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山西省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1)论文

山西省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山西省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1)论文

摘要:本文在参考山西省2008年农民增收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拟对今后农民增收的引导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 影响因素 统计分析

一、山西农民增收的现状统计 据统计资料调查显示,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7.24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1.77%,农民收入发生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贡献突出。以08年为例,全省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为人均397.31元,同比增长39.7%。

其中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53.05元,同比增长12.7%;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44.26元,同比增长64.45%;转移性收入对纯收入的贡献额达到22.1%,比上年同期增长14个百分点。 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内部构成发生变化。

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由07年的41.5%增长为08年的41.8%,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由07年的50.8%增长为08年的48.5%,同比减少2.3个百分点;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由07年的7.7%增长为08年的9.7%,同比增加2.0个百分点。 三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幅减缓。

以08年为例,全省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为1986.38元,同比增长6.7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 从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构成看,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为1482.12元,同比增长9.48%;第二产业人均纯收入为49.1元,同比增长3.63%;第三产业人均纯收入为455.16元,同比下降0.9%;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煤矿停产整顿,影响到了农民自主经营的运输业。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通过分析,近年来,山西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性补贴的原因。随着农村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例如,粮食补贴额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集体分配股息红利的增加以及土地征用补偿资金的到位等等,都促进了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的大幅增加。

以08年为例,全省农民非生产性收入大幅增加,其现金收入增加额为112.98元,同比增长39.7%,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26.2%,比上年同期增长5.4个百分点。其中,政策性人均补贴收入为153元,同比增长84.3%,比上年同期增长17.7个百分点.这种状况的出现,说明农民收入渠道来源日益多元化,非生产性现金收入将逐步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是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的原因。近几年,山西省贯彻中央有关政策,加大了对农民工保护的力度,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农民务工收入得到保证,尽管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但高速增长的工资性收入,还是拉动了非农收入的较快增长。

此外,在工资性收入中,山西省农民从本地收入所占份额高达78.4%,说明农民在本地企业所得的收入是全部工资性收入的主体。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对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4.6%,比上年同期增长14.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增长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3个百分点. 三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2008年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确保了第一产业收入的稳步增加。1-9月份全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14.25%,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9%,蔬菜价格上涨10.8%,猪肉价格上涨44.6%,使全年农产品价格呈全面上涨走势,在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利导下,农民出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收益明显增加。

以08年为例,全省农民第一产业收入人均比上年增加了128元,增幅9.5%,其中,农业收入增加了98.3元,增幅8.5%,牧业收入增加了25.7元,增幅14.8%,增幅比上年同期快8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关于山西省农民增收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首先,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继续提升农村综合发展实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内容,也是扩大农村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要做好规划,扎实推进。结合山西实际,切实把“五个结合”抓好办好。

要尽早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煤补农”的政策机制落实到位;把针对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十件实事办实。力求我省农村综合发展实力能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得到全面提升,尽早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收益。

其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农民收入结构。依托三大经济区、十大优势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发展优质杂粮、草食畜、干鲜果和蔬菜四大产业。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和农业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农村乡镇企业及民营经济规模重组,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加大农村居民非农产业收入比重,优化收入结构,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较快增长。

再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民有效增收。切实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到实处。

抓紧研究和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加大财政对农村的转移力度,通过公共财政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运行机制,强化信贷资金对农村的投入,推进金融服务“三农”。充分利用招商引资的契机,引导更多的外资向农村投入。

参考文献: 景引玉,关于新时期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 2006, (0

5). 李春根,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增收研究综述[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6, (0

5)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粉笔的自述
辛勤的妈妈
校园一角
校园的一角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家乡的变化
未来的学校
我成功了
令我后悔的一件事
日记
买书
我的同学
令我后悔的一件事
童年的小溪
鸟儿的自述
我国国情的健身娱乐业的发展策略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日本汽车产业的组织关系
提升我国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途径
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食品科学的现状及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
产业集群的外生性与嵌入性
基于“钻石体系”对湖北汽车产业的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效果
建立我国休闲产业统计学
我国加入WTO后电信业的应对策略
以中小企业集群生产为特征的产业经济发展方向
中心城区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航运企业的兼并行为进行分析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多元解读,拨动学生的情感─—《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