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1)论文

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2

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1)论文

【论文摘要】 旅游是产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项目更具有无限的活力与魅力,旅游借文化以获得新的发展。

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区域文明共同组合而成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如何促进陕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陕北旅游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论文关键词】 陕北 红色旅游 资源开发 目前,陕北各个市(区)县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把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列为了重要的规划内容。特别是结合红色旅游资源,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将红色旅游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陕北红色旅游的兴起 1.红色旅游形成的背景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60年代渐具雏形,80年代随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兴起为专项旅游产品。2011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

在此推动之下,全国的红色旅游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当前,红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活动。

而红色圣地则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永恒向往,陕北也成为这些永恒圣地中的一大亮点,随之兴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 2.红色旅游的含义 所谓中国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陕北的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独特的教育性。主要指以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为游客营造一种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

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第二,独特的革命历史性。

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中的一些旧址、陈列的物品有着及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段革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见证,可以让人们切身的体会到实地实景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独特的体验性。

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参观、瞻仰与学习活动的综合。它与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是分不开的。

例如在陕北开展的“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参与性活动,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游的目的和境界。 陕北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二、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特殊优势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陕北作为一块正在迅速崛起的“红土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诗史,给革命后代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伟大精神和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红色圣地。据统计,延安市对外开放的红色旅游景点已达13处,其中4A级3处,3A级2处,2A级3处,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以及全面展示共产党13年延安历史的延安革命纪念馆。

“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陕北也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榆林市红色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开发了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村、吴堡川口等革命旧址。

随着延安市“1510”工程和米脂“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项目的完成,大陕北范围内的红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发挥出综合的优势,产生巨大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能因为其“富有”就忽视了对它的保护,而且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所应有的规律和规范性要求进行,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红色品牌战略,不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步伐。

三、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步骤 1.从纵向深度丰富延安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 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的档次水平,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可以使用声、光、电的形式展示中共在陕北十三年的光辉历史画面,还可以精心塑造的蜡像等形式,生动地再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历史人物。

另一方面,把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既需要接受旅游文化的熏陶,又需要消费舒解身心、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产品。

而体验式旅游则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 2.加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 横向扩展大陕北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中新的景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销量,把红色与寻根祭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草原黄土文明,陕北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形成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3.突出红色旅游的产业特点,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开发当前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地,暂时不具备开放条件的要做好当前的保护工作。

所以,陕北旅游业发展,应该抓住中央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号工程”的大好机遇,重点改造建设好延安、榆林两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使其成为陕北红色旅游的“名片”。 4.突出红色旅游个性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就是说它可以和很多旅游形式相结合。

所以就需要很好地处理红色旅游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意识的培育红色旅游中的一些新的增长点。 陕北有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给我们留下的近四百处革命旧址,同时还有浓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等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

因此,必须搞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整合,连点成线,区域成片,形成整体,共同做大做强。

四、结论 旅游是产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项目更具有无限的活力与魅力,旅游借文化以获得新的发展。

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区域文明共同组合而成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正是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饮食、建筑、园艺等等使得旅游富有文化内涵,而文化的持久性也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因。

旅游文化的塑造是通过分析和评价旅游地的文化背景,立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确定旅游文化的主题。旅游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构成旅游地的特殊文化背景。

它是旅游地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过程中,通过文化的创造、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的各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并将对今后旅游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产生持续影响。

因此,如何促进陕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陕北旅游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护水资源
游紫云仙境
“犟”妈妈
我说我家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三春晖
春天到了
二十年后的我
寻春
游西山公园
我爱香樟树
现代儿童
缠绵亘古的星
对贿赂案件“二翻”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浅析大连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中的发展战略(1)论文
关于现代化进程与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
关于我国体育社会化现状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研究(1)论文
关于新形势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考(1)论文
大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公共政策选择研究(1)论文
关于运用体育社会学理论分析体育社会问题
赔偿损失中责任相抵原则与减轻损害原则之比较分析
民事诉讼中证明的种类及证明责任的分配
浙江民营企业倒闭潮探微(1)论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方向研究(1)论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1)论文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重庆汽车产业发展策略(1)论文
因地制宜推进西部地区特色城镇化(1)论文
《范进中举》知识归纳
《范进中举》课文评点
《范进中举》重难点讲解
《范进中举》研读赏析
《范进中举》探究活动
《范进中举》词义辨析
《范进中举》结构分析
《范进中举》课文背景知识
《范进中举》人物描写
《范进中举》学法建议
《范进中举》学习思路
《范进中举》课文分析
《范进中举》难句解析
《范进中举》词语解释
《范进中举》课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