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范唱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谈范唱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谈范唱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范唱是声乐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富有情感的范唱是通过人声传递的审美情感,它比采用其他的艺术手段更加直观和具体,更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而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应该很好地运用。但是教师也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范唱,不能忽视范唱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病。纯粹模唱式的范唱使学生在树立正确声音概念的初级阶段不能获得真正的认知而盲目模仿,忽视正确发声方法的建立;在作品的理解和演唱阶段盲目的模仿范唱会使学生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缺乏独创性和真实性。因此教师应该把握范唱的尺度,合理运用范唱,才能避免范唱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范唱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目前范唱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纯“模唱式”的范唱教学法,使学生不明道理,导致盲目模仿

在声乐教学的初级阶段,有些教师将范唱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一听出学生发声方法不对就马上范唱正确的发声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此“模唱”,并没有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所在,造成此错误的原因和具体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下盲目模唱。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模仿教师的音色、音量,从而忽视正确歌唱发声方法的建立。声乐艺术的特点注定了它只有在演唱者获得正确的感知后,再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练习不断地加以巩固才能掌握声乐演唱的技能。纯“模唱式”教学法在教学效果上常常表现为有些悟性较高的学生恰好音色和教师相近,可以较容易地模仿教师声音中圆润、结实等特点,因而在课堂上能很快地配合教师将歌唱中的弊病改掉。但是因为只是纯粹的模仿并无真正的理解,学生一旦离开这位被模仿的教师就无从唱起了,所以几乎每节课都要“返工”重来,反反复复,原地踏步;而那些悟性不高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就只能一句不行再来一句的“模唱”,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又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耗费教师的嗓音,毫无教学效果可言。

在声乐作品的学习演唱阶段,教师对新作品富有感染力的演唱,会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和深刻的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作品风格的把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师的声乐演唱水平,对声乐作品的创造性解释和体验的能力,艺术的表现力等都直接影响着范唱的质量。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声乐教师都像卡拉斯一样是全能歌唱家,教师的范唱不可能针对所有的教学对象而做到面面俱到。而教师的这种范唱是将教师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灌输给学生,给了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学生的模仿性较强,教师的范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使得学生对该声乐作品的学习演唱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讲只是对教师知识经验的重复,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逐渐失去其自身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丧失了对声音的主动判断能力。

(二)依靠影像和音响资料的示范教学法,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演唱缺乏真实性和创造性

许多高师院校由于师资的限制未开设专门针对音乐学习的外语课,诸如意大利语、德语、法语、捷克语等。而声乐教学中对外国声乐作品的涉及又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对外国作品的学习,尤其是语言方面的学习过多地依靠现有的影像资料和音响资料。这种示范性的学习常会导致学生一味地鹦鹉学舌,只知其音不知其意,纯机械式的模仿影像资料和音响资料中范唱者的语音,同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也可能不自觉地模仿范唱者的音色、作品处理、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内容。而实际上有些学生就是以范唱为标准来刻意模仿的,以自己表现的声音与范唱分毫不差作为评价自己这首曲目处理得完整与否的标准,完全忽略对作品中作曲家的意图、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内涵的认识和体验,缺乏真实的情感。长久下来学生会对范唱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拿到新作品没有范唱就不知如何下手,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淡薄,缺乏对声乐作品的独到见解,不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长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表演方式,无法形成独特的个人演唱风格。

二、如何正确认识范唱的作用和地位,把握范唱教学的尺度

声乐学习的过程依靠高度的听觉体验,只有在正确的要求和指导下自己及时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改进,才能掌握声乐技能。教师的范唱要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范唱要把握适度原则,应充分掌握范唱的时机,在学生遇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才去演示和启发,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即做到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一)范唱应注意适度、适时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觉分辨能力

范唱一般较适用于中低年级,尤其适用于低年级。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运用范唱教学法时要防止学生单纯地模仿教师的声音,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歌唱方法的学习上来。要提醒学生对待范唱不在于模仿其音色、音量,而是在于抓住正确的发声方法,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启发学生准确地记住自己最好的声音,并逐步达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的程度。

教学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辨能力。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耳朵有时比嗓子还重要,听觉会帮助我们完成发声技能技巧上的各项要求,指挥发声器官的运动,辨别歌唱发声中正误。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模仿的是坏的榜样或不规范的教师的范唱,那么他在演唱上就注定不会成功。所以要避免走弯道,学生就应该有良好的听觉分辨能力,即使教师的演唱水平很高,学生也要根据自己声音的特质去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在学习中要将模仿和独创结合起来,保持自己声音的个性特征。

(二)重视示范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与互补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示范教学法和比喻教学法的互补,通过各种形象的比喻启发学生,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同时又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提高学生的听觉分辨能力,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如意大利美声学派常用“把声音喝下去”或“把嗓音吸进去的比喻”来作为解释打开喉咙的手段;有的教师用“半打哈欠”的比喻来阐述歌唱发声中所需要的打开“软口盖”时发声器官各部位的协调动作原理,并适时地配合教师的范唱,能较快帮助学生建立喉头稳定的观念。

(三)指导学生先学习理论后听范唱,作品演唱做到有感而发

声乐艺术就其特性来说是一种善于表情的艺术,声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作为第二度创造的声乐演唱,它最重要的艺术使命之一就是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音乐的灵魂在于情,演唱者的感情应是先陶醉自己后感动他人,在贺雷秀·勃那的诗句中写到:“你若欲感动他人,情感必须漫过心弦。”而真实的情感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作品情感内涵的基础之上,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范唱或以音响资料的直观印象而进行简单的模仿。正如康德拉申所说:“囿居在声音中是不行的,这将导致想象的贫乏和处理的简单化。”

正确的理论是指导声乐实践的科学依据。美国著名音乐分析家尤金·纳莫所说:“表演者为完成对作曲家和听众的艺术职责,作为共同创造者,必须获得理论和分析能力,以达到不仅知道如何解释,而且也知道一种解释与另一种解释的不同。诚然,分析是对一部艺术作品的一种理性上的冲击,但表演者不对各种参数因素进行详尽研究就永远不能了解伟大作品的美学深度。在这项事业中,分析理论在表演者的教育方面不仅是极为重要的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待陌生的声乐作品,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应先从其音响结构自身去进行解释和分析,然后再通过掌握有关的声乐作品创作意图的第一手资料,如作曲家的日记、创作札记、书信以及传记等,去深入了解作曲家的生活和思想,从中寻找理解和解释声乐作品意义和内涵的线索。在理解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思考中找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脑筋解决作品的难点和重点,提高自己处理作品的能力。学生可以大胆地发挥创造,然后再与教师或音响的范唱相对比,比较出自己和范唱之间的差距与不同,思考为什么不同,哪个更好,进行取长补短的借鉴。这样范唱的效果就比较明显,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演唱中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真正做到有感而发,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使声乐表演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三、结语

范唱教学是声乐技能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只有恰当、正确地运用范唱,才能使教师的授课过程轻松自如,才能培养学生的听觉分辨能力,训练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范唱获得启发,了解正确的发声方法,从而建立正确的歌唱发声概念。因此,范唱的运用应该遵循目的性、针对性、适度性、适时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范唱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愉快的寒假
除夕之夜
寒假趣事
课桌底下的足球赛
我多想帮帮他们
除夕之夜
快乐的拼句游戏
过生日
红领巾的故事
参观作业展览
跑道上的较量
记忆
一张挂着泪珠的照片
难忘的教训
钓鱼
电力安全保证书
努力工作保证书
寒假留校住宿学生安全保证书
戒烟保证书
计划生育保证书
取保候审保证书
廉洁守法保证书
学生实习保证书
质量保证书
中学生保证书
钢材质量保证书
MCG质量保证书
商品房质量保证书
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保证书
大学防火安全保证书
如何提高仔猪生产水平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综合措施
浅谈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养猪场(户)应因地制宜利用种猪资源
西农萨能奶山羊
河北怀安县关帝庙村发展奶牛链条式产业经济
仔猪水肿病的诊治与预防
郧西县山羊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
奶牛产犊性状研究进展
英研究发现:山羊也有方言
治疗母猪不发情的小经验
新生仔猪低血糖的防治措施
2009/2010年度山羊绒质量分析报告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防治
母猪不孕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桥》教学反思
《梦想的力量》教学案例
《梦想的力量》片段教学
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由学生的问题入课
《桥》阅读教学听后感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梦想的力量》相关链接
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梦想的力量》教学杂谈
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梦想的力量》课堂实录
非洲因缺水陷入贫困的故事
《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
《梦想的力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