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环保论文】_LED论文,新能源论文,低碳论文
1、前言 LED以其节能环保、寿命长、可靠性高、色彩丰富、易控制(响应迅速、便于非标设计及超长跨距控制)等特点,在我国各大中城市景观照明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夜晚的“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玲珑剔透,散发着湛蓝色的迷人的光芒。
“水立方”的景观照明工程就全部采用LED照明,据估算,比采用传统的荧光灯照明全年可节电74.5万kWh,节能达70%以上。 LED色彩丰富,理论上仅用LED光源就能完全覆盖CIE色度曲线中的所有饱和颜色,即LED通过与磷的有机结合几乎能够产生任何颜色;LED可低压直流供电,调光方便,因此在景观照明领域具有其它光源无法比拟的优势。
目前,管理与控制一体化是照明节能的一项关键技术。配合适当的控制策略,按照环境整体要求对LED进行编程控制,通过LED光色的协调,即可产生整体的艺术景观效果。
下面以实际应用为基础介绍管控一体化技术在LED景观照明中的应用。
2、LED景观照明管控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 LED景观照明管控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设备的监管和智能控制两大部分,现场设备的监控主要实现对照明回路、灯具的智能控制、防盗、在线故障诊断与报警等。LED景观照明的智能控制是区别于其他管控一体化系统的关键部分,通过智能控制策略可以充分体现LED应用于景观照明的优势,是将景观照明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具体实现的有效手段。
2.1设备监控 2.1.1智能控制器/驱动器的安装位置 管控一体化控制系统在线路终端配置智能控制器。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智能控制器/驱动器的安装位置不同: a.一个智能控制器/驱动器负责一个/多个回路、多个照明设备的监控、防盗和数据传输的管理。
此方案适用于照明设备较多,且相对集中的场所。 b.每个灯具安装一个智能控制器/驱动器。
能自动监测到保护跳闸、线路故障、电压波动、开关控制异常等突发事件,并通过控制器内部的通信模块及时将报警数据上传到监控中心,供值班人员及时了解情况,做出处理。此方案适用于照明设备数量较少,且相对分散的场所。
2.1.2防盗问题 防盗是目前景观照明工程面临的一大难题,景观照明的设施大多在户外,周围人员流动大,给防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管控一体化控制系统线路终端的智能控制器可方便地起到防盗作用: a.为灯具、配电箱设计防拆开关,通过智能控制器监控、检测电信号,与报警联动。
b.灯具内设计玻璃破碎震动开关,通过智能控制器监控、检测电信号,与报警联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进行监视,建立远程监控与人员巡更相结合的制度。
2.2智能控制 LED景观照明的节能控制主要体现在智能控制方面,并通过智能控制器与监控中心服务器的通信来实现下述功能。 2.2.1自动开关灯 a.根据所在地的经纬度和季节编制开关灯时间表,景观照明智能控制系统严格按时间表开关景观照明,这种控制方式的缺陷是,控制方式比较呆板,电能浪费较严重。
b.智能监控,根据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的照度值控制开关灯,控制方式比较灵活,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实时地营造绚烂夜景氛围,同时也节约电能。 2.2.2动态自动调光 开灯之后通过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对现场的视频监控图像进行处理,由监控中心的计算机计算出人流量,根据人流量对景观照明进行调光控制。
2.2.3动态场景变换 设定不同的景观照明场景,根据不同的日期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爸爸戒酒记
- 老家的大母猪
- 我走丢了
- 我的房间
- 未来的汽车
- 美丽的宇宙
- 像花儿一样盛开
- 我的老家
- 校园的草坪
- 书包的自述
- 一个意味深长的梦
- 动物给人类的一封信
- 一件有意义的事
- 我忘不了她
- 我当语文老师的两天
-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 谈话语关联与修辞关联
- 简析民营企业的融资管理
- 利用Excel双变量模拟运算表进行购房贷款方案决策
- 运用会话含义理论提高商务交际能力
-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多元化融资策略
- 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风险及其防范
-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 西部民族地区融资对策思考
- 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其对策
- 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手机短信
- 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语法差异性
- 谈反事实条件句的语用性质
- 谈资产证券化融资
- 生物医药企业R&D融资渠道结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麦哨》教学设计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3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2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1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2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1
-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2
- 《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2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