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8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水破坏是当前影响高速公路路况,造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京秦高速公路中修养护工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简单的介绍以一下水破坏的表现形态,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水破坏;原因;措施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受雨水和车轮辗压的作用,容易出现表面层松散,坑洞、拥包、纵横向裂缝以及雨水沿缝下渗形成的啃边、局部沉陷、翻浆等现象。这些病害一般都发生在雨季,基本上都与水有关。
1 水破坏的表现形式
1.1 坑洞 坑洞是最典型的水破坏现象。当自由水侵入并滞留在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中,不管是普通沥青混凝土还是改性沥青或加抗剥落剂的SMA,在行车作用下,特别是在降雨过程中和雨后行车道上的局部网裂会逐渐松散,松散的石料被车轮甩出而形成坑洞。由于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坑洞总是首先在局部混凝土孔隙率较大处产生,因此,它是随机分布的一个个孤立的坑洞。 2 水破坏的原因和特点
2.1 特点 损坏一般都发生在雨季,破坏之初一般先有小块的网裂,冒白浆(唧浆),然后松散成坑洞,发生水损害的地方一般透水较为严重,排水不畅通的部位,挖开路面面层,可见下面有积水或浮浆,水破坏大多都发生在重车道上。
2.2 成因 ①外因:a.降水、降雪。自由水通过裂纹、裂缝和结构的孔隙进入沥青面层。b.大量重载车辆的作用。在沥青面层混凝土孔隙中和面层与基层交界面上滞留的自由水,在车辆通过时,都会产生相当大的水压力和抽吸力。交界面上的这种水压力会冲刷基层顶面材料中的细料,经多次车辆的反复作用,累计冲刷下的细料形成灰白浆,同时在车辆驶离时又产生相当大的抽吸力,这两种力的瞬间先后作用,能将滞留在基层顶面的浆水唧出表面。在浆水唧出的过程中,首先是沥青混凝土中较大颗粒上的沥青膜逐渐剥落,因此沥青混凝土面层向下变形,并形成网裂或下陷。压力和抽吸力的反复作用还会使沥青混凝土孔隙中的自由水往复运动,并促使沥青首先从较大颗粒上剥落,逐渐使沥青混凝土强度降低,直至局部松散,所以水破坏多发生在车辆通行较多的行车道上。②内因:a.路面排水系统不健全;b.路面压实度不足;c.路面离析。
3 结合京秦高速公路的养护经验谈一下对水破坏一些难点处理的看法
3.1 分析水破坏中水的渗入位置 京秦高速公路内部给水主要是面层与基层交界面上滞留的自由水,水稳基层与二灰碎石底基层交界面上的自由水,来源一般分为两种:①路面裂缝渗水;②中央分隔带渗水。
3.2 以前处理水破坏病害,只注重于对于病害的治理,忽略了病害的根源是水的来源问题 只有真正切断了水的渗入,才能从根不上解决问题。 4 防治方法 或者在路面结构设计时,底基层采用20cm级配碎石或沙砾碎石,兼作调平层与排水层。路肩上设置横向盲沟,在路肩边缘的石砌镶边中,按3~4m的间距横向埋设¢5cm硬塑料排水管,排除路肩部分的碎石盲沟积水。
4.2 提高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表层应不低于5级
4.3 提高压实标准,并增加现场空隙率检验指标
4.4 把好施工质量 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是防止或减少沥青路面出现水害的重要因素。
5 结束语
本文结合京秦高速公路中修养护工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主要就水破坏的外因简单谈了一下防治方法,目前对京秦高速公路水破坏的治理首要问题是解决水的渗入点问题。
参考 文献 :
[1]JTG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因为选择不同
- 颐和园导游词
- 黄山导游词
- 观察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胜似亲人
- 我的蝈蝈将军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观察豆子
- 可爱的小猫
- 时间都去哪了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再逢中秋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养蚕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