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9
500 kV惠汕输电系统内过电压的研究结果和分析 2(1)论文
摘 要 惠汕500 kV输电线路长268 km,由于取消出线断路器的合闸电阻,使统计操作过电压和线路闪络率偏高。为降低统计操作过电压和线路闪络率,设计中在线路中间装设一组线路型444 kV MOA(氧化锌避雷器),属国内首创;为限制潜供电流,线路两侧各装置一组120 Mvar高抗,但投产前有一组高抗因铁心接地返回制造厂修理。
在只有一组高抗,内过电压和潜供电流比较严重条件下,为确保惠汕线按时安全投产,通过反复研究和分析,提出安全措施,使惠汕线顺利投产,并为惠汕线和长线路编制运行规程提供了依据。关键词 输电 内过电压 研究1 研究过程及主要结论1.1 设计阶段的研究结论 1994年,当惠汕输电工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时,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下简称“设计院”)与原电力部电力科学研究院(下简称“电科院”)共同开展对该工程内过电压的计算研究。
该工程踏勘的线路长293 km,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在线路两侧出线断路器取消合闸电阻的条件下,如何采取措施把统计操作过电压和线路闪络率限制在规程和规定的范围内,确保输变电设备的安全。由于惠汕线是国内当前不装合闸电阻的最长线路,且需要在线路中间装设一组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属国内首创),因此,本工程的内过电压研究比短线路复杂得多。
如果采用常规的计算模型,即线路参数是固定不变的,则统计操作过电压和线路闪络率均超过规程的规定值,因此本研究采用复杂的J.MAITI模型。这个模型按杆塔的实际尺寸、对地平均距离以及土壤电阻率来进行计算,并考虑线路参数随频率的变化而改变,即顾及线路的高频特性。
这个精确模型计算所需时间较长,每种运行方式需要十几分钟(常规模型几秒钟即可计算一种方式)。精确模型的计算结果较之常规模型可降低统计操作过电压10%左右,也相应降低线路闪络率,也就是说,采用精确模型在运行上减少10%的裕度。
计算结果见电科院和设计院于1994年11月编制的《惠州—汕头500 kV输电系统内过电压及绝缘配合研究》,该研究的主要结论为: a)惠汕线两侧需各装1台120 Mvar高压并联电抗器(以下简称“高抗”),中性点小电抗均取值750 Ω。 b)惠汕线地线材料采用GJ-70型钢绞线是可行的。
c)在线路不采用快速三相重合闸条件下,惠汕线出线断路器可以取消并联合闸电阻。由于取消合闸电阻后线路闪络率仍较高,因此,必须在线路揭阳侧加装一组444 kV氧化锌避雷器(MOA)。
在三组444 kV MOA投运后,合空线过电压与线路闪络率均能满足要求(两组母线420 kV MOA在合空线时也投入运行)。 d)在操作过电压下,MOA的最大能耗为允许值的23%;在故障操作过电压下,MOA的最大能耗为允许值的19.6%。
因此,把MOA作为操作过电压的主保护,MOA仍有较大的裕度。 e)合汕头空载变压器时,应投入该主变低压侧一组低压电抗器(45 Mvar),以防止主变发生谐振过电压。
1.2 投产前的补充研究 500 kV惠汕输变电工程于1997年12月18日投产。投产前设备测试时发现汕头侧高压并联电抗器铁心接地,该高抗必须返回厂家修理,不能与工程同时投产。
汕头侧高抗对惠汕工程安全投产和运行调度有较大影响,且惠汕线实际长度为268 km(不是1994年在图纸上选线的293 km),因此,500 kV惠汕输变电工程启动委员会要求对该工程内过电压进行补充研究。 1997年12月上旬,有关人员对线路的参数进行实测,启动委员会又要求按实测参数再进行一次过电压研究,以确保启动的安全。
这次研究,我们将母线型避雷器、线路型避雷器、线路中间的避雷器的实际伏安特性,线路的实际长度,汕头侧高抗无法同步投产等实际因素都考虑了进去,采用实测参数进行研究,并采用实际杆塔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班的“英雄人物”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的“肥肥”哥哥
- 小书迷
- 我是个天才
- 背影
- 我妈妈
- 二叔的“扑通话”
- 我最尊敬的人--我的妈妈
- 能干的奶奶
- 偶滴同桌
- 我的三梦队
- 我的同桌
- 他落泪了
- 当三个“李俊基”同时坐到我旁边时''''
- 枇杷树的整形与修剪
- 薄壁铝合金封头冲压成形的加工工艺
- 网页及网站制作优化探讨
- 汽车制动管路中尼龙管的应用探究
- 运用可靠性设计理念,提高煤机产品质量
- 浅议光纤通信技术
- 铁路信号模拟调试系统研制
- 在线投稿及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机械加工工艺简介
- 生态因子对皮胎果新梢果实生长的影响
- 锅炉低温省煤器节能改造技术
- 金属材料工艺种类及加工方法探讨
- 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 趣谈银镜反应演示实验的准备
- 浅述显微硬度自动测量程序在金相试验中的应用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7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9
- 《观舞记》教学设计4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案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AB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6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8
- 口技教学设计ABC
-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5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7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6
- 竹影教学设计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5
- 《伤仲永》教学设计6
- 观舞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