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湖南茶叶产业发展分析(1)论文

湖南茶叶产业发展分析(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湖南茶叶产业发展分析(1)论文

【论文摘要】 本文在详细论述湖南省茶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省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如何增强湖南茶叶产业竞争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论文关键词】 茶叶产业 产业优势 竞争力 湖南省 湖南是全国的重点产茶省之一,茶叶生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素有“江南茶乡”的美称。现就湖南茶叶产业现状进行分析。

一、优势方面 一是历史悠久。“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于三湘,茶为国饮,湖南为先”。

这是湘茶悠悠历史的真实写照,可以追溯到远古神农氏时代。神农尝百草,解毒之茶,就出自湖南的野生茶。

唐朝茶圣陆羽《茶经》卷八关于茶叶产地,湘茶产地就列有茶陵、辰州、溆浦、衡州、岳州等,称其“山多茶树”,证明湘茶种植在中唐以前就非常兴盛。明《本草纲目》载:“楚之茶有岳州之巴陵、辰州之溆浦、湖南之宝庆、茶陵等”,“楚之茶,则有荆州之仙人章、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黔阳之都濡”。

民国六年(1917年)九月,湖南省政府设立茶叶讲习所于小吴门外,并拨给公山为种茶之用。民国十七年(1928年)冬,政府将茶叶讲习所改为茶叶实验场,后又在长沙县高桥设立分场,开始采用机械制茶,高桥成为湖南茶叶的集散地,有茶庄48家。

1942年《湖南之茶》载:湖南75县,有64县产茶,1936年,有茶园10万公顷,产茶4万吨。 二是规模初具。

茶叶是湖南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传统的大宗出口农产品。新中国成立后,湖南茶叶空前繁荣.九十二年代之后,慢慢退居其它省份之后。

2001年,湖南省政府正确分析了茶叶发展趋势,将茶叶确定为五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明确了“质量兴茶、科技兴茶,再造湖南茶叶新优势”的方针,制定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战略.通过努力,并于2011年实现了五年目标。2011年湖南茶叶产出量为6.66万吨,占全国产茶总量的7.98%。

位居全国第六。 三是生态独特。

湖南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6℃~18℃,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相对湿度多在80%左右;土壤肥沃。在土壤成土母岩中,花岗岩、变质岩、沉积砂页岩占41%,微酸性,无机养分丰富,自然肥力较高,适宜茶树生长。

湖南的主要茶区地处北纬25°~30°,气候温和,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70%左右,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400-800米,常年云雾缭绕,降水量丰富.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南岳衡山国家风景名胜区、资兴东江水库区等等,茶叶品质优异,是优质绿茶和有机茶主产区和出口茶基地。目前,湖南有6.67万公顷茶园通过无公害认证,0.33万公顷获绿色食品认证,0.17万公顷获有机茶认证,认证单位20余个;出口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管理的种植基地26个,面积2700多公顷。

四是技术先进。湖南茶叶加工技术由来已久,从唐代朗州(常德)西山茶叶加工“炒青法”到明代安化“千两茶”的研制成功,从多种茶类的加工制作到湖南农业大学“茶叶提取物系列产品研究与开发”,湖南茶叶加工技术始终走在中国茶叶科研的先进行列。

制茶机械也经过多次的更新换代,加工设备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现有名茶、绿茶、红茶等加工设备100多种。

除部分特种茶外,茶叶的初、精制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其中揉捻机的程控加压和烘干机的微机控制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湖南农业大学施兆鹏教授、刘仲华教授等自20世纪70年代初率先研制速溶茶获得成功,并在长沙茶厂建立速溶茶生产车间。2003年,“茶叶提取物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获省科技进步奖。

湖南茶叶深加工技术迈进了一个历史高度。并且,湖南茶叶加工机械正在朝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五是名茶荟萃。湖南古今名茶荟萃,传统及创新名优茶有100多种,现代名茶包括绿茶、红茶、花茶、黑等茶类。

近十多年来,名优茶产销两旺。(见下表)湘茶出口具有生态、茶类、品质等优势,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

“九五”期间,湘茶出口4095批,82044.535吨,创汇8600万美元;”十五”期间,出口7955批,89199吨,创汇11427万美元,分别增长94.3%、8.7%和32.9%。

二、存在问题 一是茶叶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湖南大部分茶园是在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因当时条件限制,茶园区域分布不合理,基础设施差。

同时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

从耕作、栽培到采摘、加工,绝大部分茶农是由手工完成的。因而该省茶园平均单产40㎏/667㎡,和全国平均水平40.5㎏/667㎡相差不多,但和世界及其他国家相比,相距甚远。

世纪茶园平均单产为66.7㎏/667㎡;日本为115㎏/667㎡;印度为99.9㎏/667㎡。另外,该省茶产品特色产品比重过少,低质问题产品多,绿色产品少。

产品质量低劣导致价格低廉,茶农增产不增收。 二是茶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不强。

2001年湖南农业产业化率20.5%,虽然到2011年递增了5个百分点,但只拥有24个国家级龙头企业,仅占全国4.8%,而这其中茶叶企业龙头寥寥无几。据报道,全国茶叶年内销售在1亿元以上的公司只有三家:京华(1.6亿)、猴王(1.6亿)、宁红(1.4亿),合计4.6亿元,占全国茶叶产值的5.4%,而94.6%的产值分散在一些中小型茶场和经营企业,多数年平均值只有数百万元以下。

湖南除长沙茶厂年产值1亿元以上,其余均为小型企业。 三是茶叶生产科技水平落后,茶叶综合开发待提高。

湖南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影响茶叶科技创新和普及。许多新技术、新品种不能及时在茶区推广;另外,良种繁育与推广速度跟不上茶叶发展需要,缺少科学规划论证;再次,机制名优茶的产量和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和稳定。

可见,茶叶的生产技术落后导致茶叶的综合开发明显滞后。 四是茶叶合作经济组织尚未建立健全,茶叶行业协会建设丞待加强。

我们以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数据为基准,借鉴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中心《中国31省市农业竞争力评价报告》有关部门资料,湖南种植业(含茶叶)竞争力指数31.7,在中部及沿海11省中排名第六,在中部6省中排列第四。湖南种植业(含茶叶)竞争力水平偏低呈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总规模优势明显,但组织程度很低。

湖南种植业产值规模在周边省份中居二位,在全国31省市排前10位。2011年,湖南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5.7%,但种植业生产基本处于以农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生产方式。

湖南茶叶各协会尚处起步阶段,农民参与程度低。众所周知,浙江省作为全国产茶大省,茶叶合作社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湖南亦是全国产茶大省,产量位居全国第六,但在茶叶合作社建设方面与该省作为产茶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远远滞后于茶叶产业发展的进程。湖南省茶叶协会成立于2005年,挂靠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

湖南省共有14个地区(州),而茶叶地市(州)协会只有岳阳、怀化、张家界、湘潭、益阳市茶叶协会,其数量屈指可数。湖南省共有122个县级市(34 个市辖区 ,16 个县级市, 65个 县 ,7 个自治县 ),而茶叶县(市)协会只有百里茶廊、石门、桃源、古丈、沅陵、安化、衡山、桃江县8个茶叶协会。

并且,在这些茶叶协会中,茶叶企业和茶农的参与度都不高。 要进一步提升湖南茶叶产业竞争力要做到如下改进。

1.进一步调整优化茶叶结构 为了提高湖南省的茶叶生产竞争力,笔者认为应该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主要措施如下:一是茶园发展要由平原丘岗地逐渐向山地转移。山区生态条件更适宜于茶树生长,且茶叶品质好;二是要大力推广良种,注重引进省外乃至境外适合于湖南的茶树良种,并有计划地对现有品种茶园进行更新改造;三是大力调减经济效益低的低档茶生产;四是要大力开发茶叶深加工和茶制品,提高茶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针对国际社会的茶叶需求,应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提高茶叶卫生质量。茶叶各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广普及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技术,开发走俏于国际市场的有机茶产品。

2.进一步培育茶产品竞争力 在国际茶产品市场,湖南茶产品竞争力唯一的优势是“低成本”;在国内茶产品市场,湖南茶产品的唯一优势是总规模。问题在于,湖南茶产品的大规模是在茶农一家一户小生产累积的总数,而不是规模化大生产的结果。

从本质上看,这种规模优势是建立在农业劳动力廉价基础上的“低成本”优势,随着以后湖南工业化加速,这种“劳动力型低成本”优势会逐渐减弱。长期的成本优势必须建立在集约化生产的规模效益上。

虽然价格要素不可缺少,但占领市场并获得可观利润的关键要素不是价格,而是建立在质量和诚信之上的品牌。湖南有130多个名茶,其中最最著名的有产自岳阳市君山岛的君山银针、长沙县的高桥银峰、古丈县古丈毛尖、长沙县的金井毛尖、湘阴县的兰岭绿之剑、石门县的东山秀峰、南岳衡山的南岳云雾茶、石门县的石门银峰、安化县的安化银针、桃源县的野针王被称为湖南十大名茶。

湖南名茶的盲目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名茶一味追求嫩度,品质没有特色;有名无茶,个别名茶场悄然倒闭消失;没有强大经济支撑,得不到强劲发展等。因此湖南今后发展名茶的思路就必须要有几个资本雄厚的龙头企业带头统领,采取统一标化、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等措施进行新一轮大联合。

3.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完善以茶叶产业化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广泛的联合与协作,建立紧密的茶叶科研实体,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同时,依靠科技兴茶,抓好技术措施的实施,当前应着力抓好推广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名优茶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化采茶技术,高产优质高效综合配套技术,有机茶生产技术,以及名优茶冷藏保鲜技术的实施。

4.进一步加强茶叶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目前,湖南茶叶生产主体分散,信息闭塞,抗市场风险能力差,茶叶经营规模小,产品数量少,在交易中的谈判地位低,不能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流通主体。这样分散的单家独户的小生产经营体如果不能有效地组织起来,常常会使茶农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处于被动的不平等地位。

而茶叶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收集、分析、传递市场信息,根据价格信号来安排茶农生产,可以减少分散经营的盲目性,降低市场风险;以集体的力量提高茶农在市场、政府、消费者面前的谈判地位,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茶农利益自我保护机制。 为此,应进一步加强茶叶经济合作组织建设。

加强茶叶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争取政府扶持,发挥纽带作用。目前湖南茶叶经济合作组织尚处初始阶段,需要政府介入,加大扶持;二是开展多项业务,发挥服务作用。

茶叶经济合作组织必须坚持为茶农服务,开展茶叶生产资料订购业务,组织筛选厂家,建立农技中心,向茶农提供市场信息,为茶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三是提高茶农素质,发挥教育与示范作用。 茶叶经济合作组织必须为茶农素质的提高而努力,加强对茶农的教育培训,进行实地示范,促进茶叶科技转化,为普及先进生产技术、提高茶叶生产经营与管理水平而努力;四是立足茶农利益,发挥保护与合作作用。

作为弱势群体代表,茶叶经济合作组织必须为减轻茶农负担,保护茶农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同时茶叶合作经济组织还要开展地区和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茶叶产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曹文成.《魅力湘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 史永铭.《湖南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7. 施兆鹏,刘仲华.湖南十大名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 湖南统计年鉴.2000-2006. 童小麟等.加入WTO之后湖南茶叶的发展对策.茶叶通讯.2001,

(1). 高水练等.关于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探讨.中国茶叶,2005,

(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猫
秋色花园
从《乌塔》想到的8
暑假郊外秋游
观察日记——小金鱼
花花的故事
成长中的一件事
秋天的流花湖公园
公园的一角
从《乌塔》想到的7
从《乌塔》想到的
我的发现
从《乌塔》想到的1
蝈蝈儿讲的故事
从《乌塔》想到的10
楼地面构造常识问答
地产开发详细流程 开发人员必看
建立学习型施工单位之读书策略建议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杂谈
山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
房屋建筑的模板工程最忌讳什么
建筑专业施工图纸核查要点
民用建筑构造要点
施工员在施工现场要肩负多少责任?
悬挑脚手架 与落地脚手架区别
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
试论房地产高层住宅抗震施工质量控制
基础构造常识问答
设计与施工中若干常见病害的防治对策
饰面装修常识问答
《难忘的泼水节》 考点练兵2
《葡萄沟》同步作文 家乡的葡萄
《难忘的泼水节》 范文习作
《难忘的泼水节》 相关介绍
《难忘的泼水节》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日月潭》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日月潭》 整体阅读感知
《难忘的泼水节》 考点练兵1
《难忘的泼水节》 重难点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 知识点精析
《难忘的泼水节》 重点问题探究
《难忘的泼水节》 教师语录
《难忘的泼水节》 整体阅读感知
《日月潭》 重点问题探究
《日月潭》 知识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