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8
一种新型储氢容器(1)论文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酸雨、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等等或初露倪端,或已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这些环保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有关。
同时,由于能源消耗量的迅猛增加,化石能源将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需要开发新的能源。在我国开发清洁的新能源体系更具有重要意义。
氢可以地球上近于无限的水为原料来制备,其燃烧产物也是水,具有零污染的优点,有望在石油时代末期成为一种主要的二次能源。氢能技术的发展,已在航天技术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氢是一种危险,易燃易爆的气体,在使用中必须保证安全,因此,一种安全、高能量密度(包括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低成本、使用寿命长的氢储、输技术的应用需求已越来越迫切。
二、目前主要的储氢方式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储氢方式有:
(1)金属氢化物储氢;液化储氢;
(3)吸附储氢;
(4)压缩储氢。 2.1金属氢化物储氢 氢和氢化金属之间可以进行可逆反应,当外界有热量加给氢化物时,它就分解为氢化金属并释放出氢气。
用来储氢的金属大多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合金,目前世界上研究成功的合金大致分为:
(1)稀土镧镍,每公斤镧镍合金可储氢153L;铁钛合金,储氢量大,价格低月在常温常压下释放氢;
(3)镁系合金,是吸氢量最大的元素,但需要在287℃条件下才能释放氢,而且吸收氢十分缓慢;
(4)钒、铌、铅等多元素系,这些金属本身是稀贵金属,因此只适用于某些特殊场合。 与其它储氢方式相比,金属氢化物储氢具有压力平稳,充氢简单、方便、安全等优点,单位体积贮氢的密度,是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气态氢的1000倍。
该储氢方式存在的问题为在大规模应用中如何提高储氢材料的储氢量和降低材料成本,节约贵重金属。国际能源机构确定的未来新型储素材料的标准为储氢量应大于5Wt%,并且能在温和条件下吸放氢。
根据这一标准,目前的储氢合金大多尚不能满足这一性能要求。 2.2液化储氢 将氢气冷却到-253℃时氢气即可液化。
液氢储存方式的质量能量密度最大,是一种轻巧紧凑的方式。但氢气液化成本高,能量损失大(氢液化所需能量为液化氢燃烧产热额的30%),且存在蒸发损失。
液氢贮存工艺首先用于宇航中,但需要极好的绝热装置来隔热,才能防止液态氢不会沸腾汽化,导致液体贮存箱非常庞大。 2.3吸附储氢 C.CarPetis和W.Peschka是首先提出在低温条件下氢气能够在活性炭中吸附储存的两位学者。
他们提出可以考虑将低温吸附刘运用到大型氢气储存中,并研究得到了在温度为-195℃和-208℃,压力为0-4.15MPa时,氢在多种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压力为4.2MPa时,氢气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容量分别可以达到 6.8wt%和 8.2wt%在果等温膨胀到0.2MPa,则吸附容量为4.2wt%和5.2wt%。在一个最近的研究中,Hynek在27℃和-83℃条件下测试了一系列吸附剂,如活性炭、碳黑、碳气凝胶以及碳分子筛等。
测试结果为:在0-20MPa压力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增大,吸附剂的储氢量只有少量的增加。 目前吸附储氢材料研究的热点是碳纳米材料。
由于碳纳米材料中独特的晶格排列结构,其储氢数量大大的高过了传统的吸附储氢材料。碳纳米管产生一些带有斜口形状的层板,层间距为0.337um,而分子氢气的动力学直径为0.289um,所以碳纳米管能用来吸附氢气。
另外,由于这些层板之间的氢的结合是不牢固的,压力降低时能够通过膨胀来释放氢气。1998年,清华大学开始了储氢材料领域的研究,试验发现:在常温下,碳纳米管吸氢速度很快,可在3-4个小时内完成,放氢可以在0.5-1小时内就可完成,储氢能力达到了9.9Wt%。
但是碳纳米管用作商业储氢材料还有一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奶奶的手
- 刷碗
- 我的铅笔
- 蝉和蚂蚁
- 坚持就是胜利
- 炒鸡蛋
- 荷花
- 松鼠的名片
- 我的张奶奶
- 假如我是市长
- 可爱的我
- 我的小汽车橡皮
- 我最想做的一件事
-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 拔河比赛
- 农网改造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智能建筑的弱电工程
- 浅析河北南部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热电冷联供应用于住宅的经济性分析
- 新型高压交流自动空气分段器的应用
- 电能表的现场检查办法
- 住宅电气设计浅谈
-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
- 防雷接地及电涌保护的方案和问题
- 桑拿浴室场所电气设计的探讨
-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砼接地体降阻的实例
- 对我国房地产业发展问题的几点看法
- 低压电器行业的用户需求和经济结构
- 35kV无人值班箱式变电所的应用
- 会议室电气设计
- 《荷花》解读
- 《荷花》教学设计七
- 《荷花》教学设计五
- 《荷花》教学谈
- 《荷花》教学建议
- 《荷花》教学设计一
- 《燕子》学习要点
- 《燕子》:多角度状物
- 《燕子》:妙用“赶”表深意
- 《荷花》教学设计九
- 《荷花》教学设计六
- 《燕子》综合资料一
- 《燕子》综合资料二
- 《荷花》教学设计八
- 《荷花》教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