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物权法几个问题的探讨

关于物权法几个问题的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5

关于物权法几个问题的探讨

关于物权法几个问题的探讨 关于物权法几个问题的探讨 关于物权法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物和物权的概念

在传统民法中,财产分为有体财产和无体财产。有体财产称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无体财产即财产权,包括他物权、债权、股权等。近代以来,出现了新类型的无体财产: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和能量-电、光、热、磁、射线等。其中,电、光、热、磁、射线等能量和有体财产一样,可实际占有,也被归入物,属于动产。这样,物的本质属性不再是有体,而是可实际占有。也就是说,物不应再定义为有体财产,而应定义为可实际占有的财产。

需要指出,可让与的财产权可入质,即可占有,但并非实际占有,而是视为占有,与物不同。

物权是直接支配物的权利。所谓支配,指自主作用,即权利人可在物上实现自己的意志,从而排斥他人的意志。通说谓物权是直接支配物并享受利益的排他性权利。需要指出:第一,物权仅仅是对物的支配资格,不问支配是否有利于权利人。物权人可不为谋利而支配物,支配的结果也未必获取利益。第二,支配即意味着排他,排他性无须另外指出。对物的支配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形式。它们是物权的存在形式、表现形式,学理上称为物权的权能。物权法是规定物权的法,规定了对物的各种支配形式。

物权法的体系就是对可实际占有的财产的各种支配形式的体系,分完全支配形式和部分支配形式。完全支配形式即所有权;部分支配形式即他物权,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二、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全物权。

所谓完全物权,并非指权利人可同时利用物权的全部权能-物权的全部权能是不能同时利用的,而是指权利人可在物权的全部权能中,任意选择利用部分权能。所有权反映了物的归属,是原始物权。他物权为所有权所派生。他物权反映了作为财产的此类财产权利的归属。所有权是物权体系的元点。所有权可为不同主体享有,形成国家所有权、法人所有权、集体所有权、自然人所有权。任何一种所有权,都是对物的完全权利,不因权利主体不同而不同。

(一) 国家所有权

通说谓国家对国有财产享有所有权。前文指出,只有动产和不动产才能成为所有权的客体。国家所有权的客体是国家可直接、完全支配的动产和不动产。其中,国家所有权的不动产客体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城市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建筑物,以及法律规定不属于集体所有的城郊和农村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野生动植物资源。国家对归属于国家的动产和不动产以外的财产,如股份、智力成果等,享有股权、知识产权等财产权,不享有所有权。国家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投资于企事业法人后,国家也不享有所有权。

(二) 法人所有权

法人(不含“机关法人”)财产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动产、不动产;第二部分:他物权;第三部分:其他财产权,如债权、知识产权、股权等。其中,企业法人的动产、不动产,由企业法和公司法规定;他物权由物权法中的相应部分规定;债权、知识产权、股权等,由相关法律规定。法人所有权的客体是法人的动产和不动产。

前文指出,国家所有的财产投资于企业后,国家对所投资的财产不再享有所有权。国家通过股权实现其利益。从法律上说,国家投资的企事业法人的财产,归属于法人,不归属于国家。国家独资企事业不应称国有企事业。在我国,国家所有又称全民所有。因此,国家独资企事业也不应称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国家通过任免国家独资企事业法人的法人代表和其他负责人,控制国家独资企事业法人的行为,实现国家的意志。认为国家对国家独资企事业法人的财产享有所有权,或享有“终极所有权”的观点,违反民法物权理论。认为法人所有权的观点损害国家利益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三) 集体所有权

集体所有权主体是自然村、乡一级组织。集体所有权客体是自然村、乡一级组织可直接、完全支配的动产和不动产。自然村、乡一级组织行使集体所有权之所得,应该用于集体组织成员的生存保障和公益事业。

我国城市事实上已不存在集体所有权。过去的城市集体所有制成员或者去世,或者成为退休职工。城市集体所有制已名存实亡。这一所有制曾为其成员提供生存保障,现在城市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它已无存在必要。

(四) 自然人所有权

自然人所有权为各家学说所公认,分歧主要在于对共有和建筑物区分所有的规定。

1. 共有

共有分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通说谓按份额共有为按份共有,不按份额共有为共同共有。其实,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均为按份额共有,区别在于:在按份共有中,共有人之间无特殊的身份关系,或者说,按份共有只存在财产关系,不存在身份关系。因此,按份共有人可退出共有关系,即向非共有人转让自己的共有份额。而在共同共有中,共有人之间存在特殊的身份关系,或者说,共同共有既存在财产关系,又存在身份关系。身份关系无法转让,因此,在共同共有关系解除以前,共有人不能向非共有人转让自己的共有份额。实际上,正因为共同共有也是按份额共有,共同共有关系解体时,原则上共有人平均分割共有财产。否则,这样分割就没有根据。

理论上,共有人对共有财产的任一部分,均按份额共有。因此,对共有财产的支配只能适用一致决,不能适用多数决。

2. 建筑物区分所有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三要素:独用部位的专有权、公用部位的持份权、成员权。独用部位由业主自主决定如何支配。公用部位虽为全体业主共有,但公用部位是独用部位的依附部分,业主对公用部位的权利依附于业主对独用部位的权利。因此,公用部位不能完全适用共有规定。对公用部位的管理适用全体业主多数决,但公用部位的多数决不能妨碍任何一位业主对公用部位的必要使用。对公用部位的处分适用全体业主一致决。

三、他物权

他物权为直接支配他人之物的权利,由所有权派生,为不完全物权。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一) 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利用物之使用价值的他物权。关于用益物权,分歧主要在于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定。

(二) 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是利用物的价值的他物权。关于担保物权,分歧主要在于对优先权的规定。

为真正实现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平等,使所有的自然人享有平等的竞争资格,法律应规定:职工就劳动保险费用、近期工资,债务人及受其扶养的人就最低生活费用,享有优先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找领袖
寒假趣事
中秋赏月
她做的真棒
数码皮皮熊
对弈
殊死拼搏(二)
我最痛苦的时候
小数点的代价
友谊之桥
收获
凤凰广场的景色
尊严和生命同样重要
我的同学
我尝到了劳动的乐趣
也许正在发生
认真对待违宪审查法学理论论文(1)
以生活经验贴近法律
论道德的法律支持及其限度法学理论论文(1)
转变职能,改革体制,建设法治政府法学理论论文(1)
公民个体为本、统一宪政立国(上)法学理论论文(1)
出释入造
继受法律的理性科学化
法律原则适用的困境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规范分析法学理论论文(1)
自然法学新体系引论法学理论论文(1)
事物,事实,论证法学理论论文(1)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治理念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法学理论论文(1)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7第三课时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8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3第二课时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4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7第一课时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同步达纲练习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
《蟋蟀的住宅》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