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8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青海经济跨越发展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发展循环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必由之路。省委书记强卫在视察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时指出“要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目标,必须走青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青海省人民政府也于2009年初编制完成了《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按照“物质技术集成、产业集群、要素集聚、配套集中”的原则,明确了以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工业园区为重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框架,对全省循环经济试验区与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从开发性金融的角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具有青海特色循环经济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当前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我国资源总量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人均占有水平更低,原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6%,天然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煤炭储量虽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却只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煤炭资源中等国家。
经过多年开采,我国越来越多的矿山进入老年期,产能大幅度下降,矿产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由于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57%,铁、铜、铝土矿将分别达到57%、70%和8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会有很大的困难。
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我国人口众多,各种资源消耗巨大,通过循环利用,每人节约一度电、一升水、一斤粮食,对中国13亿人口来说就是一笔很大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比如,按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很高,石油为7.4%、原煤为31%、钢铁为27%、水泥为40%。
我国用水总量与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多年的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
西方国家早已把发展循环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不仅将循环经济作为国际竞争的手段,而且将循环经济视为未来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就我国而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降低碳排放、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大气环境不容乐观,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农村环境问题严重。大量事实表明,水、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大量产生,与资源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内在联系。
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奇妙的学校
- 东游记
- 我是微风
- 我和星星通电话
- 奇特的梦
- 星球狙击战
- 同学们笔下的未来世界
- 绿色天使的一天
- 假如我是市长
- 二十二世纪的汽车
- 我愿我是……
- 假如我是“哆啦A梦”
- 拯救太阳
- 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 恐龙复活
- “反比”并非“反比例”
-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
- 注重师者“三教”
- 浅析青年教师的成才之路
- 教学资源管理应用系统的设计
- 占领网络新阵地,构建德育新平台
- 从国外私立教育的模式看我国民办教育体制的确立
- 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 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
- 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人
- 民办中小学:问题与对策
- 贷款制的理想与理想的贷款制
-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运用“点圆式”工作法科学地进行德育管理
-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目的探析
- 也谈略读课文的教学──评《青山不老》一课
- 《青山不老》词语解释
- 《少年闰土》句子解析
- 理解“另一种东西”──《青山不老》教学案例
- 《少年闰土》课文导学
- 《少年闰土》课文题解
-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 《少年闰土》词语解释
- 有所求,有所不求──评张威娜老师执教的《青山不老》
- 《少年闰土》近义词反义词
-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 读《青山不老》有感
- 读《青山不老》有感
- 《青山不老》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