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珠三角与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比较(1)论文

珠三角与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比较(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珠三角与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比较(1)论文

摘 要: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现状分析,思考两大经济区的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珠三角;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经济区域中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两大区域。

近年来,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在共同推动着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相互间的竞争也越演越烈,引起了学者们的密切关注,大家多角度地对两地进行了比较研究。这里选取两者未来发展趋势来展开分析。

 1 珠三角与长三角的范围界定 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和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有不同的划分。其中最重要的划分有广义的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长三角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的所有地区;狭义的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北地区),共计15个城市。

广义的珠三角包括广东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狭义的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 2 珠三角与长三角的现状 2.1经济总量稳步提高 2005年双三角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202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83085亿元)的28.4%,比上年的27.8%提高了0.6个百分点。

其中,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0亿元大关,达到33963亿元,继2003年突破20000亿元后,再迈上新的台阶。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18059亿元,比上年增加2730亿元。

从总量看,长三角的经济总量高于珠三角。 2.2 利用外资进一步增加 2005年双三角外商直接投资额为37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5亿美元;占全国的59.3%,比上年的53.6%提高5.7个百分点。

其中长三角占全国的41.3%,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珠三角占全国的17.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双三角地区仍是我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

 2.3 长三角对外贸易发展以较高速度超过珠三角 近几年长三角对外贸易以较高速度增长,2005年,长三角对外贸易总额为50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珠三角对外贸易总额4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17%,长三角比珠三角快5个百分点。2011年长三角比珠三角快18.8个百分点。

到2005年,长三角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01年的27.09%上升到35.33%。而珠三角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2001年的33.04%下降到28.88%。

长三角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 两者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1 区域规划的目标 随着中国市场体系的完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交通基础的完善、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内很多区域经济规划已经突破了行政区划。

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考虑的不是当地人为的行政区划,而是整个区域经济状况和投资大环境。 国际经验和中国两大三角洲的实践表明,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并非要求行政一体化。

 在布局结构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都是有一个中心城市作为龙头,其他次中心城市服从于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珠三角以香港为中心,以广州、深圳为亚中心、东莞、佛山、珠海、江门、中山为次中心。

珠三角目前的区域规划影响了其聚集力和辐射力的发挥,所以珠三角在未来应该在东、西、北三个区域内重点建设几个城市,使他们成为经济发展的次增长极,带动整个经济区的发展。近期来广州、深圳和香港之间协同构造“大珠江三角洲”,努力打造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并提出包括南方9个省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9+2”泛珠江三角洲概念,都是市场力量突破行政区划,进而主导区域分工的典型。

通过珠三角概念的扩大,经济发展能得到有效提高,珠江三角洲可能会再度迸发出新的活力。 长三角是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州、南京、宁波、杭州为次中心。

未来的长三角会形成长三角大都市圈,以河口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为主构成了长三角的广大地区,包括上海是以及江苏省、浙江省14个中等以上城市。在长三角未来区域规划战略中,要明确大方向,第一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定位。

长三角区域将近有10万平方公里,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功能定位、在世界经济发展、亚太经济发展中的位置,要有一个思路;第二在这范围里,有哪些城市群,功能定位在哪里。例如南京城市群,它除了江苏部分城市外,还一定会辐射到安徽,安徽又会有东拓问题。

所以说新一轮的长三角区域发展还须更深入思考各个方面的内容,找准定位,重点解决长三角区域推进经济一体化货物共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它们未来发展的空间,既取决于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关系,更取决于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它们如何在全球分工中的定位。

在全球化背景下,两大区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良性竞争,才有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参与国际分工。 3.2 发展模式改革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起飞时的发展条件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发展条件的差异也造就了两个三角洲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 珠三角毗邻港澳,和海外众多华侨联系密切,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高,对珠三角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前珠江东岸的发展与香港制造业向大陆的扩散直接相关,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又叠加了中国台湾等地区的IT产业转移形成了目前的轻型制造业基础。

珠江西岸早期的发展则以乡镇企业引进技术设备、内生性集聚和进口替代为主,市场指向主要是国内。产业结构应适应当时中国的市场需求,主体是轻型制造业。

早期的珠三角发展模式在战略上出现了急功近利,主要是来料加工模式及“世界工厂或车间”,依赖从农村走出来的廉价劳动力,维持低成本,以“赚中国工人的钱”崛起。近年来在政策与地理优势逐渐弱化的情况下,能源不足、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等困扰开始出现。

 于是珠三角应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改革。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改为外部变量引入型制度创新模式,是一种通过引入系统外部变量,打破系统原有均衡,加速整个系统的制度创新,实现制度变迁。

珠三角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胆、最成功的尝试,就是在与港澳以及东南亚紧密联系,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直接参与了国际产业链的调整与循环。由此引发了体制全面创新,目前正以海外上市、融资租赁、OEM加工(如格兰什)等形式与跨国公司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潮流相配合,逐步扩大外向型比例,同时它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

 然而珠三角还应强化优势、弱化劣势,充分利用京广、京九铁路扩大与内陆腹地资源和产品贸易。并通过湛江港加强与大西南的联系,充分利用桂、黔、滇三省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区域辐射和横向协作。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中心环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推进高技术产业等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 长三角的发展模式与广东的模式基本相反,其主体是以规划管理型的政府操作模式主导经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一直在学习广东的经验,但由于其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微观经济基础,上海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央政府对中国市场经济有了较成熟认识后,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为开端,上海开始了一次自上而下的经济革新之路。

强势政府提供市场替代的行为,与上海长期的计划经济传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上海政府得心应手,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就令一个具有沉重历史包袱的特大城市焕然一新。江苏也是如此,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的示范作用对江苏发展有重大作用,到21世纪初期江苏南部的工业结构全面转向外向型,江苏取代广东成为中国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

江苏和上海吸引外资的模式,也成为珠三角学习的对象。 由于自然、经济等原因,未来的长三角具有潜在的多极化趋向,广阔的区域会造就无穷的活力,苏南、环杭州湾等地区,机制灵活,发展空间较大,随着周边区域经济规模的扩大,由于外部经济性和报酬递增,区域投资环境将有极大的改善。

长三角将会形成多点并重快速发展格局。多座城市快速发展,各自具有叫大的经济规模和较高的发展水平,是后长三角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

 3.3 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培育 珠三角目前的轻工业和制造业比较发达,而化工、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滞后,所以必须发展与之配套的上游工业部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珠三角未来工业的发展要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兴支柱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工业体系。

同时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物流配送产业、信息服务业、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活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将成为广州市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布局汽车制造、电信设备业、新材料等七大重点行业。

随着本田、丰田、东风日产以及其它汽车基地的相继投产,广州已成为国内又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长三角制造业空间具有均质化格局,它还具有制造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均质化特点。

长三角的高速发展,是在信息化和国际化时代发展。由于上海的服务业发展受到制约,大批跨国公司在上海落脚,海外资本市场又吸引江浙企业上市,替代了上海资本市场发展的部分空间。

所以,长三角的制造业占全国比重在不断攀升。据预测,到2010年,假定人民币汇率不变,长三角制造业占世界比重有可能达到2.1%,到2020年,则达到4%左右,20年后可能达到8%左右。

长三角制造业依靠其雄厚的工业基础能够发展得更加强劲,培育出更多有实力、有技术含量、有现代管理的制造型大企业。同时,逐渐成为中国的投资中心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另外还应外协同调整产业结构,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应向产业结构的梯度发展、层次开发倾斜,避免区内的过度竞争。逐步形成互补、共赢的梯度开发优势。

 4 结语 当今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理准备,应对区域格局的重大变化,在发展规划、区域布局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适应变化。 参考文献 [1]杨京英,郑泽香,任晓燕. 2006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

(10). [2]张邦雄, 珠江三角洲区域分析[J]. 管理科学文摘,2006. [3]刘华,蒋伏心.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述评[J]. 上海经济研究,2007,

(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美国朋友
爱操心的奶奶
我们班的野蛮女生
神通广大的妈妈
我们家的“活灭蚊器”
拾破烂的老奶奶.
我最熟悉的人
妈妈,我想对你说
爸爸的体重呀
母爱如海
自我介绍
在雨中的母亲
"美"女大联盟
读爱
Modem老妈
分析工业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能设计
建筑玻璃幕墙的节能设计浅析
提高双轮铣槽机在带工字钢连续墙成槽效率的方法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创新探究
水土保持方法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浅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耗
地铁工程电气设计节能
法向承力锚极限抗拔力计算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
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的相关分析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浅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试论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
浅析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检测技术
建筑外墙工程中的保温节能施工与质量控制
浅谈工业发展镇河涌水环境整治对策
《沉香救母(一)》课文原文
《谁的本领大》教案之一
《沉香救母》同步练习
《木兰从军》课文原文
《沉香救母(一)》教学评析
《母亲的恩情》教案之二
《母亲的恩情》课文原文
《谁的本领大》教案之三
《蜗牛的奖杯》课文原文
《蜗牛的奖杯》同步练习
《蜗牛与黄鹂鸟》教后随想
《谁的本领大》教案之二
《狐假虎威》教案之一
《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案之一
《母亲的恩情》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