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3
有关中国铁路重载运输的探讨(1)论文
论文摘要: 重载运输在运送大宗货物上显示出高效率、低成本的巨大优势,是铁路运输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的典范。铁路重载运输已成为许多国家追求的现代货运方式。论文关键词:重载运输; 重载列车
一、铁路重载运输的概述
(一)、铁路重载运输的含义铁路重载运输是指行驶列车总重大、行驶轴重大的货车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运输。
(二)、铁路重载运输的标准1994年6月国际重载运输年会上,对铁路重载运输作了最新定义。凡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二者,可视为铁路重载运输线路:
1、经常、定期或准备开行总重最少为5000t的单元或组合列车;
2、在长度至少为150km的铁路区段上,年计费货运量最少达到2000万t及其以上;
3、经常、定期或准备开行轴重25t及以上的列车。
(三)、 重载列车的组织形式目前,国内外铁路开行的重载列车组织形式主要有单元式、整列式和组合式重载列车三种。
1、单元式重载列车。单元式重载列车是以固定的机车车辆(大功率机车 + 一定编成辆数的同一类型的专用货车)组合成为一个运输单元,并以此作为运营计费单位,在装卸车站间循环直达运行的货物列车。
这种重载运输方式运用范围广,经济效益显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均采用此方式,我国大秦重载运煤专线上也有重载单元列车的开行。
2、整列式重载列车。整列式重载列车是采用普通列车的组织方法,由挂于列车头部的大功率单机或多机牵引,由不同型式和载重的货车车辆混合编组,达到规定载重量标准的列车。
在我国繁忙干线上开行的重载列车主要为这种模式,其它国家应用较少。
3、组合式重载列车。组合式重载列车是由两列及以上同方向运行的普通货物列车首尾相接、合并组成的列车。
这种重载运输方式始于1964年前苏联。我国大秦线进行的20000 t重载列车采用该形式。
世界范围内应用不太广泛。
二、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概况
(一)、国外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概况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以开行长大列车为主要特征的重载运输开始出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重载运输开始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国铁路相继在运输大宗散装货物的主要方向上开创了固定车底单元列车循环运输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新材料、新工艺、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铁路上的广泛应用,铁路重载运输技术及装备水平又有了很大提高。列车重量的提高是铁路重载运输技术发展总体水平的体现。
重载运输发展40多年来,一些国家列车牵引试验牵引重量的记录不断被刷新突破:
1、1967年10月,美国诺克福西方铁路公司(N&W)在韦尔什-朴次茅斯间开行重载列车(编组500辆、6台内燃机车、全长6 500m、总重44066 t)。
2、1989年8月,南非铁路在锡申-萨尔达尼亚间开行重载列车(编组660辆、16台内燃机车、总长7200 m、总重71600 t)。
3、1996年5月28日,澳大利亚在纽曼山-海德兰港间开行重载列车(编组540辆、10台Dash-8内燃机车)。
4、2001年6月21日,澳大利亚BHP公司开行重载列车(编组682辆、8台机车、总重99734 t、总长7300 m),全列只有1名司机,另外7台机车由GE公司生产的哈里斯机车遥控系统控制。
(二)、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概况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铁路重载运输起步较晚,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北京局管辖的丰沙大和京秦电气化铁路试验开行重载列车,从此开始了我国的铁路重载运输。我国铁路发展重载运输走两个途径:一是对既有干线铁路进行配套改造,在既有主要繁忙干线上开行5000t级整列式重载列车;二是新建能力大、标准高的重载运输专线,如大同-秦皇岛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生日
- 我会拍照了
- 骗人的魔术
- 我的铅笔盒
- 纸飞机
- 我当上了老师
- 烧竹筒饭
- 早点给我上了一课
- 数学小论文
- 杀鸡
- 给小猫治病
- 给爸爸打分
- 纪念币
- 拍卖
- 放风筝比赛
- 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对策研究
- 几种费用的会计处理变化及审计程序
- 从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论风险导向审计的战略调整
- ABC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 我国审计市场供求关系现状分析
- 基金审计问题思考
- 浅论审计环境对CPA审计风险的影响
- 试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对企业兼并审计的思考
- 我国独立审计欺诈的法律风险研究
- 抓住造假黑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陷阱分析
- 对“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的探析
- 财务造假案之后的中国民间审计变革
- 我国独立审计欺诈的法律风险研究—上市公司审计的分析
- 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违规行为特征分析
- 《芦花荡》课文导入集锦
- 《芦花荡》教学实录
- 《芦花荡》教学案例
- 对传统英雄形象的反叛──教《芦花荡》有感
- 到文本的深处漫溯──《芦花荡》教学实录及反思
- 《芦花荡》一课教学叙事
- 《芦花荡》教学案例及反思
- 《芦花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芦花荡》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 《芦花荡》教学杂谈
- 《芦花荡》教学设计
- 课堂上的对话──《芦花荡》教学有感
- 《芦花荡》教学反思
- 指导朗读 倡导自主──《芦花荡》教学反思
- 给“迷路的句子”找个“家”──《芦花荡》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