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音乐课上学生需要的是什么?

音乐课上学生需要的是什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9

音乐课上学生需要的是什么?

毕业论文

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早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以至被称作“创新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所以有学者指出:要把保障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作为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获得创造的安全感。的确,学生中有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思维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大胆地提出问题。那么,在音乐课上要丰收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就必须创设1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由、开放。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怀着愉悦的心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

对于创造宽松的学习气氛,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空间,笔者有1些粗浅的体会:

1、利用“坐向效应”,消除学生畏缩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也人同向而坐时,会有1种平和亲近之感,但如果人与人相对而坐,就会产生1种自然的压迫感受、

不自然感受。即使不是有意凝视对方,也自然有1种直刺对方心理的攻击性。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效应称作“坐向效应”。

利用“坐向效应”使教师转换角色,能在音乐课上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时,由于没有1个完全的标准,学生觉得说不准,于是索性不敢回答。我便跟他们说:“这些问题如果让张教师来回答,也说不上1个肯定的答案,那么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就回答不了了?其实我们只要说出听后的直接感受就可以了。”正是由于我跟他们“同向而坐”,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学生觉得彼此之间是那么亲近,于是大多敢说了:“中速”、“中速偏快”……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百变”不离其中。

2、赞成学生的“不标准”答案,发展学生的思维

“音乐不寻求统1答案”。尤其对于小学生,他们可以把白纸上的1个黑点看成小石子、小虫子、小蝌蚪等,这些都是想象的萌芽,大人都不得不叹服他们的自由思维。因此,在感受音乐时,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答案“引”到我的轨道上来,而是多以“还有补充吗?”“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再开阔1些!”等方式启发学生更丰富的联想。即使要板书资料中的所谓“标准答案”,我也不忘加上1句:“这只是很多答案中较为合理的1种”。比如欣赏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学生在闭目聆听乐曲的第1部分之后,我让他们说说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时,课堂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场面:他们有的说“幽静的树林里射进了第1缕霞光,小鸟在霞光里鸣唱”有的说“小动物在晨曦中醒来,他们看到1切都那么清新,伸伸懒腰,小跑几步,心情舒畅极了”;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了姑娘们的清脆的笑声,看到了他们阳光般的笑脸”……这样的情景,显然已经没有我“标准答案”的容身之处了。我高兴地对他们说:“美妙的音乐可以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想象。“这正所谓--课堂教学不结束真理”。

甚至在音乐课中,我不反对学生表示不喜欢某首歌曲,或认为某首乐曲“不好听”的想法。确实,教材中有些乐曲由于教学的需要,过于追求知识性、民族性或某种“教育意义”而不能投学生所“好”。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头1件事情就是请他们陈述理由(事实上这个过程既让学生从某种角度评价了音乐,又说出了真实的感受,可以让我“对症下药”),然后通过欣赏、讨论、挖掘,发现乐曲的美感和欣赏价值,达到喜爱的目的。

我想,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应着重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受力,而人的感受应该是自由的。因此,不该规范的地方不予以规范,无限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这正是学生“心理自由”的需要。

3、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孕育创造的萌芽

儿童由于生活经验不多,受习惯性的束缚较少,因此容易产生1些反“常理”的想法,然而也许就是这些奇异的想法,

为儿童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创造成为可能。

在美国,有位生物教师在讲蚯蚓的时候,突然有学生问:“老师,蚯蚓什么味道?”教师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有尝过。”学生说:“我可以尝尝吗?”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这位学生把蚯蚓洗干净品尝了1口,并说出了蚯蚓的味道。老师大大表扬了这位学生。后来,这位学生成了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无独有偶,在我校结束不久的教研活动中,1节音乐课上到游戏环节,1学生竟主动要求老师“下台”,自己上去为游戏《找朋友》弹琴伴奏,这不就体现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带来的心理自由使学生敢想敢为吗?谁说这不是儿童自由翱翔的引子呢?

品尝蚯蚓、将老师取而代之,这些对大人来说也许是有悖常理的,而对这两个小朋友来说却是直接的想法。如果我们1定要努力把这些“奇思异想”纳入我们习惯性的渠道中来,就不会有少年牛顿对苹果落地这1自然现象的疑问,也就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了。

4、无限减少否定,表扬贯穿始终

每1个处在社会中的人都有1种获得认可、赞扬的需求,而小学生的这种渴望无疑比成人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我也通常采用诸如反问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否定自己;或首先肯定其有价值的部分,或表扬他动脑筋的习惯和举手发言的勇气,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被否定的沮丧感受。而发现有独特的、有新意的说法,就热情地送以“太好了,有新意!”“你很有想象力!”等,让学生体会极其宝贵的成功的体验。

音乐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的1条有效途径。音乐教育,应该难学生留1片自由、宽松的展现自己、表现音乐的天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生煤炉
我的数学老师
我们班的喜怒哀乐
开心一刻
老师家访
我真的很棒
游览军事博物馆
螳螂出生的秘密
忽起忽伏的人生
煮饺子事件始末
漫步在秋天的田野上
书是我的朋友
我的“三超”表妹
致小河
爷爷我想对您说
小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停电应急预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中学紧急疏散演练预案
小学消防预案
学校实验室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学生紧急疏散预案
小学雪后应急预案
学校雨雪天气应急预案
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安全应急预案
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学校中午静校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学校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探微抵押权(1)
化学分子运动变化的解释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后农业税时代的行政法治缺失与建构_行政法论文(1)
也关于性骚扰到底侵犯了什么权利(1)
中国宪法应如何设置人权(1)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
国内外硅酸盐钻井液研究应用现状
财政风险:防范的路径与方法
中国非税收入改革及规范化管理研究
淄博市液化天然气气化站储罐增压方法探讨
探秘中学化学探究性学习中的思维方式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
浅析新高中化学网络教学
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3
《景阳冈》教学设计5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7
《景阳冈》教学设计2
《猴王出世》A、B案
《猴王出世》综合资料
《景阳冈》教学设计2
《景阳冈》教学设计4
《猴王出世》教学案例
《猴王出世》教学札记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1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6
《景阳冈》A、B案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