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2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

"

论文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 质疑

论文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质疑方式开展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从围绕精妙处质疑、围绕模糊点质疑、围绕兴趣点质疑、围绕空白点质疑、.围绕延伸点质疑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质疑方式开展教学的内涵。

质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运用质疑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领会,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取得了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一、围绕精妙处质疑

课文中的矛盾点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妙之笔。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矛盾点质疑,可创设愤悱情境,从而训练思维,以统一认识,求得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例如,《孔已己》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已己的确死了。”很显然,句中的“大约”与“的确”是一组矛盾词语,准确理解这对矛盾词语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重点。因此,可抓住这一对矛盾词语进行质疑——议疑——析疑——解疑:孔乙己既然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谁能确切地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孔乙己又是一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的,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并非“许是死了”,而是“的确死了”这是很合乎逻辑的。结尾处这看似矛盾的词语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无疑这也加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制度控诉和鞭挞的力量。

二、围绕模糊点质疑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似懂非懂的地方,这就是学生的模糊点。教师如能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他们抓住这些模糊点质疑解惑,必能使其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我在教《羚羊木雕》时,发现学生对奶奶的话“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一句理解模糊,“这样”指代什么?是指“我流泪”?还是指“爸妈逼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好像都有道理。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把“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这句话放回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反复咀嚼品味,最终比较准确地体会到奶奶这句话应该是对爸妈说的,爸妈逼孩子去要回送出去的羚羊木雕,一点儿也不尊重孩子严重伤害了孩子间的友谊,奶奶对这种做法虽然不满,但是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而左右为难的心理反应。这样,通过质疑既使答案更加明确,又让学生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

三、围绕兴趣点质疑

一切有成效的学习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饶有兴趣地问,自我主动地学。当学习兴趣正浓时,教师要趁势而上,引导学生围绕兴趣点质疑探究,透彻领悟。例如,在执教《散步》时,我让学生选择最很感兴趣的部分朗读,大部分都选第七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于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正当学生兴趣盎然地朗读时,我突然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能帮作者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立即议论开来。最后,还真得出了一些结论,比如:去的时候大家一起走大路,大路平顺,满足母亲的愿望。回来的时候一起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又可以满足儿子的要求,鱼和熊掌皆可兼得。

四、围绕空白点质疑

由于作者构思炼意、运笔行文的需要,许多文章中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引导学生于空白处质疑问难,补充空白,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最后一课》的结尾处有这样一部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韩麦尔先生将要讲什么话,而作者就用“我一一我一一”没有声音了,显然,这是作者留下的一处艺术空白。我引导学生扣此质疑:请根据课文内容,补出韩麦尔先生因哽住而未说出的话。这样,不仅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训练,而且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五、围绕延伸点质疑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好多课文的结尾语止而意未尽,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延伸点质疑遐想,必将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变色龙》一课的结尾:“‘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我引导学生这样质疑: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日后会收拾赫留金吗?并说明理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了许多合理而又新奇的答案,对进一步认识变色龙为虎作伥、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反动实质,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使语言与思维得到了同步训练

总之,只要引导得法,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会不断提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师生情
会飞的气车
我的家乡
呼啦圈比赛
我的哥哥
小乌龟
改掉坏习惯
我家的窗帘
可爱的小狗
快乐的呼啦圈比赛
快乐的游戏比赛
礼仪素养真重要
喂鸡
呼啦圈比赛
拔牙
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4)法学理论论文(1)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2)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8)法学理论论文
混业经营模式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3)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3)法学理论论文(1)
我国当前影响独立审判的原因与对策(2)法学理论论文(1)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3)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7)法学理论论文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5)法学理论论文(1)
电子垃圾邮件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2)法学理论论文(1)
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24)法学理论论文(1)
《古诗两首》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纸船和风筝》教案
《我选我》教案
《一分钟》教案
《一株紫丁香》教案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风娃娃》教案
《坐井观天》教案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案
《难忘的一天》教案
《酸的和甜的》教案
《一株紫丁香》教案
《父亲和鸟》教案