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研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研究

【原文出处】理论学刊

【原刊地名】济南

【原刊期号】200205

【原刊页号】5~10

【分 类 号】D2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301

【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研究

【 作 者】郭德宏

【作者简介】郭德宏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91)

【内容提要】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从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既然是从党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就应该把它还原到中共党史的研究中去,用它作标准,来重新评价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集团、个人和事件的性质和作用,探讨其中的利弊得失,进一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深化中共党史的研究。按照这样的方法和标准重新审视中共党史上的重大问题,就会作出新的解释,得出新的结论。

【摘 要 题】“三个代表”专题

【关 键 词】三个代表/中共党史/研究

【 正 文】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研究中共党史,事实上提出了一套新的评价标准,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从这个新的视角,用这个新的方法来重新审视中共党史上的重大问题,会得出新的结论,或更能深刻地反映历史的本质。在这方面,张静如教授已经发表了很好的意见[1]。但是,这个问题太大了,要说清楚是很不容易的。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联系

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研究中共党史,应该先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联系。 到建国以后,国家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了强大的国有经济,这无疑是先进的。但在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以前,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先进生产力的一部分,还应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以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被消灭了,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是不同的。1949年以前,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创造有利条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社会主义代表了中国先进的生产力。这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与它的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为它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其次,应该明确什么是先进文化,以及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的学者指出,一种文化是否先进,说到底,看它是否能够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否能够满足广大民众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精神的需要。先进文化之所以先进,就是能够通过价值体系的构建与转型,知识结构与行为方式的变革,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应对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所面临的新挑战,解决社会发展所必须克服的各种难题,使人们在掌握和享受真、善、美方面实现新的飞跃。[3]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先进文化就已经不再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文化,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和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的文化”[4]。

除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以外,资本主义既然在1949年以前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那时反映这种生产力的资本主义文化就应该是比较先进的,不能把一切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都看作落后的甚至反动的。胡绳就曾说:“过去流行一种看法,好像有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之后,凡是与它不同的、反对它的思想就一定是起反动作用的,这显然不符合事实,也讲不通。”[5]

所谓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和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6]

再次,应该明确什么是最广大的人民,以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此地主阶级也是拥护的,在北伐军中,就有很多地主阶级的子弟。因此,在这个时期,人民不仅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应该包括地主阶级。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成了革命的对象,但富农和地主阶级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和地主阶级都当作革命对象,而应该把它看作团结和联合的对象,把它包括在人民的范围之中。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仍然是革命力量的一部分,包括在人民的范围之中。抗日战争时期,所有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都属于人民的范畴,成了团结和联合的对象。不能因为有的阶级和阶层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不同,就把它看作敌人。到解放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又成了革命的对象,但人民中仍包含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农民中的富农。到建国以后,人民中仍包含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五星红旗上的四颗小星,其中就有一颗代表民族资产阶级。所谓最广大人民,就是指在各个历史时期要尽量包括所有属于人民范围的各个阶级和阶层。

人民的利益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利益。所谓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相对于少数人的利益和具体利益来说的,是指那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性的利益。对于1949年以前的人民来说,总体的根本利益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满足它们最根本的要求。除了这个总的根本利益外,各个阶级还有自己的根本利益,例如对农民阶级来说,最根本的利益就是解决土地问题,做到“耕者有其田”。对民族资产阶级来说,就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使它的经济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来说,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尽快地发展生产力,满足它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谁就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复次,应该明确“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三个代表”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在用它来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当然,也可以用其中的一个方面来对历史问题加以分析和评价。

明确了“三个代表”的内涵及其联系,就可以此为标准,来审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物、事件,看是不是达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新审视中共党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

中共党史上的重大问题非常多,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分析很多问题,下面仅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1、关于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 蒋介石、汪精卫对国共合作的分裂,有复杂的原因,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错误,也是原因之一。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错误之一,是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共倾向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右倾方针。过去把这个责任都归罪于陈独秀,事实上陈独秀在很多问题上是主张斗争的,主张妥协退让的主要是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代表。例如“三二○事件”即中山舰事件发生后,陈独秀主持中共中央制定了三点反击蒋介石的计划:

一、尽力团结国民党左派,以便对抗蒋介石,并孤立他;

二、在物质上和人力上加强国民革命军

二、六两军及其他左派队伍,以便必要时打击蒋介石;

三、尽可能扩充叶挺的部队、省港罢工委员会指挥下的纠察队和各地农民武装,使其成为革命的基本队伍。并决定派彭述之等人到广州加以贯彻。但是,苏联政府在中国的顾问鲍罗廷和苏联军事顾问团的团长布勃诺夫,却主张向蒋介石妥协。当时蒋介石的处境很困难,本来是可以反击的,是鲍罗廷、布勃诺夫的妥协退让拯救了蒋介石。当然,这种妥协退让方针陈独秀也执行了。所以,当时陈独秀的错误实质上是教条主义,这种教条主义,既违背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愿望,又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因而违背了“三个代表”的要求。

当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错误之二,是在工农运动中存在着“左”的倾向。前已说过,在大革命时期,不仅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地主阶级也属于人民的范畴。因此,在党的政策上,就要照顾到它的利益,至少不能损害它的利益。当时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是代表了它的根本利益的。但在照顾它本阶级的利益方面,就做得不够。例如当时的农民运动,不仅反对土豪劣绅,而且反到一般的地主阶级,在部分地区甚至分配了地主的土地,这不能不引起他们的恐慌和反对。即使对于土豪劣绅的很多态度和做法,有很多也是过火的。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肯定的一些做法,实际上就是过火的。马日事变后陈独秀于6月致共产国际的电文,就承认是湖南农运过激酿成马日事变。他在电文中说:“当时北伐军官家属土地和财产被没收,亲戚被逮捕,平白遭受拘捕与惩罚,米的运输受阻,向商人勒捐,农民抢米粮,吃大户,士兵寄回家中的少数金钱均被农民没收与瓜分。”“这些过火行动迫使出身小地主阶级与豪绅土匪的军人们,结成反共反农民联合阵线”。

2、关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错误

首先,三次“左”倾错误违背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前已说过,资本主义在1949年以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可是在三次“左”倾错误时期,却把资产阶级看作革命的对象,甚至把它们看作最危险的敌人,极力地加以打击。当时实行的很多政策,实际上是只有在社会主义时期才能实行的政策,甚至在社会主义时期也不能实行的政策,如要求过高地提高工资等等。这不能不影响甚至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其次,三次“左”倾错误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遵义会议之前,党内的教条主义是非常浓厚的。王明等人根本瞧不起在国内搞实际斗争的毛泽东等人,认为他们不过是一些“土包子”,根本没有什么理论,更谈不上什么马克思主义。他们开口闭口“国际指示”,搞的实际上也是“两个凡是”,即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坚决地执行;凡是苏联的经验和做法,必须坚决地照搬。这种教条主义,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再次,三次“左”倾错误背离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时不仅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受到打击,甚至连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也受到损害。例如当时在工人运动中主张搞赤色工会,反对黄色工会,实际上对工人阶级是不利的。所谓赤色工会,就是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把工会搞得很红,而且提出很多脱离实际的口号,开展脱离实际的斗争,如不断地举行罢工、游行、示威以及飞行集会等等,把仅有的一点革命力量也暴露了,使工人运动受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打击。而所谓黄色工会,并不是像西方那样专门破坏工人运动的工会,而是用政治标准来划分的,凡是不拥护共产党而拥护国民党的,就认为是黄色工会。实际上,当时的很多所谓的黄色工会,例如大革命失败后上海的七大工会,实际上是中间性质的工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人阶级说话,为工人阶级争得一些经济利益。连这样的工会也加以反对,就把这些工会组织中的工人抛弃了。因此,刘少奇在1936年4月写的《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中曾说:“在有国民党黄色工会的工厂和企业中,我们同志和革命的工人均应加入黄色工会,并参加黄色工会中的各种工作和活动,利用黄色工会来组织工人群众和斗争。就是现在还没有群众的黄色工会,我们也要加入进去,就是仅仅利用黄色工会这一公开的招牌和地位,去公开团结与组织工人,也是必须的。在没有黄色工会组织的工厂和企业中,我们应该利用各种公开的与灰色的形式,来公开地广泛地组织工人群众。如同乡会、互助会、劝戒烟酒会(在理会)以及其他旧式的新式的团体,我们都要利用。在我们采取这样广泛的方式来组织工人群众的时候,我们应该暂时放弃独立组织赤色工会的任务,过去的那些秘密的赤色工会即行取消。”[8]

在农村中,当时不仅“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使他们普遍受到打击,连部分中农特别是富裕中农,甚至贫农也受到打击。最为典型的,是在湘南起义时曾提出一个口号:要把有产者变成无产者,逼迫他们革命。于是,起义部队把大道两旁五里之内的房子全烧光了。结果不仅没有促使农民参加革命,反而使已经参加革命的人“反水”。就是说,当时实行的“左”倾政策,使工人农民的利益也受到损害,这就不能不严重地孤立自己。

3、关于三大改造 中共中央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行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与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是分不开的。从这个方面看,三大改造适应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三大改造又打击和取消了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本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 与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进行得早一点,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刚刚完成,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还没有发挥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应该让广大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充分得到发挥,使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然后再逐步地稳妥地实行合作化。可是根据毛泽东“趁热打铁”的思想,从1953年开始就大规模地实行合作化,不到几年就把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全部消灭了。可是从实际情况来说,农民的积极性更多的是想发家致富,并不是想合作化。对于互助组,因为不动所有制,他们还是愿意接受的,但当成立初级社,让他们交出土地、耕牛和大型农具的时候,他们痛苦极了。合作化以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再也无从发挥,恐怕这也不能说对发展生产是有利的。薄一波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曾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快,“在土改后就开始了。土改摧毁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一次巨大解放。如果土改后不急于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不立即动摇私有制,而是继续实行新民主主义政策,在充分发挥土改带来的农民个体所有制的积极性之后,才去动摇私有制,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对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究竟应当怎样走作广泛深入的探索,那样,不仅对生产力的发展可能更有利些,而且也可能不致于搞成后来那样千篇一律的农业集体化模式”[10]。

过去我们评价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都说有其历史必然性。从社会主义最终要取代资本主义的角度讲,消灭资本主义当然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并不是说到1953年,就一定存在着消灭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就到了非消灭不可的程度了。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以后就不应该再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

4、关于从1957年以后的错误 首先,这个时期的“左”倾错误背离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是不按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并照搬革命战争年代搞群众运动的经验,依靠群众运动搞“大跃进”,使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实际上来了个“大跃退”。由于“大跃进”的破坏,接着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从1961年起开始进行经济调整,到1965年基本完成。可是直到1966年,某些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以及必要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也就是说,全国人民白干了8年。在这8年中,当然也取得一些成就,但曲折太大了,没有使先进生产力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是脱离世界上刚刚兴起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浪潮,加大了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赶上这股浪潮,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但在那个时候,我国却根本不管这股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关起门来大搞阶级斗争,自己斗自己,结果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打开国门一看,才知道是大大地落后了。 建国以后,毛泽东强调在全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统治地位,这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却把这个问题强调到了不恰当的地位,并成了排斥一切其他文化的理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从建国以后就发动了一系列文化批判,如批电影《武训传》,批《红楼梦研究》,批胡适思想,批胡风等等。1957年以后,更进一步掀起了文化批判的一个个浪潮,从文艺领域一直批判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很多好的作品、作家和正确的观点,全被否定了。到“文化大革命”中,更是狂风扫落叶,除八个样板戏以外,把一切文化包括建国以后自己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成果,都当作“封、资、修”全部一扫而光。对于广大的知识分子,1956年刚刚说他们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可是在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就把大批的优秀知识分子打成“右派”,使他们遭到灭顶之灾。接着,又把知识分子包括建国后自己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定性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使他们成为受批判和打击的对象。到“文化大革命”中,知识分子更变成了“臭老九”,成了被打倒的对象。这些做法,看起来很革命,实际上是否定一切,是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完全背道而驰的。 在“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普遍要求社会稳定,发展生产。这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与那条“左”倾主线相对立的另一条主线。正因为如此,“四人帮”搞的那一套不得人心,邓小平领导的1975年的全国整顿,才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要求,深得人心。

对于1957年以后的“左”倾错误,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怀念甚至加以肯定,有的人认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并没有错,“文化大革命”并没有错,甚至呼吁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我认为,这些人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个时期的“左”倾错误,不管对于国家、党还是对于广大人民来说,造成的损失都太大了,决不能继续加以肯定,更不能让它重演。

【参考文献】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0-1061页。

[3] 姜义华:《论先进文化的创造与发展》。

[5] 《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8] 《刘少奇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7页。 [10]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06页。 [12]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2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包饺子
毛巾与游园会
下象棋
暴风雨来临之前
小白兔
桃子
小白兔
妈妈的爱
草莓
公园一角
故乡的早晨
我的家
我们的校园
2012年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上期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小学五年级班级工作计划
2012年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2012年第二学期初一班级工作计划
2012年新学期个人学习计划
初二优秀班主任工作计划
党支部2012年工作总结范文
2012年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企业党建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上期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论文
应把危机管理纳入“十一五”规划(1)论文
中国发展战略与地缘政治中的台湾问题(1)论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1)论文
建造宇宙太阳能发电站(1)论文
我国经济宜从外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过渡(1)论文
“水”与中国法律起源(1)论文
垃圾焚烧发电供热的经济性分析(1)论文
2004~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论文
防止全球变暖的发电技术(1)论文
关于中国安全利益的一种解读(1)论文
燃料电池的新进展(1)论文
2013年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及前景展望论文
微型热电联产在游泳池项目中的应用研究(二)(1)论文
2013年世界经济展望和中国的对策论文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三
《穷人》教学设计五
《中华少年》教后感
《穷人》教学设计三
《穷人》教学设计七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二
《穷人》教学设计二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四
《穷人》教学设计六
《穷人》教学设计十二
《彩色的翅膀》综合资料
《穷人》教学设计十六
《穷人》教学设计十四
《穷人》教学设计四
《穷人》教学设计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