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走低碳道路需考虑现实条件 不可盲目跟风

走低碳道路需考虑现实条件 不可盲目跟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3

走低碳道路需考虑现实条件 不可盲目跟风

低碳是一个相对概念,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生产和消费活动向着“低碳化”方向发展,没有一个具体阈值可以判断一个经济体是否为低碳。长远来说,低碳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期来说,走低碳道路需要考虑许多现实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在全球将在争夺资源、抢占发展先机等方面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中国借用低碳经济概念,应先消除误解,从实际出发,在扎实、深入的研究基础上,开展试点工作,进行战略规划,走出一条符合国情、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是一个简单、朴素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节能。

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强调节约使用能源特别是碳基能源。节能自然涉及提高能效,但仅靠提高能效是不够的,还必须减少总的能源需求。

二是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碳密度(即单位能源中碳的含量)。全社会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应向低碳方向转化。

煤炭的碳密度比较高,天然气的比较低,风能、太阳能更低。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社会的概念最早由日本提出,后来逐渐扩及全球。

各国之所以对“低碳”感兴趣,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后,全球开始出现节能趋势。目前所说的低碳经济是最近几十年来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趋势的延续。

另一方面,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特别是对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普遍关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各国采取的策略不同。

欧洲把它既当成挑战,又当成重大机遇——可以以此为契机、动力和压力,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渐渐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在此认识基础上,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

在生产节约和消费节俭的理念基础上,日本提出比“低碳经济”更广泛和全面的“低碳社会”概念。这往往令人联想到前几年关于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的概念。

一般人认为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实践首先出现于德国,却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中国低碳经济背景独特 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的概念近几年传到中国。

与日本、欧洲等有所不同,中国提发展低碳经济有独特背景。其一是节能减排。

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耗能量大幅度增加,开始注重节能减排,要求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转变原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十一五”规划中将“单位GDP能源消耗(能源强度)减少20%”列为最重要的约束性指标,能源强度下降本身就是经济的低碳化。

前几年,中国开始提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促进法》也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低碳经济”的含义、作用与循环经济有一定承继关系与交叉重叠。

其二是中国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即以大规模、高速度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当前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对今后的能源消耗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城市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可操作的综合政策单元,无论是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循环经济,都能在城市单元上得以实施。

在此背景下,低碳城市的说法不胫而走。可以说,在中国,“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发展是以“低碳城市”为基本形式和内容的。

走低碳道路的动力 低碳经济被提上日程,是历史的必然。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人类依赖化石能源创造了很多奇迹;然而从长远来看,石油也好,煤炭也好,总有一天要烧完,人类终究要解决化石能源耗竭后的能源问题。

现在,我们遇到更加迫切的问题——污染和气候变化。这两个问题不可能等到化石能源烧完后再去解决,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是否发展低碳经济存在动力问题。如果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眼镜先生找朋友
画鼻子
体检
故乡的大海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辽宁人民我们感谢您们
成语接龙
丰富的校园生活
有趣的校园生活
今天是立冬
2008记事
我们快乐的家
美丽的校园
妈犯规了
冬天来了
住宅小区智能化的范畴与功能目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保障性住房电气专业监理实施细则
机械设计心得
浅谈汤屯高速公路桥型方案设计
过来人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就业
浅谈避雷器在电力系统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电线电缆的横截面积与载流量的关系
县级供电企业中配电自动化的探索与应用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方向
用户供电可靠性统计评价系统研究
发电厂工程土建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电力工程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一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五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六
《富饶的西沙群岛》综合资料之二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五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四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三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二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四
《富饶的西沙群岛》综合资料之一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三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