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和展望(1)论文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和展望(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和展望(1)论文

内容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中国也逐步加入了与世界各国进行经贸合作的行列。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政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回顾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论文关键词:中国 区域经济合作 历程 特点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条件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虽然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时间不长,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实现“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目标的基础,更是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本质需求。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

(一)以双边经济协定为基础 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GDP增长占整个东亚的40%,中国已经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仅限于与相关国家签订经济协定。

1991年,中国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同时成为APEC成员。这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同年,在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上,中国开始与东盟对话。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意识日益增强。

中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和力度,积极投入到区域经济合作之中。

(二)以APEC开放的地区主义为基础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崭新时期。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以APEC作为依托,通过APEC的集体和单边行动计划不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1993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创立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重要原则,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决心。 为了达到《茂物宣言》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目标,中国作出了一系列具体承诺和实际行动:从1995年11月起,中国开始降低关税的行动,到1996年,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由35.9%降到23%。

1996年底,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1997年,APEC温哥华会议上,我国承诺在2005年前,将工业品平均关税税率降到10%左右,取消185个税号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个别产品到2007年),并逐步取消所有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非关税措施。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采取切实措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提高投资政策的透明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外国投资提供更多的便利。这些具体行动,既迎合了APEC的要求和宗旨,又为加入WTO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中国在这一阶段所进行的区域经济合作,巩固和发展了与APEC各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到2000年,我国同APEC成员的贸易总金额高达3445亿多美元,同比增长30%,占我国当年外贸总额的73%。APEC成员实际对华直接投资达30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74%。

(三)以WTO多边贸易体系为基础 加入WTO之前,中国与东亚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主要依靠投资导向和市场推动,开放的地区主义为宗旨,采取非歧视的原则,而政府并无突出的战略设计和干预。加入WTO以后,中国在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

为了突破国际多边体制和区域经济集团的双重制约,避免被边缘化的风险,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制度性区域贸易安排。 2001年5月,中国正式加入《曼谷协定》,这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制度性区域安排。

2005年《曼谷协定》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四轮关税减让的谈判。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04 年11月,双方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 年7月开始实施全面降税。

2006年1月,我国对东盟所有国家的早期收获产品实现零关税,东盟老成员也对我国的早期收获产品给予了零关税待遇。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并于2007年7月顺利实施。

2006年11月,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7年7月,《中巴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减让进程全面启动。

2008年4月7日,《中国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此外,中国与新加坡、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冰岛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在进行中,与日本、韩国、印度、挪威和秘鲁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的联合研究也取得积极进展。

同时,中国还不断加强各类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图们江开发计划、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快,行动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从2001年中国加入《曼谷协定》,到2002年签订第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以至2005年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等国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和协定的签订,中国的双边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发展十分迅速。中国在与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等国的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及与海湾合作组织、南共体、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过程中,都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对待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其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建设也越来越完善。 积极参与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把东亚区域合作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

随着1997年“10+3”框架的形成,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东亚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中国把区域合作的重点放在东亚,既是自然的,也是合理的。

制度性合作与非制度性合作并举兼顾,多边和双边合作协调进行。就多边看,有WTO体系下的多边贸易自由化和APEC框架下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双边上,中国已经与东盟、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巴基斯坦、智利和新西兰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东亚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相关协定也正在谈判之中。

中国参与的制度性合作主要是东亚地区的“10+3”、“10+1”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同时,对东亚地区的非制度性合作,如:湄公河、图们江、环日本海、环渤海、环黄海等多个次区域合作,中国同样积极参与、鼓励和推动。 中国与现有的RTA对象国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在中国贸易总量中仅占一个较小的比例。

中国已经签署的中国—东盟、中智、中巴和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还有中国正在商谈的对象,如海湾合作组织和秘鲁等,这些国家与中国在经济上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有利于贸易双方在RTA建设过程中,通过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来产生明显的贸易效应,还有助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展望 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经济政策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现阶段的对外经济政策作了全面的阐述,指出: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世界发展格局之下,“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扩大市场准入,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 综上,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以及世界各国依靠地区优势,实现区域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选择。从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将以东亚地区为依托,在深化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针对不同地域、政治体制、经济构成以及文化宗教氛围的国家,开展更加务实而有效的区域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1.陆建人.论中国的区域合作政策[J].当代亚太,2005

(10) 2.李明秀.区域经济合作:中国的选择与展望[J].WTO经济导刊,2007

(1) 内容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中国也逐步加入了与世界各国进行经贸合作的行列。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政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回顾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论文关键词:中国 区域经济合作 历程 特点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条件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虽然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时间不长,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实现“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目标的基础,更是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本质需求。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

(一)以双边经济协定为基础 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GDP增长占整个东亚的40%,中国已经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仅限于与相关国家签订经济协定。

1991年,中国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同时成为APEC成员。这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同年,在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上,中国开始与东盟对话。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意识日益增强。

中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和力度,积极投入到区域经济合作之中。

(二)以APEC开放的地区主义为基础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崭新时期。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以APEC作为依托,通过APEC的集体和单边行动计划不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1993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创立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重要原则,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决心。 为了达到《茂物宣言》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目标,中国作出了一系列具体承诺和实际行动:从1995年11月起,中国开始降低关税的行动,到1996年,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由35.9%降到23%。

1996年底,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1997年,APEC温哥华会议上,我国承诺在2005年前,将工业品平均关税税率降到10%左右,取消185个税号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个别产品到2007年),并逐步取消所有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非关税措施。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采取切实措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提高投资政策的透明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外国投资提供更多的便利。这些具体行动,既迎合了APEC的要求和宗旨,又为加入WTO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中国在这一阶段所进行的区域经济合作,巩固和发展了与APEC各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到2000年,我国同APEC成员的贸易总金额高达3445亿多美元,同比增长30%,占我国当年外贸总额的73%。APEC成员实际对华直接投资达30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74%。

(三)以WTO多边贸易体系为基础 加入WTO之前,中国与东亚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主要依靠投资导向和市场推动,开放的地区主义为宗旨,采取非歧视的原则,而政府并无突出的战略设计和干预。加入WTO以后,中国在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

为了突破国际多边体制和区域经济集团的双重制约,避免被边缘化的风险,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制度性区域贸易安排。 2001年5月,中国正式加入《曼谷协定》,这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制度性区域安排。

2005年《曼谷协定》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四轮关税减让的谈判。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2004 年11月,双方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 年7月开始实施全面降税。

2006年1月,我国对东盟所有国家的早期收获产品实现零关税,东盟老成员也对我国的早期收获产品给予了零关税待遇。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并于2007年7月顺利实施。

2006年11月,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2007年7月,《中巴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减让进程全面启动。

2008年4月7日,《中国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此外,中国与新加坡、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冰岛的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在进行中,与日本、韩国、印度、挪威和秘鲁建立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的联合研究也取得积极进展。

同时,中国还不断加强各类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图们江开发计划、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加快,行动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从2001年中国加入《曼谷协定》,到2002年签订第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定》,以至2005年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等国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和协定的签订,中国的双边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发展十分迅速。中国在与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等国的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及与海湾合作组织、南共体、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过程中,都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对待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其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建设也越来越完善。 积极参与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把东亚区域合作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

随着1997年“10+3”框架的形成,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东亚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中国把区域合作的重点放在东亚,既是自然的,也是合理的。

制度性合作与非制度性合作并举兼顾,多边和双边合作协调进行。就多边看,有WTO体系下的多边贸易自由化和APEC框架下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双边上,中国已经与东盟、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巴基斯坦、智利和新西兰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东亚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相关协定也正在谈判之中。

中国参与的制度性合作主要是东亚地区的“10+3”、“10+1”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同时,对东亚地区的非制度性合作,如:湄公河、图们江、环日本海、环渤海、环黄海等多个次区域合作,中国同样积极参与、鼓励和推动。 中国与现有的RTA对象国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在中国贸易总量中仅占一个较小的比例。

中国已经签署的中国—东盟、中智、中巴和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还有中国正在商谈的对象,如海湾合作组织和秘鲁等,这些国家与中国在经济上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有利于贸易双方在RTA建设过程中,通过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来产生明显的贸易效应,还有助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的展望 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经济政策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现阶段的对外经济政策作了全面的阐述,指出: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世界发展格局之下,“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扩大市场准入,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 综上,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我国以及世界各国依靠地区优势,实现区域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选择。从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将以东亚地区为依托,在深化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同时,针对不同地域、政治体制、经济构成以及文化宗教氛围的国家,开展更加务实而有效的区域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1.陆建人.论中国的区域合作政策[J].当代亚太,2005

(10) 2.李明秀.区域经济合作:中国的选择与展望[J].WTO经济导刊,2007

(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缝扣子的快乐
大树爷爷生病了
书中有悟
小白兔和小松鼠
阳光总在风雨后
大松树生病了
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快乐的暑假
家里着火了
六一儿童节
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快乐的比赛
读《聪明的山羊》有感
我爱妈妈
看泥鳅测天气
论析音乐的特殊功能 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
浅论想象力和心理素质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浅析音乐在艺术体操动作节奏中的作用
浅谈特大桥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控制
ABCUpload上传组件在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试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分析
轨道交通项目中采用BT模式确定工程造价方法探讨
混凝土(交通工程)质量通病采取的措施
剧目片断中重唱伴奏的声效设计
中平能化集团平煤股份一矿戊
现代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欣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试析美声唱法中国化——秉承传统,洋为中用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的实施要点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雷雨》教学设计八
《雷雨》:“识字”教学,不再枯燥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五
《雷雨》教学设计七
《雷雨》教学设计十五
《雷雨》教学设计一
《雷雨》教学札记一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八
《雷雨》教学设计二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四
《雷雨》教学设计片段
《雷雨》教学札记二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七(A/B案)
《雷雨》教学设计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