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3
谈歌唱的意识和感觉
谈歌唱的意识和感觉 谈歌唱的意识和感觉
心理学指出: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叫做感觉。我们通常所说的声音概念就是建立在感觉之上的声音。正确的声音概念便是正确的感觉。正确的歌唱感觉是声音无数次、多方面、多层次的感觉的积累。是歌唱者艺术气质熟练技巧的体现。 在声乐教学中,经常用感觉的
方式启发学生,如在发声时要求保持"深呼吸、高位置",让学生体会"深呼吸"的状态;用"哼鸣""哼唱"的感觉体会"高位置"的方法。着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方法是抽象的,感觉是具体的。学唱,光知道方法,自己做不到,那么方法还是老师的,你还没学到手。只有实实在在找到了具体、正确的感觉,才算把老师的方法学到了手,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歌唱是声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实践活动,其它方面的学习成果都将在此得到集中体现。"歌唱者是否能了解自己声音在听众耳中的听觉效果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将始终摆在声乐教师的面前,因为它决定着个人声音是否能沿着正确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便于探讨,在此把歌者自身在歌唱中的心理、生理体验称为"内感觉" ,把听众所感受到的声音形象叫"外感觉" ,"内感觉"与"外感觉"往往是不同的。极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当人们第一次听到录音机播放自己的录音时多会惊讶地感到--我的声音怎么是这样的?着名歌唱家米·康潘纳利提到:"许多人对于自己的声音常常受自己耳朵的欺骗。"伊·威也康斯说过:"当我的喉咙(感觉)处于最良好的状态时,可唱片却反映了使人感到羞愧的声音。它听起来和我歌唱时所得到的印象相当不同。" 《歌者的感觉和听者的印象》一文的作者赫·凯沙雷提醒歌唱者:歌唱时自己听到的声音和听众听到的声音感觉是两回事。并指出在高音区,唱者的感觉和听者感觉是相反的。众多歌唱家们的经验也充分说明了"内感觉"与"外感觉"矛盾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内外感觉差异的焦点在于人们把内耳的听觉效果理所当然地加在外部的声音接受者(即听者)身上,认为两者是一致的。其实这是错误的,既然感觉这样"不可信",我们是否应当抛弃它呢?回答是否定的。相反,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声乐教师最准确的描述歌唱和发声的手段、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往往就得从"感觉"入手。
为了追求声区的统一,学生在练习中往往习惯性用中声区的唱法来唱高声区,从生理角度来讲是人的机能无法做到的,硬做只能导致嘶叫。怎样能解决呢?事实证明只有"变",就是通过"意识"有效调节发声器官才能达到一致,对于歌者来讲就是不主观臆断自己声音的外部听觉形象,不会"被自己的耳朵所欺骗"。从实际效果来看,进行渐变调节后的声音人们听起来往往是统一的。
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意识"这个内外感觉协调器就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如果不能灵活掌握"意识"这一调控手段,在以"找感觉"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教者与学者将会遇到很多困扰,特别反映在"找位置"上。教师为了使学生发出某一声音,要求学生把声音放在一定位置,学生也确实按照要求在努力,但发出的声音却不是大家所期望的。同时,关于"喊叫"的问题,"外感觉"的喊叫肯定是不允许的;但"内感觉"的叫喊不仅不一定错,有时还被用来作为教学方法。例如"高音要想向远处喊人",这个"喊"字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有些人唱高音时感觉自己在唱,而别人却听起来声嘶力竭;究竟是服从唱者还是听者呢?显然是后者。这种缺少调控导致的发声失误在僵化、不辨内外地理解"感觉"中是屡见不鲜的。
由此可见,不论何种意识调节法,关键不在于意识本身,而在于使用者是如何理解和运用它们的。教师的教学主导思想,他们的声音概念,加上学生学声乐前对声音的概念,会决定学习的成败。根据以上列出的种种现象,概括来说,基础声乐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作用就在于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辨别自己声音的能力,寻求一种"内感觉"与"外感觉"的统一。更浅显的说法就是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形成对声部、音色、共鸣音响等的正确声音概念,从而确定声乐学习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2] 沈湘.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 上海:音乐出版社 . 2007.7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假如我是小魔女
-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
- 克隆自己
- 假如我是……
-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假如我是一台电脑
- 假如我是一个发明家
- 看图人蝇大战
- 巧用吸尘器
- 我的流浪史
- 假如我有一双火眼金睛
- 奇奇历险记
- 2050年的世界
-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案例教学的探讨
-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探索
- 关于活动课的界定——谈对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 对学校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再思考
- 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 基于网络的本土化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一般模式
-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
-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探析与矫正
- 浅谈科任老师的“群体效应”与班风建设
-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 “四忌”与“四要”━谈班级管理中开展诚信教育的体会
-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 论高校老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 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爱鸟周
- 沉痛悼念塞特凯达斯瀑布
- 美丽的纱衣 易碎的课堂──听《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 享受课堂──听特级教师王菘舟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 莫让悲剧再重演──读《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 读《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 《大瀑布的葬礼》参考资料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读《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 《大瀑布的葬礼》相关链接
-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的《只有一个地球》成长纪实
- 《大瀑布的葬礼》读后感
- 做保护地球的主人──读《大瀑布的葬礼》有感
- 水井干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