零八落,而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保持平静的心胸,从而更加明确人生的真正目标,追求学业上的进步和事业的成功。

第二,佛家智慧通过改变对世界的认知帮助大学生求得宽心玄奘曾说:“实无外境,惟有内识,似外境生。”外在的世界不过是人心所造的。人的这颗心,可以创造幸福,也能制造烦恼。心是不确定的名词,加一个善就是善心,加一个恶就是恶心,加上烦恼就成了烦恼心。善恶在一念之间,幸不幸福只是自我的一种感觉。心主宰人的一切行为,一个内心清静的人,所言所行所思必定是清静的;若心杂染,所见所闻是污秽。佛家帮助人们自己找到正确的“心”,就是除却贪、嗔、痴、慢、疑、恶见六种消极心理,就大学生而言,就是要摆脱因对物质的追求而存在的攀比心理、因对生活琐事敏感多疑而产生的猜忌心理、因自身条件优越而生出的傲慢心理、因情感的痴迷而产生的偏执心理,保持信、精进、惭、愧、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等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之面对矛盾和冲突时能有无穷无尽的心量,打破局限,转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命智慧,化解心理冲突。禅宗还要人们开发自己本性的般若智慧,领悟自我本性,以心役物,就不会成为物的奴隶,也不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迷失自我。

第三,佛家智慧通过劝人为善慈悲为怀培育大学生的爱心《西游记》里写唐僧“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这是说唐僧有一颗菩萨心肠。大乘佛教尤其强调清静无为、慈悲为本,不仅怜惜众生,而且要发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大悲心愿,行菩萨道,自觉觉他,以普度众生为己任。佛家宣扬无我,但不宣扬无他,佛家对自身以外的人怀的是一种实有的心态,以一颗慈悲之心重视他人的苦难,符合现代伦理学的要求,也与现代心理健康理论相契合。佛家就是通过大力弘扬同情心和爱心,来改善心境,转移注意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个人中心主义正需要这样一剂良药,使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一份承担,在承担中走出小我,融入社会,奉献爱心,实现生命存在的价值。

第四,佛家智慧通过物我平等的观念帮助大学生找回自尊心禅宗认为人性即佛性,只是由于人心中所生的妄念,覆盖了真如本性,使其不能认识自己已有的佛性。《坛经》上说:“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禅宗大力宣扬佛性面前人人平等,充分体现了众生平等的思想,把人的自信自尊从心底提升起来。禅宗反对权威,成佛只能靠自身觉悟,不能凭借外力,这些思想有助于人们把握自我,寻找真实的自己,摆脱世俗的纠缠,让生命回到原点,找回内心的宁静,保持心理平衡。佛教还告诉人们要正确地把握自我,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思想对于心理调适乃至大学生心理健康都是积极有益的方法。

第五,佛家智慧教人断绝欲望促使大学生去除贪心 现代中国贫富差距很大,大学生是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汇聚在一起,社会的贫富差距会显著地反映在大学生群体身上。有的同学家庭经济状况好,消费很高,物质欲求强烈。另一极却是生活窘迫的大学生,他们交不起学费,每天要为生活费发愁。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其中还有5%~欺欺人7%的特困生,他们中有些人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自卑,常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有些同学则经不住诱惑,用偷盗等不合法手段满足自己的愿望,导致过去的优秀生在大学却堕落了!佛教认为现实人生是“欲界”,由欲界和需要所支配的行为和思想,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而摆脱痛苦的根本方法便是“少欲无为”。其实,这种“少欲无为”是相对人的多欲和贪婪而提出的精神救治,它通过改变人们生存欲望的对象,让人的注意力转移,对于遭受贫困或物质欲望过于强烈的人群来说,便是一剂很好的精神良药。台湾的慧律法师曾教人把“去贪则清凉”写在墙壁上,每天看,慢慢淡泊自己的贪念,就不容易痛苦了。心态平和,就能把精力放在学业上,顺利完成上大学的中心任务,心理修养也能随之提高。

第六,佛家智慧教人承认现实解除偏执心“郁闷”几乎是大学生们的口头禅,这种灰色心理往往是大学生执着于一事一物一人,而去除偏执是佛学论述的重点。《金刚经》“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来启迪修佛者,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才能修得正果”。佛家理论的特色是“空”,而佛家还要求人们不要执迷于空,就是说凡事要放得下,不要偏执,这是减轻主体心理压力的方法。大学生如果拥有了慧心、爱心、宽容心,重新树立了自尊心,破除了贪心、偏执心,就会变得乐观、豁达,就能重新体悟生命的意义,重新确认自我的价值,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大学生身心和谐了,大学校园也必将成为一个和谐的校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The World Expo in 2010
如果我是世博会的志愿者
father is a gentle man
Health or Wealth
An Accident
Shanghai Museum
The Shanghai World Expo(上海世博会)
Summer Vacation
上海世博会
my pet cat
ard to The Teacher
如何成为一个可爱的上海人
一轴四馆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影响
城市最佳实践区
成功CEO谈企业整合:领导就是要能解雇任何人企业论文论文
全面增强企业执行力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创业板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案探讨企业论文论文
麦当劳的“S.Q.C.精神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从欧典地板风波看国内品牌的品牌文化命运企业论文论文
中国企业需要领袖人物企业战略论文(1)论文
湘财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湘财证券董事长陈学荣谈信用成本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员工罢工的思考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团队精神与企业凝聚力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职业经理的道德观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中小企业最佳融资决策企业战略论文(1)论文
《个人独资企业法》实施之于中国现实的意企业论文论文
珍禽大王的空杯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标准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桥》教案设计之一
《梦想的力量》写作背景
《桥》趣闻故事
《桥》重点问题探究
《桥》美文欣赏一
《梦想的力量》重点字词梳理
《梦想的力量》重点字词的意思
《桥》教案设计之二
《梦想的力量》老师语录
《桥》考点练兵(一)
《桥》考点练兵(二)
《桥》随堂练习 提高篇
《梦想的力量》重难点分析
《桥》随堂练习 巩固篇
《桥》美文欣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