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以文化为支撑打造贵州旅游品牌(1)论文

以文化为支撑打造贵州旅游品牌(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01

以文化为支撑打造贵州旅游品牌(1)论文

[摘 要]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及起步较晚的旅游业,使得贵州旅游的发展与西南周边省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就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与贵州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要发展贵州的旅游业,就必须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旅游。 【论文关键词】 贵州;旅游资源;现状;文化旅游

一、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一个旅游气候适宜,岩溶地貌发育较好,民族风情古朴浓郁的省区。贵州是山地王国,喀斯特地貌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我国最大的岩溶分布区,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展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贵州是民俗之都,千百年来繁衍生息了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各少数民族在建筑、服饰、饮食、婚俗、祭祀、节庆等等方面,无不蕴藏着异彩纷呈的人文文化。贵州是避暑胜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紫外线辐射较低,空气含氧量高,素有“天然大氧吧”美称。

贵州是红色旅游的热土,在全省有68个县市区留下了红军的足迹、红军的故事。“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是我党我军历史的光辉一页,遵义名城、赤水河、乌江峡谷、娄山关等历史遗迹是长征文化的亮点。

贵州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尽管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和邻省云南、四川相比却有很大差距。

近些年这种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2006年,贵州省旅游接待人数超过4700万人次,创收387亿元;同期四川省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66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79.57亿元(据乐途旅游网);2006年云南省旅游接待人数超过7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99.78亿元(据云南省旅游局2007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相关报道)。

贵州省旅游业的相对滞后,是造成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得贵州省虽抱着一个金饭碗,却不得不过着穷日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贵州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呢?

二、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策略

(一)交通状况。贵州是岩溶山区,92.5%的面积为大山和丘陵,地形崎岖,是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内陆高原山区省份,交通状况十分落后。

进入21世纪,贵州还有相当部分的乡未通公路,村所在地未通公路的更多,且已通公路的路况也较差,难以行车,常常是雨天满路泥,晴天一路尘,致使一些具有较高旅游观赏价值的资源得不到开发。

(二)旅游配套设施。贵州旅游设施简单,公共设施、通讯设施建设薄弱,娱乐设施建设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多种因素严重制约了旅游顾客的“游兴”,降低了旅游经济效益。

在贵州,旅游车辆过于陈旧、舒适感差,旅游路途辛劳,旅游景区公共设施薄弱,如厕难、打电话难、洗澡难等问题普遍存在,旅游景区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部分景区对旅客的最基本“食、住、行”要求都难以满足,造成游客除了必要的旅途花费和游览时间外,不愿多滞留景区。

(三)旅游信息化建设。在中国各省中,贵州省经济相对落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旅游从业人员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相对贫乏,这是贵州省实现旅游网络信息化的主要不利因素;另外,有些部门对建立旅游网络信息化在认识上、管理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贵州旅游成为全国专业旅游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滞后的省份。

旅游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滞后,已经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主要障碍。

(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贵州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专业水平差,缺乏高层次的研究和管理人员。特别是缺乏旅游导游人才,旅游规划人才,旅游营销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及会展人才。

(五)旅游纪念品。旅游产品是旅游业收入的一大经济来源,世界许多著名的旅游区旅游纪念品收入都占了其旅游总收入的相当比例。

贵州旅游纪念品虽然具有一定民族和地方特色,但品种少、大同小异、品位低、质量差;产品制作工艺粗糙、档次低并且少有收藏价值,由此造成旅游纪念品收入占整个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较轻。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大力发展交通,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首先,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特别是旅游交通建设,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建贵州至各周边省区的出省高等级公路,改造贵州省内各主要公路干道,提高公路的等级,修通至各风景区的上等级公路,在较短时间达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努力争取国家投资增加修建改造铁路和航空港口。 其次,应加强旅游景区建设及路、水、电、通讯配套建设,全面提高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功能。

强化旅游接待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意识,把旅游景区公路改造为生态公路,做好停车场的安全服务工作;改善宾馆、酒店、景区的硬件和管理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加强通讯邮电设施的建设,使景区景点内无通讯盲区,通邮方便快捷。 2.加大投入,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

省、市政府应当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将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用于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旅游市场开发、旅游公益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以及组织重大旅游促销活动等。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完善服务功能,在机场、火车站、主要旅游景区(点)和商业街区,设置公益性旅游咨询站或者旅游信息多媒体设施,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咨询。

3.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为贵州旅游界造就一批文化素质高、专业知识强的管理、导游及服务人才,促进贵州旅游全面发展和进步。 4.加强对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对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应重点研究、开发独具贵州民族特色的产品,引进国外高科技的旅游商品设计、制作工艺,并多渠道引进资金,全方位共同开发、研制、生产高品位、上档次、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促使贵州旅游纪念品迈上一个新台阶。 但是,仅仅是以上这些硬、软件设施的改善,还不足以令贵州从四川、云南诸省旅游的重重包围中冲出来,要想使贵州成为一个真正的旅游大省,就必须从文化入手,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旅游。

而贵州旅游文化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少数民族文化、长征文化、喀斯特地质文化和生态文化、国酒文化和屯堡文化。

三、打造具有贵州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一)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任何一个景点都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景观,它必然会折射出这样或那样的文化特征,我们应该尽力挖掘旅游景点深深积淀的文化底蕴,将之反馈给游客,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1.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有10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玩龙灯、演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节、彝族火把节、水族端节、瑶族盘古王节等。这些民族节日是展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艺术的百花园。

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

苗族的“飞歌”、“游方歌”、“古歌”、“酒歌”,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侗族的侗歌大都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

黔南、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而且注意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苗族、侗族所跳的芦笙舞动作潇洒风格纯朴、舞姿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总之,贵州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贵州的民间工艺品丰富多彩,主要的有饮誉海内外的苗族、布依族的蜡染、刺绣以及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服饰、首饰等,它们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贵州的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贵州,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随处可见。干栏式吊脚楼、石板房、土司庄园、大船廊、木鼓房、芦笙堂、妹妹棚、鼓楼、跑马道等,从多侧面、多层次反映了贵州各族人民的社会文化和创造才能。

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贵州高原风情画,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亟待我们去挖掘、加工、整理、保护、延续,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 2.红色旅游文化。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从1930年4月至1936年4月的6年间,红军在贵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如黎平会议会址、乌江渡口、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中的各渡口等等。

红军的革命史迹,使贵州美丽的山河倍添光彩。这些革命文物和遗址、会址,构成了贵州不可多得的红军长征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其他旅游景点不可比拟的唯一性,为贵州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难得的优势条件。

“红色旅游”一定要重点抓好以遵义为龙头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充分利用《长征》等影视片的影响,既打出贵州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同时又能更好地进行革命教育宣传。 3.喀斯特地质文化和生态文化。

贵州有黄果树大瀑布,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洞的国家地质公园织金洞,有迷幻诡异、富丽堂皇的水洞龙宫,有地球同纬度唯一保存完好的荔波喀斯特原始森林,有被誉为地球上一道完美伤疤的马岭河大峡谷和锥状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兴义万峰林。此外,还有位于丹霞地貌上世界最大的侏罗纪公园,赤水国家森林公园,桫椤自然保护区,还有石英砂岩地貌上的武陵山脉最高峰——梵净山以及施秉云台山等数不胜数的自然景观。

4.屯堡文化。屯堡是明代耕战经济在贵州安顺的历史遗存,它所演绎的文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明代古风,江淮余韵”,而其具体表现却又是丰富多彩的。

史载,明洪武年间,30万明军调北征南,进入云贵。亦守亦屯,驻军即为屯军,驻居之地名为屯堡,散处各地,家口随之。

以后,朱元璋又迁徙江南富户和良家子弟近20万人进入云贵,附籍屯堡,进一步壮大了屯堡的势力。 由于时代、地理环境和这个移民群体自身的文化渊源等诸多方面的原因,600多年来,屯堡人始终固守明代江南的习俗不变,与现代人的社会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每个走近它的人都感到格外新奇,成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和旅游者探究的对象。

学者们把它称之为“屯堡文化”,并不断掀起研究热潮。 建筑方面,屯堡村寨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并沿袭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式样。

木、石雕花工艺被广泛运用在房屋的屋基、天井、楼廊、垂花门罩、风窗、隔扇门等关键部位,图案采用了江南常见的人物、动物、花草纹饰,并寄托了美好的希望。娱乐方面,屯堡人的活动主要有地戏、花灯和唱山歌。

地戏可以说是屯堡文化中最具魅力的民俗奇观,它与屯堡人亦兵亦农的生活紧密相连,是屯堡人情感的张扬和寄托。屯堡人尊崇儒、道、释之教义,以儒教为主,释、道为辅,坚持忠君报国、忠教传家、仁义待人、尊老爱幼的儒家道统。

语言方面,屯堡人始终坚持自己的江淮母语特征,发音中翘舌音和儿化音很明显,日常口语对话中大量使用谚语、歇后语和圆子话,显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衣饰方面,屯堡妇女坚持古朴健俏的“凤阳汉装”,穿长衣大袖、系青丝腰带、穿鞋尖起翘的绣花鞋,头上挽圆髻,别银钗玉簪,完整地保存了江淮古风。

饮食习俗方面,屯堡人创造了自己的特色食品,如鸡辣子、腊肉血豆腐、油炸山药块和松糕、枣子糖、窝丝糖等。 总之,屯堡文化是一种个性鲜明、内涵深邃的地方文化。

它是江南文化在贵州高原不可多得的历史遗存,其中的许多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5.国酒文化。

中国作为世界三大酒文化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厚的酒文化,茅台酒就是其中的一支奇葩。香飘四海的茅台酒,起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尊于当代,在中国酒文化史上辉映了两千多年,是我国名酒之冠,享有“国酒”、“外交酒”、“政治酒”的美誉。

它是中国酒文化的卓越典范,世界酒文化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途经赤水河一带,取得当地一种名叫“枸酱”之美酒,并献给汉武帝,饮后赞为“甘美之”。

到了宋代,茅台一带已能生产大曲酒类的“凤曲法酒”,并以其酒质佳美而载入宋书《名酒记》。清乾隆年间,贵州开赤水河河运,川盐入黔,茅台为重要码头,“秦商云聚”,商业繁荣,酒业从此而臻臻日上。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技压群雄,独占鳌头,一举夺得金奖,从此跻身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列,并以其超凡的工艺和上乘的品质一举成为唯一进入国际上流社会的中国商品,享誉海内外。茅台酒还在中国革命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经过茅台时以酒为药,解乏疗伤;建国后被多次用于外交和重大庆典、国宴之中,茅台酒与酒厂倍受历届国家领导人关心,使得茅台酒身满殊荣,被誉为国酒。

在长期的酿酒和饮酒过程中,茅台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酒文化。茅台的酒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各式各样的酒具,妙趣横生的酒令,字珠句玉的酒诗、酒谜、酒联等比比皆是,这为发展以酒文化为主的工业旅游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贵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是打造旅游品牌的重要措施。

“好酒也怕巷子深”,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有重点地宣传包装,深入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科技内涵,才能打造出贵州的旅游品牌。电视是目前最重要的宣传手段,可以组织全国型的大型活动,特别是一些演出活动,在要宣传介绍的旅游景区(点)举行,通过电视向公众传播,比如大型民族歌舞节目“多彩贵州风”2006年曾连续3个月在中国15个城市巡演,取得了非常轰动的效果,成为贵州一个标志性的文化品牌;也可以制作专门的旅游宣传片;电视台可以搞旅游专栏活动,贵州电视台的“穿越喀斯特”就是一个创新;把贵州代表性旅游景点制作成公益性广告,在电视中长期持续播出;以旅游景点为背景的电视剧,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摄影、绘画、文学、歌曲、电影都是非常重要的宣传方式。

云南省之所以成为旅游大户,与它的强大的对外宣传力度是密不可分的,一部《云南映象》、一句“沧桑洱海、风花雪月”、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就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眼球,我们贵州也可以借鉴和吸收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 参考文献: 张幼瑛.神奇的喀斯特王国[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 廖善友.贵州旅游[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 梁玉华.贵州旅游商品开发探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

(3). 周芙蓉,石新荣.贵州屯堡文化溯[EB/OL].新华网,2004-03-2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的学校
心中的梦想
我可爱的家乡
中秋佳节
学校的操场
美丽的青山湖
学校的小花园
我最敬佩的人
康定小溪
美丽的景岚苑广场
我们的学校
我的班主任——徐老师
八卦楼
我最熟悉的人
被遗弃的人类
试论角色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施
关于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理性思考
关于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启示
关于育才先育人的中国通识教育观之我见
试论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助力学生社团管理
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功能的理性沉思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关于“汽轮机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对于女性主义教育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分析
关于网络时代高校校报困境及破局之路分析
试论大学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与方法
关于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简论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有效机制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心思想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片断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