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碳捕捉:东北地区和东南海域是理想场所

碳捕捉:东北地区和东南海域是理想场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碳捕捉:东北地区和东南海域是理想场所

随着新一轮全球气候问题大讨论的展开,“碳捕捉”技术开始成为新能源技术讨论中的一个热点话题。6月18日,英国碳捕捉联盟首席研究员琼·吉宾斯博士来到上海,向记者解释了“碳捕捉”技术的相关问题。

他认为,拥有丰富油田和天然气田的中国东北,以及东海南海区域,均是实施“碳捕捉”技术的理想场所。所谓“碳捕捉”,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后,封存到枯竭的油田或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

早在上世纪70 年代,欧美能源专家便开始研究该技术。目前,随着新一轮全球气候问题大讨论的展开,“碳捕捉”一下子又成为新能源技术中的大赢家。

在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便把“碳捕捉”列入推荐清洁煤的关键一环,美国能源部计划在未来10年投入4.5亿美元在美国7 个地区进行“捕捉和存储”(英文简称CCS )项目实验。在刚刚结束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欧洲委员会提出将“碳捕捉”技术商业化的战略。

到2010年,至少有20个发电厂使用“碳捕捉”技术,到2020年前,欧洲和美国将大力推广该技术,并在2025年前在全球推广。在中国,“碳捕捉”技术也在尝试之中。

路透社5月25日消息称,中国最大的独立发电公司华能集团将于年底在上海启动第二个碳捕捉示范项目,届时,每年将从华能电厂的尾气中“捕捉”二氧化碳10 万吨。6月18日,英国碳捕捉联盟首席研究员琼·吉宾斯博士(Jon Gibbins)来到上海,参加名为“碳捕捉与全球气候的未来”交流会。

交流会上,琼·吉宾斯博士解释道, “捕捉”碳并不复杂,而“拥有丰富油田和天然气田的中国东北,以及中国东海南海区域,均是实施‘碳捕捉’技术的理想场所。”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如果要在一家煤电厂旁边开展“碳捕捉”项目,首先要安装3个主要装置。

琼·吉宾斯博士拿最近正在英国东海岸展开的一个“碳捕捉”试点项目举例道:“第一个是用于化学反应的金属片,‘清洗’发电厂排放出的尾气,把二氧化碳‘捕捉’下来;接着是让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一个加热塔,目的是通过蒸汽加热,得到更纯的二氧化碳;最后一步是将气体通过一座压缩塔,得到方便运输的压缩二氧化碳。”“通常,捕捉一吨碳的成本约60美元。

但在中国,我预计成本可能降至40美元/ 吨。” 吉宾斯博士告诉本报记者。

煤电在中国电力结构中占极高比例,找到一种更清洁地使用煤炭的技术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调查,全球大概有930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可以埋藏到油田中,相当于2050年全球累积排放量的45%。

据预计,“碳捕捉”技术的应用能够把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20% 至40%。除了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外,“碳捕捉”技术还可以实现一定的商业价值。

被捕获的碳可以用于石油开采、冶炼厂,甚至汽车业。在全球范围内,最早成功实现“碳捕捉”试点项目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证实,在油田里灌入二氧化碳,可以使得石油的采收率提高40-45%。

美国能源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美国剩余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00亿桶,如果采用二氧化碳注入提高可采储量的话,其储量最多可增加至1600亿桶。“价格昂贵效果未知”尽管“碳捕捉”潜力很大,但也面临一些质疑。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撰文表示,尽管能源公司对“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一是价格昂贵;二是没有人知道这项技术是不是真的那么管用。或者说,深埋的二氧化碳会不会泄漏。

“碳捕捉和封存的成本非常非常高。”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科技部长蒋敏华表示,公司将于今年年底在上海启动第二个碳捕捉示范项目,每年捕捉10万吨二氧化碳,然而高昂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进程。

蒋敏华说,按目前的技术计算,碳捕捉成本约在200元人民币/ 吨,而实际处理加工至进行商业应用的程度,每吨还需增加150元投入。吉宾斯博士的助手、帝国理工大学博士李佳告诉记者,据她分析,华能之所以愿意上马第二个“碳捕捉”项目,说明该技术仍有利可图。

据悉,华能集团去年已在北京尝试过一个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春天
春游
找春天
校园的一角
我爱小草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修老师
开学了
向雷锋学习
游玩雅戈尔动物园
我喜欢上学
我喜爱的老师——吴老师
围棋邓老师
家乡的特产
我的家
给枣树涂雅霜
共同侵权的法理探讨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从“礼治”到“法治”?法学理论论文(1)
国家法律与民间规范的冲突和互动
选择司法独立:中国的民意与司法独立法学理论论文(1)
笼中鸟:法律制度还是法律理论?法学理论论文(1)
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其启示法学理论论文(1)
简议清末刑法变革法学理论论文(1)
中国立法体制建构的几个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汉法学理论论文(1)
换个思路看植物新品种法律保护法学理论论文(1)
古代东方民法探略法学理论论文(1)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订法学理论论文(1)
论法律的实质理性
可别等成了“戈多”
《我是什么》教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之一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三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称象》学案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二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